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三姑知道安家的打算后,却没表现出惊讶,好像已经猜到最后肯定是这么个决定。
而且说辞也想好了,就照着孙氏的说法说,就说安家一开始就是想给孙妙雪找人家。
只不过这就要委屈一下何三姑了,毕竟阴差阳错也要有个差吧,这个差就在何三姑这里了。
这事看似何三姑吃了亏,但要是真成了,安家那就是欠了她大人情了。
于是这天下午何三姑早早地收了摊子,打算去朱家走一遭。
如今何三姑的卷饼小摊子已经小有名气了,就开在闹市的街头,每天都推着一个小车和何老大一起出摊。
因为她这味道不错,还实惠,所以生意还是不错的,就是每一个都挣得不是很多,不过薄利多销,每天她都能卖出几十个饼。
这些饼都是杏花在家里烙得,全家人就没有闲着的。
甚至遇到好时候他们能卖上百个饼,这可比何老大给人帮忙杀猪挣得多多了。
等到时候赚够了钱,说不定能买个带门脸的小院子,到时候前边就开肉铺,后边用来住。
何三姑将未来都规划好了,甚至生几个孙子孙女都想到了。
从前她觉得自家的日子就不错了,没想到现在倒是越过越红火了,愈加觉得当时决定来找闺女是没错的。
这次要是婚事成了,怎么都要有一份谢媒钱,不是她贪安家的钱,这都是她该拿得,到时候就给闺女裁一块好看的布做衣服。
何三姑来朱家已经熟门熟路了,这次敲门前她先整理一下脸上的表情,看起来又为难又羞愧,这才开始敲门。
本来这事其实不好说,但朱家是庄户人家,为人朴实,何三姑又会说话,三言两语就将责任全都揽在了自己身上。
又说安家仁义,他们是真看好这门婚事,但人选弄错了这事又为难,最后还是打算说明白。
还夸了孙妙雪,虽然只是三房侄女,但姑娘是真好,长得好还温温柔柔的,也读过书,也是富养起来的。
而且不忘本,姑姑姑父被流放了,她本来可以脱身投靠本家亲戚,但为了报答养育之恩毅然决然地找到了这里,就是为了孝敬他们。
何三姑将孙妙雪塑造成了一个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好姑娘,那叫一个妙语连珠,说得朱家夫妻俩都感动了。
这北地连年战乱,什么富贵富贵都是虚的,真倒霉说不定就被鞑靼人一把火将家业烧光了,这样的还少吗。
他们最看重什么,当然是能有人能够同甘同苦。让何三姑这么一说,孙妙雪父母双亡的短板都被弥补了。
这是个好姑娘啊。
这是朱家人心中共同的想法。
何三姑见差不多了,就开始说明安家的决定了,这件事本来就阴差阳错,那两家的这事就算了。
至于本来要说得孙妙雪,这种弄错的事传出去到底不好听,也不让朱家为难,两家就当从来没说过这件事。
就算孙氏是主动想要这门婚事的,但女方也不能太上赶着,所以何三姑就来了个以退为进,这词儿还是魏林夕教给她的。
说完了事,何三姑就准备告辞了,等她说要走了,朱家人才反应过来,赶紧将人留下。
然后说他们不介意,这么好的姑娘要是真能娶回来那是他们家的福气,他们怎么会介意呢。
而且这件事只要两家人不说,外人不会知道的。
再说了,两个小辈都没见过,那之前那件事就当不存在,咱们现在可以重新说说了。
何三姑知道朱家也不想放弃这婚事,但到底是换了人,她没想到朱家人这么热情。
而且这次朱家说了,他们想见一见那个姑娘,不止是他们还有他家小儿子,也一起。
到时候找个由头让两个年轻人见一见,说句话,要是合适立马就定下来。
毕竟年纪都不小了,也该成亲了,而且这么好的姑娘他们怕被别人抢走了。
这次何三姑离开的时候还被塞了一篮子鸡蛋,算是这段时间麻烦她的一点心意,并且再次表达了想要快点定下亲事的意思。
何三姑回城的时候还有点回不过神,这事情也太简单了。
其实也不怪朱家,安家打听了朱家的情况,朱家肯定也打听安家的情况,二房姑娘是亲生得,但爹娘没什么本事。
虽然三房这个是侄女,但她姑父生意做的好,也是十里八村有名的。
而且姑娘都是好姑娘,又是如此的重情重义,他们当然不想放弃。
不过朱家要想心想事成,还有一道隐形的坎要过。
自从那天之后,孙妙雪就闹起来别扭,哪怕安雨欣说不在意了,但是她想起来就觉得别扭。
而且,她也没有那么着急成亲的意思,怎么就突然将事情定下了呢。
为此,她三天没和孙氏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