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修远看着旁边哑口无言的赵高,满眼嘲讽将他视为跳梁小丑。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这番拿捏的,便是秦始皇的软肋。
且不说玄龙入梦的真假只有他知晓,日后随着改制大秦越来越好,仔利用系统给嬴政续命,即便是假的,也会被当成真的。
“玄龙当真是这么说的?”
嬴政垂眸将眼里的情绪遮掩,抚摸着剑柄的纹路若有所思。
难道郡县制真的是错的吗?
嬴修远察言观色看出几分内情,心中明了,轻咳一声笑说。
“儿臣不敢妄言,若是原先大秦能以郡县制治国,但父皇您横扫六国,打下万里山河,今时不同往日,自然也要另当别论。”
明明是恭维谄媚的话,但从底下那人嘴里说出来,却别是一番滋味。
不知是因为那双认真的眼,还是与梦里的玄龙相关。
旁边的赵高心有不甘,眼睁睁看着嬴政对嬴修远的态度改变。
他凑到跟前,想见缝插针。
“陛下,您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话音刚落,赵高噤声。
常年跟在秦始皇身边的他,自然知道嬴政眼底的不耐。
虽面上神色与往常无异,但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压迫。
“此事朕自有打算,赵高你逾矩了。”
嬴修远不由得暗笑,若是换做旁人也许会听进去。
但这位可是始皇帝,用八个字概括,乾纲独断,霸道无双。
后世之人都称,若秦始皇一日不死,造反之人便掀不起风浪。
不过……
“老七,这些话若是你信口开河,就算是满天神佛,也保不住你。”
嬴政也不是好糊弄的,虽然信了八分,但也不会由着嬴修远一言堂。
他看着正安分站在底下的章邯,下令。
“章邯,此事由你调查,进出七公子府内一干人等,彻查。”
“末将领命。”
此事也在意料之内,嬴修远平静地目送章邯离去,反正这事无论如何都查不出来,比起这他更关心另外件事。
【叮,嬴政目前情绪缓和】
【正在结算情绪值,本次宿主累计落得2000情绪值】
上次任务奖励五千,累计两次情绪总共一万,刚好可以十连抽。
不知道能出多少好东西。
他将目光放到另外一个界面,在那显示的是嬴政的状态,鲜红的数值条在刚来时本来都快到顶,好在他力挽狂澜,挽大厦于将倾。
目前还有80%。
正在他思索下一次该怎么气嬴政时,当事人突然开口。
“老七,如今大秦百废待兴,若是改为郡国并行制,大秦子民都得在心底感谢你。”
黄鼠狼给鸡拜年?
事出无常必有妖,眼前人打的什么算盘,还是说打肿脸后来颗蜜枣。
嬴修远不由得警惕起来,顺着他的话小心接下去。
“父皇言重了,一来此计为玄龙告知,儿臣不敢冒认邀功,二来,大秦子民最先感谢的,理应是勤政安民的您。”
认怂之余,不忘奉承一二。
嬴政听闻面上露出笑意来,抬手搭在他的肩上,如此亲昵的举动引得周围的宫人诧异,当事两人却并未觉得丝毫不对劲。
他指着桌上方才写下的郡国并行制,语重心长地说。
“你也不必妄自菲薄,说这么多好话给朕听,郡国并行制一事,由你来办,朕才放心。”
听完嬴修远也算明白了,这是嫌麻烦打算撂担子让他来干。
好大一只皇鼠狼。
不等他反驳,嬴政再度开腔,眼神中透露着几分惆怅。
“你那日在殿上说的话,但有点却不对,余威虽在,但大秦疆土,何其辽阔,难免鞭长莫及,想要让所有大秦子民知晓,并非易事。”
“朕…身子已不若先前那般硬朗。”
不是不想亲力亲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实在是恐力有不逮。
见祖龙如此,嬴修远不由得在心底长叹口气,咽下那些推辞的话。
“父皇身体康健,定能长命百岁,不过改制之事,儿臣的确有一法,可以将它化为易事。”
听到前半句,本来已经笃定事情落不到嬴修远身上的嬴政蓦然抬头。
虽然没有开口,但那无声的凝视仿佛在催促眼前人,快点将法子说出来。
嬴修远并未直接说出办法,而是请嬴政落座,喝了口茶水才悠悠道。
“曾经有户人家的猴子特别顽劣,喜欢到处乱窜,顺手牵羊,它的邻居是个经常上山打猎的猎户,经常丢失物什惹的他叫苦不迭。”
虽然此事与改制无关,但想必有所影射。
嬴政听完心有所惑,拧着眉询问嬴修远。
“大秦以法家治天下,出这种事为何不报官?”
后者放下手中的茶盏,借来笔墨在布帛上写下五个大字。
何不食肉糜。
等写完才开口向上面那位解释。
“养猴的那户人家乃是当地乡绅,得罪不起,但猎户还是解决了此事,父皇您猜猎户如何做到的。”
盘踞一方的地头蛇,地方官最怕这种刺头,宁愿交好也不想结恶,郡县制的弊端也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鞭长莫及。
嬴政沉默,并没有答复,嬴修远并未追问,将故事最后那段娓娓道来。
“猎户认为不能再纵容猴子胡作非为,在下一次它到来时,杀鸡取卵,猴子最见不得血,那泼猴被吓破了胆,日后即便在碰见猎户不在家,再也不敢胆大妄为。”
杀鸡骇猴,原来如此。
他算是明白这老七葫芦里卖什么药,原来是打的这个主意。
不过……
“你倒是聪明,既然如此,那你心里可有适合的人选。”
他的指尖敲打桌面,响声清脆,却压的人心头发闷。
赵高闻言愕然,他并非愚钝之人,知晓眼前这对父子的言下之意。
这是要分封!
没想到事情居然进展到这一步,赵高只能在心底祈祷,这煞星别选中胡亥去分封。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刚在心里说完,耳边便响起嬴修远的声音。
“儿臣认为,诸多兄弟中,有一人最合适不过。”
“大秦子民皆知十八弟最得父皇欢心,乃不二人选,必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