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也不能全怪赵伯玖。一朝天子一朝臣,江南的士族支撑着赵伯玖夺了这天下,自然要大封功臣。否则,谁还会给你效力,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之处。临安的事情发生的太快,现在朝廷的人手以及临安各部司的人,大多都是赵昚的人。赵昚已经在皇位上待了十年时间,而且还算是一个有能为的皇帝,因此,除了少部分臣子之外,大部分人已经被轮换了。虽然临安已经对外有了一个解释,可是,赵伯玖还能用赵昚这些人吗?直接都打发走?这不现实,也会造成很大的麻烦。能够被赵昚任用的,哪一个不是科举取士来的?哪一个没几分本事,这样的人自己不能用,可是也不能直接给别人用了啊?而且,赵伯玖可是知道,赵昚并没有死。如果将这些人都放走了,等赵昚稳定下来,直接将这些人招过去,可是一个现成的朝廷配置,所以,这些人不能用,但是却也不能放了。所以,他只能是逐渐替换,该贬官的贬官。这一下子,朝廷的文武换了一大半、各部司衙门的人换了一大半、太子都没了,东宫的僚属官同样是如此。简单来说,赵昚朝这些人,除了少部分因为影响比较大,或者先期已经投靠了赵伯玖,其他的大部分都被闲职了下来。如同蒋芾,虽然已经没有太大权柄,可好歹还有个左相的名头。比如王十朋、叶衡这些人,直接被打发到一些闲职衙门中担任最低品级的小官儿。随着朝廷逐渐稳定下来,这些人也认命了,他们对于外界的消息知晓的也并不清楚,甚至,哪怕是知晓一些,现在想要离开临安城都是个问题,又有什么办法?所以,最好的方式,也许就是闲职一辈子吧。可随着蒋芾等人倒戈,并且不断有信送到临安,让这些人瞬间振奋了。都是学了几十年、科举取士,好容易熬到能够为官做宰了,谁愿意让前半生的努力尽皆白费?以前没办法,现在竟然有了个好去处?而且,若是真的如同蒋芾所言,那岂不是现在这临安的朝廷,根本不知道能坚持几年?反而是那沈堂,很有可能取而代之……若如此,现在投靠过去也不算晚,再不济,现在沈堂麾下缺乏良才,总比在临安等死要强得多。而且蒋芾还给他们吃了个定心丸,只要他们应许,不仅他们都能够被接应到北地,就算是一应家眷也能够一同前来。对于这一点,都用不着沈堂,陆风就直接办了。暗夜阁足足发展了十年,临安作为之前的帝都,自然是暗夜阁最为重视的地方,再加上临安大变,陆风又安插了不少人过来,所以说,现在临安上上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是暗夜阁出身。便是禁军之中,暗夜阁的人也不少,甚至已经担任了中低级将官。想要从临安接应一些人出来,轻而易举。离开临安之后,向北只需要过了高柄的防区就足够了。高柄麾下虽然兵马不少,一些要道和重要城池尽皆有兵马驻扎,可这对于沈堂一方来说同样不是大事儿。财可通神,这一点永远通用。高柄好财,他军中这些将校能是什么人?想要过去,有钱就行,反正也不是什么重要的物资和兵马,几个百姓而已,掏钱就行。没看到就连那商队大批的粮草都能堂而皇之的运过去,更何况是几个人?因此,一些得到蒋芾等人信笺的,几乎大部分都动了心。哪怕是一小部分,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或者不想北行投靠,可是却也不会将这种消息传出去。现在天下大乱,未来还不知道会怎么样,谁又会不给自己留个后路。现在说出去,首先不知道会得罪谁,而且,哪怕得到一些朝廷的封赏又有什么用?一旦有一天沈堂的兵马南下,那时候后悔也就晚了。相反,哪怕不去投靠,有这样一封密信在身,等到将来也算半个投名状,至少可以保的性命无忧。所以说,在赵伯玖这个皇帝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整个临安城已经暗流涌动。得到信笺的这些人,谁还没有个好友?选那些只想相同的、关系亲近的直接寻上去,“兄弟,我这儿有个好去处,你去不去?”
没多久,沈堂这边儿的人就得到了至少有二三百各个品级的临安官员回信,表示愿意前往北地效命。对此,沈堂也极为重视,要说这些人,自然是不能大用的,至少在完全投靠自己之前不能大用,可是暂时却可以用一用。有了这些人前来,替换利州、西北三路的官吏,显然是足够了。蒋芾等人禀告沈堂之后,沈堂亲自给暗夜阁下达了命令,让临安暗夜阁所属,务必保护这些人的安危,并将这些人接应到北地。赵伯玖还在宫中做着统一天下的大梦,临安这些被闲职的官员已经一个个悄然离开临安,朝着北方而去……虽然现在临安的情况不太好,但是赵伯玖却是信心十足。他得到的奏报,北方高柄已经数次击溃沈堂兵马,虽然暂时进兵缓慢,可完全击溃沈堂部也不过是时间而已。至于南方,更不必担忧。江南士族大家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自然会跟静江府一系血拼,毕竟,现在他们得到的太多了,一旦静江府一方大胜,他们所有的东西都是过眼云烟,甚至,还会遭到静江府一系的清洗。因此,这些人尽皆掏出老本召集百姓、壮丁,组成浩浩荡荡的兵马前往跟赵惇硬拼。有这些肱骨之臣,赵伯玖还需要担忧什么?至少在赵伯玖看来,一个皇帝,根本不需要那么累,只需要知人善任就足够了?你看看,现在他也不怎么理会朝政,各方面的事儿不也是有臣子给他打理的妥妥当当的?如果什么都需要他这个皇帝去干,谁还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