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通常会通过跟父母的相处来确认自己的存在的位置。再小的孩子也需要一种身份感,认同感和价值感。可能在施航的认知里,只有成绩优异,才配当她父母的女儿。如果成绩不好,就连活着都不配。
施航:“对,如果做得不够好,我就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一个错误。”
鸾宓:“你有尝试过用什么方式解压吗?”
施航:“我通常会去运动,或者看书。有什么问题想不通我都会去看书,所有相关的书都看一遍。”
鸾宓点头:“你现在在父母面前还会出现说不出话来的情况吗?”
施航:“现在不会了,从读本科开始,这种情况就开始慢慢减少了。”
鸾宓:“你现在跟姐姐的关系怎么样?”
施航:“我们现在的关系很好,她的脾气一向很好,跟所有人都处得来。小时候我不喜欢她,觉得她很假,完美得像一个假人。以前我们关系一般,但读大学以后,我们的关系就开始慢慢变好。”
鸾宓点头,施航考上的是重点大学。符合她父母的期望,甚至已经开始赶上一直优秀的姐姐。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她跟家人的关系也在慢慢好转。
可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时至今日,施航观念中“学而优才配活着”的想法依然存在。
她很有可能有就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才会继续读博,焦虑症也由此而生。
在焦虑症患者的心中,对待事物的看法都是比较固定的。他们对于许多事情都有一个“应该”的标准。例如:我应该把这个事情做得万无一失;这个考试我应该靠多少分;我不能让某某某对我失望……
就是“应该”这个词,导致他们焦虑无比,把他们卡在了一个框框里,束手束脚,甚至动弹不得。
焦虑症患者会把自己犯下的小错,放大成难以承受后果的大错。思维局限在自己的小错误上面,看不到自己的其他优点。害怕别人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否定自己,甚至抛弃他,所以充满了焦虑。
施航的焦虑应该一种是关于自己的存在焦虑,她必须通过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小时候被母亲甩的那一巴掌,父母时不时的责骂,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有意无意的贬低,无数次被家人提醒的高额学费,还有跳河自杀未遂归家后父母的漠视……
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着施航,哪怕她现在已经在攻读人类的最高学历,可只要有一件事物搞砸了,她依然有面临被羞辱,被排斥,被贬低的风险。依然会成为那个“不应该存在的人”。
焦虑的人通常都会追求完美,如果事情出现差错,他们就会全盘否认自己。放弃完美主义的第一步,是接受那个犯错的自己。不至于因为一个小错误就把自己贬低成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咨询的时间到了,鸾宓给施航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她写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优点,尤其是比姐姐优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