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东方现在只剩下一个秦国,那些主战派更加战意盎然。
“就算他们的战船能在海上称霸,我就不相信他们在陆地上还能所向披靡。”
“说得没错,我们的马其顿方阵横扫各国,打一个刚刚建立的国家绰绰有余。”
“国王陛下,我愿为先锋,率领军队先去探路。”
那些领主、将军都在喊打喊杀,国王对此很是满意。
刚想拍板宣布伐秦议案通过,元老却在这个时候又出去叨逼叨。
“国王陛下不能对秦国发动战争啊!”
“我们这几年跟孔雀王朝交战,国力严重消耗,现在要以休养生息为主。”
“各位可不要忘了,曾经称霸一时的马其顿帝国,最后是如何走向分裂?”
有人当即反驳:“那还不是因为亚历山大三世,年纪轻轻就病死。导致下面各方势力为了争夺权力,爆发内战。最后摄政王卡山德把他的儿子毒死。”
元老怒斥道:“错!那是因为亚历山大三世不停发动战争,忽视内政管理。打下来的土地越来越辽阔,管不过来就让封给领主。”
“这些领主本来就各怀鬼胎,亚历山大在世的时候,尚且能镇得住他们。”
“偏偏他英年早逝,留下幼子无法服众,这才是导致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马其顿帝国灭亡的背后,都是因为亚历山大三世在生前疏忽内政、只顾着打仗,不懂得谋权所致。”
“如果他能收买人心,或者消灭可能威胁王权的隐患。那么他的继任者即便年幼,也能安然坐稳王位。”
元老曾经是亚历山大帝身边一位学者的弟子,本身就学识渊博、威望极高。
被他这么一分析,主战派一时哑口无言。
安条克也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可是一想到两万舰队在秦军手上全军覆没,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那元老阁下,你倒是说说该怎么办?总不能让本王吃哑巴亏吧?”
“国王陛下,我还是坚持刚才的主张,先派使者前往秦国交涉。”
安条克蹙眉问道:“要是他们扣下使者,那该怎么办?”
“国王陛下大可放心,我很久之前就听说,东方国家之间即便打得再火热,他们对待敌国还是很讲规矩。最常见的便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如果他们是不讲道理的蛮夷,在科技和文化上,也不会有今日成就。”
“元老说得有道理,那你接下来该怎么做?”
元老知道国王早晚有一天还是会向东方出兵,既然阻止不了,那就提出一项比较稳妥的战略。
于是开始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当年,亚历山大帝统一希腊、征服托勒密、消灭波斯帝国。就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听说东方存在七个国家,就想趁现在士气正旺,开启远征之旅。”
“因为没有地图,大军在沙漠中迷了路,结果阴差阳错闯入孔雀王朝的领地。”
“所以,在讨伐秦国之前,第一步要先派出使者。”
“一来探查秦国虚实。”
“二来顺便探路,以免重蹈亚历山大的覆辙。”
“第二步,使者回来时如果告诉我们秦国过于强大,我们就先蛰伏几年,再联合托勒密王朝、罗马、迦太基、大夏一起讨伐秦国。我相信在利益面前,这几个国家都会跟我们同仇敌忾。”
说到这,突然有人向元老提出疑问:“冒昧说一句,元老说的几个国家,都跟我们有过节,又如何能让他们跟我们站在一起共击秦国?”
元老闻言只是淡淡一笑,举着青花瓷高深莫测说着:
“国与国之间不会永远都是敌人,在利益面前就算有灭族之仇,也能暂时结成盟友。”
“就算他们看不上利益,我只要跟他们说,假如我们不联合起来共抗秦国,将来秦国的战船一旦开进地中海,就等被逐个击破。”
“所以要趁秦国还没对我们出手之前,先打他一个猝不及防,这样我们才能占得先机。”
他说完,在场官员无不是点头赞同。
安条克却迫不及待问道:“假如使者回来的时候,告诉我们秦国并没有那么强大,那本王是不是可以立刻发兵?”
谁知元老却说:“还是不行。”
接着他又命仆人张开羊皮纸地图,指着塞琉古东北部的大夏分析道:“要向秦国出兵,无不可避免要从大夏国的领土经过。在此之前,我们就要先跟大夏国结成盟友。”
“若不然,我们在前面跟秦国交战,大夏国恐怕会在背后捅刀子。”
然后他又指着大宛说道:“至于这个小国,听说他们跟秦国有通商,又跟大夏国有摩擦,那我们灭了大宛国,跟大夏国瓜分领土。一部分作为我们进攻秦国的前戏基地,另一部分领土就送给大夏当人情。如此,他们才会心甘情愿替我们卖命。”
“啪啪啪——”
元老刚讲完,安条克率先带头鼓掌。
“不愧是逍遥学派的老学者,老师果然深谋远虑。”
(注:逍遥学派由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所创,他在雅典期间创办吕克昂学园。因为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学派”)
.............................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