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经历了多次变化,我不说时期。现在的人紧盯着的无非就是诸子百家,或者尤其是以唐宋元明清这几个。知道为什么吗?你看满大街,满世界,现在大谈国学,口如悬河,似乎没有他们她们不懂,不知道,他们她们都是历史通似的。其实啊,历史上,有哪一个名人,又有那一个人真正懂了诸子百家?而真正的重点是不要说,那都是在扯淡,绝大部分。都是打着古人的旗号,骗吃骗喝而已。其次,古人自己都被自己的学问所困,每一个人学这些人的古人,有几个真正如意,鼎盛,全身而退,还被后人记住,或者推崇的,除了诸子百家,还有谁?事实是,没有人,或者少的可怜。而历史上的名人,真正的名人,恰恰,通用的语言:忠臣,忠于朝廷,忠于国家居多。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吗?当然不是因为中庸,而是帝王争夺,围绕帝王统治形成的争夺,复争夺,统治复统治。文人,武将,三公,诸侯,忠臣,奸臣,都是附属于王,帝王,皇帝,统治阶级的附属品而已。所以,人,文化都是帝王统治的附属品而已。尤其是周朝,以及以后尤甚。而后人,文人,更喜欢以自己遭受到的不公,命运而感慨,恰恰是没明白【并非伴君如伴虎,这又是错上加错的想法】历史是怎么一回事。历史就是帝王统治,争夺的历史。下面的人并不是展现自己,而是围绕帝王统治和争夺,正因为绝大部分,或者某些人把这个主次给颠倒过来,恰恰没有从帝王,统治阶级的L益出发,自然就会倒霉。注意,我说的是历史,并不是说奸臣,或者历史这样就对。不过有些人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并没有站在历史同等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历史本身那就是帝王朝,从三皇五帝到清朝,而人不可能,也不能超越这个现实,帝王,统治阶级的统治,而去幻想一个乌托邦,不存在的,神话式,牧歌田园般的朝代,时代。所以,这里我小提一下,孔子的小国寡民,还要诸侯君子不沾不近女S,那就是那种乌托邦,幻想之城,神话世界,怎么可能不失败?因为孔子,远远脱离了现实和实际,也脱离了历史本身,那周王朝已经没落,衰竭,必然要有诸侯站出来,重新建立一个类似于周王朝的朝代。那其实是老百姓,瞎子都知道的事实。又有点扯远了。我为什么要提中华民族【主要是汉族,别无它意。仅仅从汉文化,朝代的方向入手而已】是经历了几次变化的呢?其实,这也是,或者叫会出现那么多朝代的根源,就在这几次文化的变迁。信不信由你。第一次,叫部落文化。就是通常说的原始,图腾。不过不要以为那很落后。至少,迄今为止,从考古的角度,不能证明部落文明的动荡,频繁像朝代那样更迭。但是部落和部落之间是有冲突,领地之争,战争的,也有联盟。联姻,通婚等等。这也是H帝最后能统一华夏的原因、因为联盟,联姻,就成了自家人,L益结合者。第二次,H帝统一华夏。形成了,未必是真正的文字,文化。不过大家,各部落逐渐接受的文化。所以那个时期,战争是有延续的。不过重点是H帝之后,基本都是H帝的子孙。这可不是只有直系哦。恐怕也有旁系的。或者它部落的。我个人猜测而已。所以,H帝的统治模式被保留,大家都很相信H帝的家人,后人,所以内部很团结,没有分裂。第三次,先要讲夏朝,商朝都是真正的帝王制度,还是被诟病的奴隶制度,还有殉葬等等。但是我对这个奴隶制是持怀疑的。也就是这些奴隶到底是什么身份?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成了奴隶的?不知道,根本就没有记录,就是司马迁也考证不出来,也不敢考证这件事。奴隶制,是一个历史传统,我说可能来自三皇五帝时期。就是战俘,就是犯上作L,或者抢地盘的部落等等。但是,恰恰是这样的奴隶制的情况下,统治都比较稳定,都比周朝长,而后人直到今天还在为周朝歌功颂德,说周朝如何如何的好,废除,解放了奴隶,还实行了礼仪制度,这,在意也没有比这个好的了等等。但是,这么好,这好那好的周朝,才存在了200多年,就嗝屁了。我相信很多人都觉得犬戎是造反,是大逆不道,是坏人吧?哪怕周幽王不好,那也是犬戎的不好,对吧?你看,我引述一下百度:古代部落名,猃狁,古代居住于于今陕、甘一带,都城位于今甘肃省静宁县威戎镇 。到西周末期,由于周幽王废嫡立庶,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结果周幽王被犬戎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被犬戎占领。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王朝覆灭。中原王朝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都称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间,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说:“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在唐德宗年间,大臣柳浑对德宗说:“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
请注意两点。一个申侯。申侯(生卒年不详),姜姓,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其女原为周幽王王后,生子宜臼,被立为太子。后被周幽王所废,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今陕西临潼东)。前771年,西周覆亡。幽王死后,申侯、缯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迁都到雒邑,是为周平王。东周建立。你看,申侯,那可是姜子牙的后人吧?不然不会特意提姜姓的。还有他可是周幽王的老丈人。女儿本来是周幽王的王后。一家子的荣华富贵。结果女儿给废了,外孙将来继承王位绝壁没戏了。褒姒 《史记》作襃姒 ,《列女传》作褎姒 ),生卒年不详,姒是她的姓,褒国(今陕西汉中)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但是这里,就少了一些交代。周幽王自己想立褒姒为后?还是她老子花钱收买了周幽王身边的三公等重臣?那不管怎么说,旧人哭,新人笑。申侯这边失宠, 褒姒这边全面得宠。当然我不说这是宫斗,而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以及严重裂痕。一个西夷犬戎。难道就从来没有人提出过疑问吗?当然了周朝,或者至少商朝就有这样的先例,联合少数民族,部落打仗。但是我却觉得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有没有人想过牧野之战,那六十万 奴隶,最后去哪里了?他们没当奴隶之前是哪里的?是被周朝以奖励,释放的方式,实际等于是驱逐到了蛮荒,草原,荒无人烟的地方,所以成了犬戎?而另外一个问题。犬戎的人数绝壁少不了。另外一个东周,那就是申侯虽然重新建立了周朝,但是他依然走的是周朝开国模式,厚此薄彼,分配不均。而东周期间,诸侯开始S动。诸侯根本就不把东周放在眼里。要不然春秋战国的五霸,七雄,周王能眼里容得下沙子?根本就和后来的汉献帝那样无力回天。而且周朝的命运,其实是内讧。也是建立之初,就注定基础不稳固。周朝,一反常态,过去传统,创造了人类历史,人神模式。第四次,诸子百家,老子,创造了和周朝不一样的道,三清模式。第五次,汉朝道教的出现。第六次,那就是宋朝某皇帝封神,有了玉皇大帝,统领所有的 神。第七次,明朝,或许是《西游记》横空出世,或者《西游记》+明朝的道教模式,正式奠定了中华文化,当然是帝王家,民间的说法,道教内部还是三清为主。也就是帝王式道教,天庭,地府体系,道教佛教模式在民间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