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的建议让李沐心中一动,这确实是个方法。
如果李勣事先有准备,那故意打个败仗,应该伤不了大军元气。
也就是说,安排出一场有准备的败仗。
为得就是将这盆脏水泼在李世民的头上。
可问题依旧来了,如果实行这个计划,自己就要放弃之前的计划。
原本自己是想在辽东囤积大军,灭亡高句丽之后。
携新胜之威,回师长安,逼迫李世民让位。
可如果现在按李师的计划,就要在诈败之后,趁将士心中怨恨之际,马上回师长安。
先不说放弃了征服高句丽的机会,令这场动用四十万军队的远征前功尽弃。
就说李世民,他也不会甘心背着黑锅让位。
没了平定辽东的功劳,而李世民也依旧掌握着大量军队。
最后的结果,还是避免不了一场血战。
这完全不合李沐的意图。
李沐摇摇头道:“不行。”
李师无奈地叹气道:“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李沐道:“李师,孤的初心是为平定辽东,逼迫陛下退位排在其次。若真不能如愿以偿,那就先平定辽东。你不必再为此纠结,先想想如何为大唐开疆拓土吧。孤已经决定,明日由你、席君买、程名振分别率一万人,攻击汉州城。”
李师长揖道:“臣遵命。”
“不过,西、北两路的求援折子,还得每隔两天就往朝廷送。把困难夸大些,处境说惨点。”
“呃……。”
……。
次日。
三路大军齐出。
这次李沐没有任何想放水的念头。
原因有三,一是汉州是高句丽南部重镇,拿下它是既定目标,只是现在把时间略微提前了,原本李沐还想等“搬空”汉州以南的高句丽人口再拿下此城,然后悉心经营的。
其二,李沐短时间确实陷入了战略迷茫,李世民这么快不派援兵、不接招,让李沐有了迟疑,怀疑起自己之前的计划会不会无法实现。如果不能实现首要目标,那么荡平高句丽这个次要目标就顺势递进上来了,总不能大军北征,与之前李世民一样,无功而返吧?
其三,唐军北、西、南三路同时“消极怠战”,使得高句丽的压力骤然减轻,他们有了喘息的时间,去应对东面新罗两路大军北上,这让新罗大军承受的压力大增,连续两战让新罗损兵折将,丢失了两城。八壹中文網
金胜曼已经连续三次派使者前来交涉,希望唐军继续发动对高句丽作战,减少新罗军的压力。
做为盟军,这个请求李沐不得不考虑。
所以,综合以上三个原因,让李沐提前了占领汉州城的时间。
攻城开始了。
李沐的动员工作很简单,四个字,那就是“不惜代价。”
敢这么说,不是李沐开始转变一贯不舍神机卫伤亡的思路。
而是现在汉州城中的数万敌军,在之前旷野遭遇地雷袭击之后,已经彻底成了惊弓之鸟。
士气低落不说,关键是他们已经有了“恐唐症”。
这场战斗,与其说是作战,更准确的说,更象是演练。
无论渊盖苏文怎么动员,奈何高句丽士兵已经胆寒。
当唐军近前,城墙上射下的箭矢都是软飘飘的,落在将士的马蹄前,连土都射不进去。
横着跌落在地上。
没有任何悬念,在炸毁汉州城南门之后,渊盖苏文率大军撤退了。
走得慌张,甚至来不及烧毁城中的粮仓、带走库中的财物。
汉州城除了南门被毁,其它什么都没有改变。
只是,城头上的大王旗,换成了神机卫的军旗,随风飘扬,“略略”作响。
汉州城,是高句丽六大重镇之一,有着近三十万的人口。
虽说被高句丽朝廷征了一轮兵,但目前依旧有二十余万人口,只是壮丁比例少了些。
而国内马周来信,修建直道需要的俘虏已经饱和。
于是李沐不再延续“人口大搬运”的工作。
征募高句丽百姓,修建汉州至熊津的直道,为了迅速完成直道修建,这条直道的宽度,只有大唐直道的一半。
但对于军事使用,已经足够了。
李沐同时令李师、席君买、程名振各率五千骑兵,占领汉州以西,长堤、栗津、獐口三座小城。
这长堤在后世有一个世人皆知的名字,叫仁川。
李沐随之下令,在长堤修筑一个港口,并且修建直道与汉州相通。
并且在汉山河(也就是后世的汉江)南岸囤兵,与高句丽军队隔江对峙。
李沐不再主动进攻,渊盖苏文新败,也需要喘息。
由此,高句丽南部正式稳定下来,进入了战略僵持。
……。
唐军占领汉州,振奋了新罗军的士气。
他们一鼓作气,再次北攻,将之前丢失的两城夺回。
只是随着唐军作战的再次沉寂,高句丽再次对新罗朝廷反击。
两城得而复失。
十万新罗军,开战至此,已经折损三成,没有了继续北上的锐气。
而高句丽也没有能力再发动新一轮的反击。
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固守占领区域,积蓄实力、舔舐伤口。
金城,新罗国的首都。
它的建筑大都采用的是拱顶,或许是因为女王的缘故。
透着一股子脂粉味。
此时皇宫中。
新罗王金德曼正看着她的王妹金胜曼。
“唐军裹足不前,高句丽大部分的压力都集中到我军身上,大唐究竟想干什么?”金德曼有些恼火。
这些年与大唐的联系,不可谓不频繁。
无数的军械和民生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大唐运进新罗。
新罗国内的金、银、铜也如水泄一般地外流。
新罗国力确实强大了,特别是军事实力方面,但金德曼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那就是新罗越来越离不开大唐了。
无论是军事还是民生,吃穿住行,朝野无不以拥有大唐所造为荣。
新罗从一个农耕和狩猎各半的民族,完全成为了一个农耕国家。
为得就是用产出的稻谷,去换回大唐的货物。
金银总有尽时,可稻谷却年年收获,无穷无尽。
难道新罗真要成为大唐的粮食产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