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府里收到锦水县的家信时,已经是七月中旬了。
这期间京城可发生了不少大事。
首先是安乐王世子的入京,牵动着京城上层人士朝中大臣的心。
安乐王世子林英炎进京第一天就跑到皇宫里抱着皇上的大腿哭,把原本还算富裕的嘉州府说得很贫瘠至极,安乐王府一穷二白。
宗正帝当时脸上就有些不好看,要不是做了十六年皇帝,养气功夫得到了提高,怕是当场就要黑脸了。要知道,安乐王本就是他这辈子最讨厌的人,没有之一,而这林英炎和安乐王年轻时长得一样一样的,更是让宗正帝厌恶,再则,他也不是没有在嘉州府的探子,有没有饥荒他还不知道吗?于是直接把太子拉了出来,直接让二人打官司去。
太子林英博带着林英炎把京城各个“难民区”逛了个遍,又去了趟户部,逛了逛户部的库房,随后在户部尚书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诉苦中,刚满二十的林英炎面部僵硬了……
这,怎么跟父王跟他说得不一样。
安乐王对宗正帝的评价是:“从小就极其爱面子,自视甚高,明明羡慕自己更得父皇宠爱,却总自诩是父皇最骄傲的儿子。你看看这些年,朝廷穷成什么样了,每次藩属国送礼,必定三倍、四倍的还回去,你父王我每次开口喊穷,他就算是再不看我不顺眼,也像宗正十二年那样,咬着牙,也给我把东西从来了。”
“你此番进京一来可以再敲一笔竹杠,二来,也让京城那些人不要忘了我安乐王。”
所以林英炎才会如此豁得出去,一进宫就抱着宗正帝的腿痛哭流涕。
可没有人告诉他,宗正帝的儿子完全不像他啊,堂堂一国太子,在户部尚书表演时,还能适时的抹着眼泪,说,实在不行,让东宫和户部勒紧裤腰带,给他送三千石粮食。那情真意切的样子,若不是,安乐王府在京城有人,他恐怕也相信了朝廷是一点余粮都没有了。
林英炎实在是不想被的三千石给打发掉了,在京城逗留了近半月,前日才带着七千石和三千两银子,在户部尚书的黑脸和太子的心痛中走了……
待林英炎走远,太子立刻就变了脸,看着远行的队伍,亲亲呢喃道:“正信当真料事如神啊!”
声音极小,连一旁的户部尚书都没有听清他说什么。
二人回宫复命,太子大受宗正帝都嘉奖,越发的器重于他。
其次牵动着无数读书人的事情,则是当年名动京城的小神童河间崔氏的崔永康居然回京了,而且在回京半个月后入了国子监,仅凭一篇策问就让黄祭酒拍案叫绝,称此子若是参加科考,必将择桂。
崔永康是在京城长大十二岁的,未科考前,一直都是京城大户人家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一开始只是人家拍崔家马屁,后来发现这孩子的天资实在是好,于是京城其他孩子就倒霉了,特别是那些和他同年的或者偏大一些的孩子,经常被父母各种看不顺眼,要他们以崔三少为榜样。
其中当时在大理寺任职的栾大人因为住在崔家隔壁,更是对可怜的栾元清恨铁不成钢地毒打了多次……
十岁入国子监没两个月,其神童的名声再次响彻国子监,只因当初因为他被父母嫌弃的孩子们听说他来了之后便向他发出了挑战,结果两个月下来,无一胜出。
当然崔永康能胜出也是因为有了功名的那些人不好主动与他这个白身比赛。
崔永康和栾元清的友谊也是那时候结下的。
再后来,崔永康以十二岁之龄连中小三元,更让人期待他会不会是本朝最小的状元郎。谁知那以后,他便再未踏足京城,坊间也流传出他无意入世的消息,让人唏嘘不已。
但如今这崔家三少回来了,而且还回了国子监,打算参加下一次的会试。
一时之间崔首辅家里的帖子比以往又多了三成,家中有尚未婚配女子的人家更是起了心思,一来家世好,二来学问好,三来嘛听说模样也俊,可不是京城贵妇圈里首选的少年郎吗。
上门打听得多了,这可苦了崔老夫人,私心里她也觉得孙子都十八了,也该婚配了,可这孩子被他祖父教养得极有主见,自己又确实太过溺爱这孩子了,居然说什么婚姻之事得由他点头才行,可这京城这么多待嫁闺中的小姐,他楞是一个都没有看重的,害得自己只能推脱说,他父母不在京城,自己不好做主,甚至到最后那些老姐们来访,自己只能称病不见。
可见孙子太过优秀,也不是什么好事。
而崔永康在家中得知安乐王世子离开的消息,终于放下心来,朝廷所出的救灾物资与梦中的数目丝毫不差,看来自己真的有可能救得了崔家了。
最后一件大事就是七月初二那天,宁清郡主遇刺而且还告到了京兆府尹这件事,不少当日见过宁清郡主一身血衣从一路走到京兆府门口,更是将此事口口相传绘声绘色得讲给了旁边得友人听。
本来大家都关注着此事,有不少人联系到宁清郡主当初嫁妆以及回门之事,舆论渐渐将舆论指向了成国侯夫人。
然而,没两天,另一种阴谋论又在街头巷尾中传播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