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带着大军一路出发,沿着通许、扶沟以及郾城方向前往郧阳府,他本是极有谋略之人,为了防止官军前来追击,便一路放出了谣言,声称他将要率领三万大军进攻开封,因此此时的开封巡抚李仙风和副将陈永福虽然开始了追击,可是又担心开封有失,又只得匆匆返回。
除了开封方向的明军以外,还有一路则是商丘方向开来了一路官军,不过这些人官军数量不多,只是在虚张声势,也并没有被李信放在眼里。
等到李信进了内乡后,见到没有多少官兵追击,便索性停了下来,对所部的三千多人进行了重新整编。
原来的队伍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也是最有战斗力的部分,便是红娘子麾下的七八百人马,他们拥有一定的战斗经验,也相对十分悍勇善战;第二部分则是李家的家丁,大概有三百多人,虽然人数不算多,可是相对十分精锐,装备也都比较好。
占人数最多的第三部分即那些贫苦的青年农民,他们有两千多多人,一部分被编入了作战军队,另一部分则充当了非战斗人员,其次李信还参考了官兵的制度,并根据目前的装备、马匹以及武器等情况,编为了五个营,分前、中、后、左以及右五营。
其中中营最为精锐,主要构成人员便是李信一部分家丁加上一部分青年农民,由弟弟李侔掌管;前营则由红娘子掌管,其中也编了一部分原红娘子精锐加上一部分农民,左营由原来红娘子军中二当家王登峰率领,同样编了一部分原红娘子精锐加上一部分农民;至于右营则由另一个弟弟李作率领,后营则由原红娘子军中三当家赵世楷率领,负责全军的军粮、财物、甲仗等物资。
等到这一通编制下来,也让人众人初步见识到了李信的军事才华,他不仅公布了新的编制,还建立了初步的制度,直接照搬了‘三大纪律’以及‘八项注意’,使得所有人都十分敬服他。
一直在旁边冷眼旁观的密探也忍不住赞叹道:“难怪宋先生这么推崇李公子,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李信笑着摇了摇头,他毕竟出身不凡,父亲李精白是担任过兵部尚书的,很多事情他也都有接触过。
在之后的行军中,李信十分熟悉地理环境,并不肆意去攻伐城镇,反而极为克制的绕着城镇去走,而官兵也迟迟没有前来追击,很快就让他们抵达了郾城方向。
等到李信继续故伎重施绕过郾城时,驻守在郾城的两千多名官兵终于按捺不住,选择主动出击,李信则是丝毫不慌不忙,他指挥着各营并不与敌军相接,一路撤退到了舞阳方向,再伺机进行了埋伏,准备予以反击。
因此,当官兵一路紧追不舍追来时,李信则发动了极为凌厉的一击,五个营三千多名义军朝着官军展开了反扑。
以三千人出其不意伏击两千官兵,这一仗胜券在握。
然而,就在此时,一支骑兵却接近了过来,他们当中为首之人很快发出高呼:“来者李晟大帅麾下?”
密探心中一动,高声道:“你们可是闯王麾下?”
“没错!”
见到是自己人,李信便开口邀请道:“我军正在伏击明军,还请贵驾稍后。”
来人正是李过,他并没有插手的打算,毕竟两方面都不认识,倘若贸然出手反而会容易引起误会,大不了帮他们掠阵便是,如果官军要跑路他们再出手也不迟。
因此,李过也趁机看起了双方的战斗,只是这一看却是有些惊讶,他能看得出来,义军这边并不算精锐,很多人还是生瓜蛋子,但是他们的指挥者却十分凌厉,甚至可以说有些出神入化,几乎每一步都正好打在了对方的节骨眼上。
不多时,官兵终于再也撑不下去,他们开始朝着后方逃跑,李信也并没有派人去追赶,而是有意将追击的功劳让给了李过,而李过也丝毫不客气,很快就率军追上了剩余的官军,实现了一场打胜仗。
等到收兵以后,此时的李过却对李信表示了十分的赞叹,他甚至隐隐暗示着,完全没有必要去郧西,可以直接去李自成那里,其实都是一样的。
李信则是严词拒绝,他沉声道:“人无信不立,想必闯王也不会接纳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听到这番话,李过终于无奈的点了点头,带着骑兵护送他们一路赶往郧阳。
经过了这么一遭之后,后续的路程就十分顺利,仅仅只是几天的时间,李信便率领着大军一路穿过了南阳府,过了淅川,前方马上就要进去郧阳府内。
在此度过了一夜之后,次日清晨便有探马回营禀报,在他们前方二十里左右的道路上,此时正有一支骑兵朝着他们的方向前来,只是具体有多少人却是看不清楚。
李信得了通禀之后,便连忙将众人都叫了过来,将情况进行了说明。
所有人脸上神情都有些不太好看,倘若这是官军在前方堵着,恐怕不是一个好消息。
李信沉吟了片刻,道:“按道理说这里的官兵不会很多,还是派人再去探上一探,倘若有任何问题,咱们做好接战的准备就是。”
暗探也轻声道:“这支骑兵确实有些怪异,郧西距离这里还有两天的路程,倘若是迎接应该不会来这么快才对......不过也没有关系,倘若真是官兵咱们也不怕,毕竟咱们手中有四千多人了!”
李信也不再犹豫,派人继续去打探,过了许久之后,便有人传回来了消息,来者的确是李晟大帅的骑兵,而正是李晟亲自前来迎接李信!
这一下子让所有人都有些怔住了,特别是心中还有几分忐忑的李信,顿时颇为感动。他连忙带着众人带着骑兵一路赶了过去,只见在前方一里多的路口山丘处,一支骑兵正停在那里,他们队伍整齐,人人身上着甲背弓,一看就是精锐之师。
忽然,一小队骑兵从山上疾驰了而来,其中为首之人正是辛苦赶到这里的李晟,他望向面前的这些义军,笑道:“李信李公子可在此地?”
李信热泪盈眶,上前拱手拜道:“末将李信见过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