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誉回到馆驿,越想越觉得,投献大齐,是个超级英明的决策。
和所有皇帝一样,段誉对大理百姓的未来,远不如自己家族的未来关心。试想,如果大理并入大齐,朝廷怎么着不得给他封个能世袭的爵位?还不能太低,否则不合礼法。一旦有了爵位,子孙的富贵算是有了保证。
做大齐的爵爷,远比做大理皇帝优越,不服来辩。
首先,安全。大齐勋贵没实权,但也不用担心被皇帝迫害呀,坐吃等死毫无问题,权益还受大齐保护。若是出个优秀子弟,大齐也不禁止勋贵子弟读书做官。
做大理皇帝就不一样了,得罪了大齐会倒霉。就算不得罪大齐,像上次高丽一样,莫名其妙被契丹侵略,即使后来大齐出兵支援,损失却已经无法挽回了。担惊受怕的,何必呢。
其次,省心。除了大齐皇帝,哪个国家的帝王敢随便不理朝政?一个不小心,被臣子架空,严重点谋朝篡位,一点都不稀奇。
做大齐爵爷就又不同了,就算有争斗,也是家族内部夺权。对段誉来说,都是他的子孙,谁做家主无所谓嘛。外人谋夺他段氏的爵位?朝廷根本不承认好不好。
最后,悠闲。这主要是针对段誉自己,他不是不喜欢权势,但他同时也喜欢游山玩水。如果拥有无上皇权的代价,就是每天闷在皇宫中批阅奏折、处理朝政,那么权势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
非得等老了传位给儿子,装模作样剃度出家,才能跟父皇一样,偷偷溜到大齐找乐子……段誉总觉得,这充满悲凉色彩。
当初段誉对秦行之感慨,做大理皇帝,还不如做大齐官员。今天段誉一分析,不,他甚至不需要做官,只要大齐皇帝看他顺眼,封他个够意思的爵位,子孙后代的福祉就妥妥的。
况且,段氏贵为皇族,名下财富产业绝对是大理头一份。他是投献,不是被征服,这些东西大齐没理由夺走,都还是他自己的。
段誉心中忍不住呐喊:祖先啊,你们浪费了多少宝贵时光?我们早该把大理送给大齐了!
其实如果大齐军力和从前一样,段誉不见得会这么想。说到底,飞船部队横空出世,受影响的何止高丽、契丹,也不仅仅是大理,周边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产生一些以前从没出现过的想法。
孙蒙不接受大理,段誉决定找敬爱的恨天伯帮忙。
秦行之听了段誉的想法,沉默了好一会儿。
“段兄,你何必想不开呢?”
段誉正色道:“不是想不开,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小道长,如果小王是倭国皇帝,海岛和陆地隔离,别人要打我先得渡过大海,我也愿意当皇帝作威作福。”
“你不会的,你不是那种人,大理百姓也和倭国人完全不同。”
“好吧,小王承认,即使我是海岛皇帝,仍然希望能到大齐来,见识一下真正的文明国度,拜访各位高僧大德。但其实这并不重要,因为大齐有神奇的飞船,只要你们愿意,随时可以攻打任何一个海岛。”
“段兄,当初你说过,大理和大齐中间隔着丛林瘴气,来回一趟很不容易……”
“小王确实说过,但那时大齐没飞船呀。”段誉打断秦行之,“有了飞船,距离已经不成问题。小王以为,这就是天意!”
毛的天意,飞船是道爷为胖子发明的玩具好不好。
秦行之沉吟道:“大理,和契丹、吐蕃一样,自古以来就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齐不要,不代表外人可以随便拿走。当然,大理百姓和大齐同宗同语,你们不算外人。按说呢,贫道应该劝陛下接受大理。”
段誉大喜:“请小道长成全。”
“您这是得有多不愿当皇帝?”
秦行之吐槽一句,继续道:“段兄,如果说攻伐某个国家,距离对大齐来说,确实已经不是问题。但大理要成为大齐的一个州,就需要和中原互通有无。这不属于军事行动,飞船没有任何用处,除非有民用飞船。然而民用飞船是不可能出现的,不仅因为朝廷不允许飞船民用,更重要的是,飞船的发动机是道门手段炼制,它并没有普及的基础。”
段誉不服:“大理和大齐一直有贸易往来……”
“两国间的贸易,利润多丰厚你是清楚的。上次段兄来大齐,向陛下求取贸易优惠,正是因为大齐开放几个贸易项目,对大理来说,享受的就是独家代理资格。如果大理成了大齐的一部分,这些一本万利的好东西,你们可就没权力随便往外卖啦。”
段誉默然不语。
这是事实,大齐给大理贸易优惠,最受益的肯定是段氏皇族,随后才是权贵。至于普通百姓,抱歉,能吃饱饭就已经是太平盛世、圣天子在位了。
纵观古今中外,基本差别不大。
“段兄,大理流行佛教,你们这些皇帝啊,接触和尚时间太长,都快让他们忽悠瘸了。你确定,你真的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做一个大齐闲散权贵?”
段誉断然道:“愿意,又不耽误享乐,朝廷也不禁止权贵做生意发财,我为什么不愿意?”
段誉并不傻,为逍遥自在而主动放弃皇帝宝座,就算他愿意,段氏其他人、大理权贵还不一定愿意呢。
可他参观过武学院后,越分析越觉得,大齐正在高速发展,未来必然把所有国家远远抛在身后。假以时日,大理、高丽这些自诩文明的国度,怕是在大齐人眼里,也会和契丹一样,沦为野蛮人。
现在抱大腿,总比以后被逼无奈投献强。
可惜,在这种国家大事上,小道士永远很业余。他当初敢建议耶律宗全搞集权制,就是明证。要知道,那对大齐可不是好事。
他可以和朝廷大佬胡搅蛮缠,也能搞出飞船部队、武学院之类在别人看来十分神奇的东西。但是实话实说,玩政治,小道士就是个菜鸟。
后世大理是华夏的一部分,按说他该促成此事。
可后世的吐蕃、契丹也是华夏一部分呢,文良纯等人对契丹也许还有点兴趣,对吐蕃向来是嗤之以鼻的。这应该不仅仅是眼光局限问题,一群老奸巨猾的文臣,肯定有他们的考虑。
因此秦行之决定藏拙。
“好了段兄,有机会我跟文大人他们说说,但贫道不保证一定能说服他们。你也别有思想负担,先忍耐点,勉为其难做着皇帝……”
……
册立太子,完全属于皇家内部事务。
理论上,除非和礼教相悖,朝廷大臣都无权干涉,顶多通知他们一声。因此,正常的做法是皇帝直接下旨册立太子,并不需要举行什么仪式,更不会请周边国家派使节过来观礼。
要知道,只要皇帝没死,太子随时可以更换。你大张旗鼓搞什么册立太子仪式,以后看太子不顺眼,想换都不好换,这岂不等于给自己挖坑?
再私密的家事,也搁不住太祖皇帝喜欢热闹。
当初太祖册立太子,人选他根本无所谓。儿子多,可惜都不像他那么“幽默风趣”,只能随便拉出长子,反正大家都一个鸟样。
但仪式必须足够隆重,否则哪来的热闹?
太祖不见得就希望后人跟他一样玩法,这点小道士可以作证。但他是开国皇帝,任何一个不起眼的举措,都有可能成为所谓的“祖宗法度”。于是册立太子仪式隆重盛大,就成了大齐传统之一。
当然,历代皇帝一般不会像孙蒙一样,这么早就册立太子。即使那些遗传了太祖不着调基因的皇帝,也会选择等皇子们长大一点,再确定最合适的人选。虽说大齐也讲究立长立嫡,但并不是特别严格。
我们有理由怀疑,不着调皇帝的目的,是希望老天爷给面子,儿子中间能出个同样不着调的人才。这样才能真正继承自己的衣钵,把闹腾发扬光大。
可惜,不着调这种天赋,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和当初皇帝大婚差不多,今天紫宸殿外的广场上,聚集了大量大臣、勋贵,还有各国派来的使节。皇帝宝座上,孙蒙和儿子孙思道并排而坐,接受臣子的膜拜。
孙思道年龄太小,说话都只能吐单音节,这关系到他终身幸福的大事,对他来说,还不如父亲手里冒出的小火苗有意思呢。
他好奇的伸出小手去抓火苗。
孙蒙一抖手,火苗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由水组成、活灵活现的微缩版飞龙。这家伙懒得出类拔萃,但只要是好玩的东西,他从不吝啬下苦功。比如现在的水龙,能塑造得这么逼真,就是他不厌其烦改进的结果。
孙思道小手用力一抓,水龙应声破碎。
“哒哒哒!”孙思道不高兴。
孙蒙摊开手掌,一个泥土做的小人儿缓缓冒出来,然后在他的掌心翩翩起舞。
“哒哒哒!”孙思道兴高采烈。
大臣和使节离得太远,视力有限,看不清皇帝在干什么。可同样站在远处的“道门来宾”却看得清清楚楚,李奉常忍不住看了眼旁边的小道士。
秦行之报以微笑:“陛下百忙中不忘练习法术,果然是个合格的道祖苗裔,值得赞扬,贫道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