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远航离开太阳系之前,为了辨识星空的方向和确定航线,陈诺就已经进行过全天域的巡天。
现如今,小天只需要借助射电望远镜阵列,再校准一次数据,这就可以对哈勃常数和宇宙膨胀速率进行计算。
数个小时过去,很快,小天就给出了计算的结果。
“主宰,最新的哈勃常数为69.4(km/s)/mpc,不确定性百分之0.78.
暗能量比例的计算也有了初步结果。
暗能量占据宇宙总质量,大概在百分之65.1到百分之66.8,精准的数值需要等地心百吨超纯研究室完善再做进一步的确定。”
小天汇报最新的研究计算结果,陈诺听完,摇摇头:“不用精准确定了,这个数据就可以了。”
哈勃常数69.4(km/s)/mpc,这已经比亿年之前的地球文明时代计算确定的73.4(km/s)/mpc降低了许多。
哈勃常数,这是衡量宇宙膨胀的一个重要参数,哈勃常数越高,宇宙膨胀的越快,哈勃常数越低,宇宙膨胀就越慢。
现在哈勃常数降低,这代表了宇宙膨胀速率降低,宇宙的膨胀正在减缓。
但根据暗能量的时空负压特性,时空越是膨胀,时空的负压就越强,暗能量也就越强。
没有外力干扰,宇宙的膨胀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现在宇宙的膨胀速度减缓,这表明,暗能量的发展已经受到外力的干扰,遥远的宇宙深处,战争恐怕早已经开始。
而暗能量占据宇宙总质量大概百分之66.1到百分之66.8,这也比亿年前地球文明时代精准计算的百分之68.3发生降低。
这个数据表明,暗能量在物质文明的反击之下,吃了不小的闷亏。
不过虽然吃了闷亏,但暗能量也还占据宇宙大部分的质量,战争的潜力不可小窥。
“中子文明,我想请问一下,你们星系的这颗星球是什么时候流浪过来,被你们母星捕获?”
确定暗能量文明和物质文明战争的事情,陈诺又似乎想起什么,向中子星文明发送了询问。
作为宇宙可见物质文明的一员,陈诺很清楚,他也是这一场宇宙战争的一员。
特别在银河系已经确定存在暗能量生命,地球人类文明已经被暗能量生命灭绝,这一场战争注定逃避不了,同时也躲避不了。
举目星空,茫茫宇宙,不会有一片的净土。
“4万年之前,从诺你们说的银心方向流浪而来,被我们的母星捕获,当时的初速度超过187千米每秒。”
等了几个小时,中子星文明给出一个精准的数值,包括星球过来的方向、速度等参数。
因为中子星的诞生,需要经历超新星爆炸,在超新星的爆炸量级之下,原先星系的任何星球都不会留下。
这样只要中子星存在伴星,那就可以确定,这一定是后面流浪过来被捕获的星球。
“4万年前,这么说,暗能量生命袭击的时候,这颗星球就已经存在?”
陈诺眼睛一亮,他感觉自己抓住了暗能量生命的短处。
既然暗能量生命最开始的计划是想毁掉中子星,但因为中子星文明的存在,非但没有达成目的,自己还损失惨重。
正常推论,如果可以的话,暗能量生命绝对不介意把中子星文明给灭了。
而想要灭掉中子星文明也很简单,造几台行星发动机,把星球推进中子星就行了。
虽然相比较中子星的质量,一颗星球很微不足道。
但两者相撞,这也足以引发中子星的结构变化,改变中子星的流质层,彻底破坏掉中子星文明生存的环境。
生存环境被破坏,中子星文明又无法脱离母星,下场不是文明灭绝至少也会被重创。
但现在,中子星文明还生活的好好,两颗改变方圆一片星域引力环境,阻碍暗能量发展的极端天体还幸存的好好。
这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暗能量生命缺少物质宏观领域的科技手段。
或许通过时空共振,借力打力,撬动时空本身的力量,暗能量生命可以摧毁掉一颗中子星。
但却做不到使用物质科技的手段,制造行星发动机,推动一颗星球。
物质,暗能量,这两者就宛如隔了深深的代沟,物质生命无法触碰暗能量,暗能量生命也无法触碰到物质。
“不过,太阳系人类日记记载的干涉神经电波的手段,这可以看做是影响电磁力的科技。
当然,这个影响的量级肯定很小。
只能影响生物的神经信号,而无法建造实际电磁相关的科技。
但其他更高级的暗能量生命,影响的量级肯定不一样,大概率可以使用宏观物质领域的科技。
另外,不知道遇到毁灭人类的暗能量生命,我的身体和进化生物是否能够抵御这样干涉神经电波的手段。
或许我身体奇特的进化能力,就是人类绝望之下,倾尽全文明之力研究对付暗能量生命的手段,但不等研究应用到战场,人类就灭绝了......”
确定了银河系暗能量的手段,陈诺就在远航星球的地底,建造了超大型激光干涉仪,用来时刻监控远航星球周围的时空波动。
避免突然遭到暗能量生命的袭击,或者不明不白就跑进暗能量生命的时空共振范围,不知不觉的打出gg。
在宇宙之后,时间仿佛不值钱。
接下来的百年,陈诺一直在整理消化中子星文明的研究数据。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含硫量较高星球之上,超高磁场细胞的进化也逐渐接近尾声。
“主宰,超磁场1号的进化培育已经完成,同等体积之下,磁场强度是人类金属超导材料临界磁场的3.16倍。”
伴随小天的汇报,一个奇特的细胞结构和大量的数据出现在屏幕之上。
这是一种管网状的细胞结构,磁通线就在管网中间流通,两端则是磁场的两极。
不过,超高强度磁场的实现难度太大了。
哪怕经历了亿万次方的变异进化,这一代最成功的磁场细胞,这也不再是常规意义的细胞大小,
直径差不多0.2毫米,长度逼近0.4毫米,不用借助显微镜就已经肉眼可查。
这样的细胞,称之为生物模块,生物单元,或许会更加合适。
“细胞级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如何。”
陈诺放下手里的事情,看着小天反馈的磁场细胞结构:“这样的磁场细胞,单细胞最低磁场强度是多少?”
“细胞级核聚变还没实现,小天正在尝试新的结构模型。
单细胞的最低磁场强度可达67特斯拉,但受限单细胞的功率和体积,磁场的范围很小,仅仅只能作用于细胞内部和外部15微米范围。”
“67特斯拉,67万高斯,差不多百万倍地磁......这样磁场强度已经足够了啊。”
陈诺调出小天研究核聚变的数据报告,只看了一眼,这就忍不住摇头:“抛弃之前人类文明托卡马克核聚变引擎的设计,换过另外一种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