经过了这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双方终于商定了和约的内容,将起初的两条苛刻要求全部免除,唯独答应了废除新政,以及三万两白银的事。钮远心中虽然不平,可是为息众议,只好答应了这个条件。自此他的声威尽失,整日闷居省台,不敢过问政事,仅仅为柳镇年传令而已,渐渐有了辞官让位的打算。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副手,柳镇年也只能重新接过权柄,凡事亲力亲为了。但他毕竟年岁已高,眼花耳背,根本无法处理日近繁杂的公务,还需一个信得过的人帮衬才行。他之前是准备教叶永甲总揽大局,但只过了一日,想法就变了,疑其与陈同袍那一派人交结,心里便有了隔阂。尽观身边心腹,似乎只有一个宿宗善颇有才学,可以任用了。他想着等这位新任的参政回来,自己再细细和他说明。“您不会忘了您之前的话罢?”
廉崇文随着宿宗善走进了他的府邸,立在书房的门口,等着他把门打开。“我不是个言而无信的人,会帮着您解决好的。银子都一两不贪的给您了,您还不肯相信我么?”
宿宗善拿着钥匙把铜锁打开,就往门板上轻踢一脚,请了廉崇文进去。“我要的银子虽多,可办起来也异常艰巨。将落职之官说成是涉事被免,听起来倒是轻而易举,可我想问宿大人,如何证明他们与此案有关?如何能保证他们不会被起复?”
宿宗善笑道:“廉使节有所不知,你没来之前,就因为这个炮击案下去一大批人,基本都是钮公的心腹。他们和这件事有直接关联,不需另找理由。至于起复……您觉得奉相还能东山再起吗?”
“我不了解你们的规则,”廉崇文摇了摇头,“纵算如你所说,可我大西洋的国主不是蠢人,万一他通过某些消息,得知这些人是在我没来之前就罢免的,我岂不是要被碎尸万段?谁敢冒这个风险。”
说罢,他定定地望向宿宗善,以为他会犯难。谁知宿宗善心平气和地说道:“这个容易。钮远的心腹还存留几个,未曾全部驱逐。究其原因,大抵是他们权力不大,威胁甚小,故不为人重视。但如今您着急要人,某人可以叫他们立刻辞去。”
廉崇文十分欣喜,朝着他稍稍欠了个身:“有劳大人了。”
司天监监正史政休今年已是六十三岁了。在这个风云万变的朝堂中,他仿佛是处于世外之地,接触不到、更不必关心外界的党争,因此安安稳稳地渡过了三十年,悠闲自在,心底从未掀起过什么波涛。当然,他为了保证自己绝对的安全,也常常依附在晏温、钮远等实权人物身旁,可并未和他们有什么过多的来往,只是事事附和着罢了。他的身子骨现在还硬朗,双目依旧矍铄,和别人谈起时,只是推说自己运气不错。这当然不是违心之言,毕竟他的前任官在时,尚需每年整饬历法,忙累得紧;可等到他上任的时节,国家的法度逐渐废弛,修历法这样的事情也不用心督责了,监里没了公务,因而散漫开来,甚至连登台看一看天都不必了,毕竟近年十分动荡,朝廷为了维持局面考虑,不许他们报告灾异。于是每天即写一些‘进贤星大明’、‘岁星守文昌’之类的吉象,传与皇上以及朝中大臣们看。尽管众人心知肚明,但依旧喜悦难禁,以致于互相庆贺,再赞颂几句天下太平。史政休本想着下个月就上表致仕,他已把这个消息说给了众人听。也许是自己人缘不错,堂堂的参政宿宗善竟然因此事单独来见,劝告他多留几年。他无法抑制住高兴的心情,连连答应了宿参政的请求,当即就把写好了的致仕奏章一把火烧掉。他当晚睡得很好,一直到第二天的午间方醒。他一起床,就听说中书省要唤他去,想必也是与致仕的事有关,连忙穿好了洗得如崭新一般的官服,将袖口处的皱子全部捋平了,方才大步走出了司天台。“哎呀,桂太尉!”
史政休进了大门,一眼寻到了愣坐着的桂辅,急急迎上去作揖。桂辅却不即刻回礼,双手在圈椅上摩挲着,忧心地望着他道:“……您昨日给钮奉相写了封密信?”
“这个……怎么了?”
史政休发觉有些不对劲,缓缓地将双手分开,“昨日是宿参政亲自找我来,说是奉相因新政失败,咽不下这口气,一气卧病在家,叫我写信劝他早日回来理政。”
“可是奉相哪里生了病?他一直在省台视事呀!”
桂辅故作惊讶地说。史政休脸色铁青,他的双手在衣角处反复挪动:“宿参政焉能骗我……这是何缘故?”
“我不知道,但是宿参政不可能做出这种事,又何苦陷害你一个司天监?不论如何,现在你的事情闹大了,满朝的人开始讨论,说您是钮远党徒,唉……”桂辅叹了两声气,“反正他在里面书房,您去看看他就是了。”
史政休长吸一口气,低声答应了他,趋步走出都堂。“您终于来了,坐罢。”
宿宗善正拿着一个奏本看,听到门板的吱吱声,连忙放下手里的东西,拖出了一架梨花木的椅子,请史监正来坐。“您为什么……”史政休的质问还未出口,宿宗善就一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语:“您别着急,我同您慢慢说。现在这把火已经烧到了御史台,除了桂大人之外的臣僚们,都是弹劾蜂起,已是阻拦不住了。现在您是进退维谷,说什么也不管用了,只有认了这些弹劾,引咎自辞,方能阻挡流言蜚语蔓延下去。”
“是您让我写的那封信啊!如今还堂而皇之地讲这等道理!”
史政休正怀着一腔的怒火,根本听不进他的言语,愤愤地喝问。宿宗善听罢,直咬着牙:“不瞒着您,我其实也是受人所逼,不得不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