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中国的历史,虽然我们多数认可为炎黄子孙,不过真正承认的,也是一再否认的,那其实就是朝代史。而朝代史,说到底,那就是帝王们争夺龙椅,争夺天下,问鼎九州的历史。也正因为是帝王争夺历史,那历史上的是是非非,文化,人物评价,历史事件等等,才显得答案不一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有一套标准,都说的天花L坠,振振有词,言之凿凿。可是又要再提一下司马迁和《史记》。除了《史记》对司马迁之前朝代的评价,是被广为接受的之外。司马迁之后,依然有人写过,可是谁的能被广泛接受?答案是没人。哪怕是再大的学问家,书法家,诗人,词人,文人,写的东西被后人称赞,可是都比不上《史记》。因为《史记》是在记录历史,让人记住历史。而再出名的人,想的仅仅是写东西出来,出名或者被帝王看重,重用罢了。孔孟虽然是圣人,但是圣人也要服从于帝王,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只知道读书,,闷头写文章的书呆子。也正是由于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复杂,正是历史就是帝王朝代的争夺史,所以文化,神仙文化不可能跳出这个圈子,必然是围绕这个圈子在转,在变化。一切都要听从于帝王,朝代。帝王满意,这种文化才能生存下去。帝王不满意了,帝王发怒了,这个文化就得玩完,嗝屁,胎死腹中。所以,先秦时期,或者更早的时候,有着很多不同的神仙的文化。在到了先秦时期之前,就已经不知道被咔嚓掉,被篡改掉,被撸掉了,被删除等等吧,多少了。夏商周秦西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这就是中国大体公认的朝代。夏(历时470年)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商(历时554年)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西周(历时275年)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东周历时514年 (前770年-前256年) 周朝共789年春秋(历时294年) 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即春秋五霸)。战国(历时254年)秦(历时16年)西汉(历时210年)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历时16年)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ZQ,改国号为新东汉(历时195年)三国(历时60年)西晋(51年)东晋(历时103年)南北朝(历时169年)隋(历时37年)唐(历时289年)五代十国(897年到960年) 历时63年北宋(历时167年)南宋(历时149年)元(历时97年)明(历时276年)满清(历时267年)你看,不细看历史,不研究不品味历史的话,只是稀里糊涂地在看历史,再读历史。你看,夏朝,一个破坏了禅让制度建立起来的世袭制的朝代,它的寿命还是比较长的,达到了470年。商朝甚至超过了夏朝,达到了554年。而越往后,都没有超过三百年的,有10几年到100多百年,200多年不等。有没有想过是什么问题?告诉你说明夏朝,商朝虽然是破坏传统,但是还有有一定的继承传统。而夏朝商朝之后,人越来越破坏,争夺天下,抢夺天下越来越频繁。这样的背景下,文化,怎么可能不频繁地改变呢?这里就不说传说当中的夏朝商朝如何不好,西周西岐如何顺应天意,得到女娲的帮助的扯淡的神仙文化《封神榜》了。如果西周真的是比商朝好,怎么可能比商朝的历史短了一半呢,对吧?虽然周朝总共有将近八百年之久,毕竟分了西周,东周两段来着。一个周朝都被劈开了两段,那就是一种内讧,内斗。而诸子百家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期,文化到了一定的高度。或者准确地讲是东周中末期到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夏商西周还有之前的原始文明到三皇五帝时期的文化,去哪里了?有人可能想到的是到了东汉蔡伦的造纸术,对吧?原始文明到三皇五帝都是原始的记录,连竹简什么的也要到东汉才有。所以是不是原始的使用,记录方法没有保存下来?显然不是这样的。这就说明夏朝商朝比较注重承上启下,还有一定的规矩,恐怕到了西周就开始大量破坏夏商文化,更改,篡改前朝文化。或者这么说,大家可以理解点。夏商并不是小说影视剧里描写的那样,整个都是坏的。都是暴Z,都是压迫,迫害人民的。应该这么说夏商时期的ZZ比较稳定,生活,生产,气候,物产等等都比较稳定。老百姓也没有那么多的不满或者起来,频频起来反抗,对吗?要不然,就不可能有四五百年的基业,统治了。帝王以下的群臣,也没有那么多的私心,发展自己的S力,变成诸侯,对吧?朝代主要的军事力量还是掌握在帝王手上,不能说帝王就绝对实行了仁Z。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概念出来,至少肯定不是苛Z,沉重的赋税徭役,对百姓严苛的统治的那种,而且自然灾害很少,很少有风灾,水灾,火灾,地震等大的灾害等等吧。所以,夏商才能坐镇江山那么久。而西周,为什么比夏商都短了一半呢?我们就不说神话,或者类似《封神榜》胡扯的东西了。我们来说点现实的吧。那就是什么呢?周王压不住下面的诸侯,诸侯的S力过大,周王又摆不平朝中的上下的大臣,朝野上下人心浮动,开始各种算计,都想夺Q,恐怕这才是真的历史。这就是夏商,某些人眼里不好的朝代,但是是统一的帝王治下的天下,而周就是由统一走向分裂的开始。所以西周长不了。后面的朝代,就是大唐有贞观之治都不能超过三百年,道理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