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惊雪 > 第六百零一章 大打,规模三十万

第六百零一章 大打,规模三十万(1 / 1)

粗浅的理解,战争其实就是很多人打架斗殴。

只不过寻常打架,像是踩脑袋,打耳光,踢人,抡板凳砸,拿瓶子夯,看似凶猛,送到医院,人家很可能给开出个轻伤、轻微伤的证明。

但战争的打架,轻伤、轻微伤这个医学报告,通常是很难开出来的,更多的是伤残报告,死亡证明。

打架,通常都是几个人,几十个人,像是某些挖矿的兄弟,拉几千人互殴成战争级别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铁铉、朱棣、解缙等人看得很清楚,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打不打安南的问题了,而是怎么打安南的问题。

换句话说,现在只需要考虑,打多大的架,带多少人打架,是给胡季犛一拳头,让他哭着求饶,还是给他一刀子,让他残废,亦或是挖个坑,将他埋了。

这点确定了,才好做准备工作。

陈迪沉思再三,开口道:“安南地远,山河众多,道路阻塞,又有重兵把守要塞,若是深入敌境,怕一时难克。臣以为,不妨小打,即彰显大明威严,体现宗主国姿态,又容易控制战局,慑服胡季犛,迫其退位,称臣纳贡。”

客观来看,安南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是黄连山,北部是谅山,西面是安南山脉,东面是大海。大明若从广西出兵,面对的是谅山,若从云南进兵,则需要经过黄连山。

而在山与山之间,山与河之间,河与城之间,安南都设置了要塞、关卡。大明想要拿下安南,必须冲破这些关卡,才可能进入到平原地带。

而安南的平原地带河网密布,不利骑兵,不利后勤。一旦遇到敌人坚守不出,以逸待劳,大明补给线跟不上时,那就很可能会被封死在安南。

从这个角度说,陈迪支持小打,并不是软弱,而是保守与谨慎。

但陈迪的观点,很快就遭到了徐辉祖的反对;“安南已成顽疾,胡氏有胆量以下犯上,阴谋篡位,还敢欺瞒我大明,想要骗取册封,只小打小闹,根本就无法威慑,更无法让其屈服。皇上,臣以为,要打,就彻底放开了打,一举踏平安南,以震国威!”

郁新皱着眉头,开口道:“放开了打未必行得通吧?安南虽是小国,然据所查情报,人口足有五百多万,那胡氏大兴军队,百万之师,未是虚言。想要深入敌境,灭敌百万,俘杀敌酋,何其艰难?”

“臣曾听闻,安南等地夏秋多雨,易出瘴气疟疾,毒虫横行,可见我朝纵是动用大军,也必须考虑时节。而安南山多水多,城池高大,这也意味着很难速战速决。为早日结束战事,臣以为可集中力量,拿下安南东都升龙。升龙一破,安南胡氏便会失去依仗,拜降我朝。”

宋晟见郁新如此分析,有些不满:“若打下升龙之后,胡氏不投降,继续盘踞西都清化,我朝是进军,还是撤军?若是中打,进军进不得,撤军前功尽弃,岂不是毫无战果?臣附议魏国公,只有踏平安南,彻底打下安南东西两都,俘虏安南胡氏,方可留一个平稳的西南。”

解缙看向朱允炆,无法看穿那平静表情之下的盘算,双手按在桌边,盯着安南方向,严肃地说:“犁庭扫穴,踏破安南,应是上策,然郁阁顾虑也必须考虑,另外诸位也不能忘记,前元三次派人远征安南,皆以失败告终,前后耗费兵力不下三十万。若我朝选择大打一场,则必不能轻敌,需作万全之策。”

听到解缙的话,众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元对安南作战三次,第一次是蒙哥征讨,失败,第二次与第三次是忽必烈派人征讨,均以失败告终。谁都没有办法否认元朝初期军队的战斗力,若大明出征安南,会不会重蹈覆辙,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打仗可不是随便说说,拍桌子,出主意就能赢了,需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很短!

若不能速战速决,一旦被缠斗到了夏日雨季,酷暑难当,若再出了疟疾或瘟疫,那极有可能会损失惨重,铩羽而归。

地利?

没有。

安南占据地利,依据山、河列阵扎营,设置关卡与城池,大明想要打,只能一口一口啃骨头,若是哪一块骨头很硬,崩坏了牙,那结果……

人和!

大明只有这一点,唯有这一点。

朱允炆看着众人,沉声道:“前元败在安南,三次都与时节有关,虽打开升龙府几次,到最后都没避开酷暑雨季,最终不是粮道被断,就是士兵难以适应,败退而归。朕以为,前元失败是好事,至少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动兵最为合适。眼下各自权衡,拿出主意,说清楚,一旦朝廷出兵,到底打一场什么规模的战事。”

徐辉祖行礼道:“臣支持大打,拿下安南东西两都。”

宋晟、刘儁、铁铉纷纷表态,支持大打。

内阁郁新、陈迪坚持看法,认为眼下朝廷不宜大打,也很难支撑起大规模的战事,应以小打或中打为主。解缙思索再三,站在了兵部与都督府一边。

朱允炆看向杨荣,问:“你如何看?”

杨荣看着沙盘中的安南,指着安南的地盘,道:“臣只想问诸位与皇上一句,打安南,是为了帮助陈氏复国,还是为我大明开疆拓土?”

朱允炆微抬眉头,略显惊讶地看着杨荣。

杨荣不等其他人回复,便直言道:“若为安南陈氏复国,臣以为小打、中打都可。若是为我大明开疆拓土,唯大打,别无他法。”

陈迪当即反对:“自然是为陈氏复国!我大明乃是安南宗主国,安南为藩属国,如今其皇室遭难,陈氏之后又有了消息,助其重掌安南,以成大义,我天子大国朝,岂会因弹丸之地,毁清誉于天下?”

在陈迪看来,大明是堂堂中华,礼仪之邦,绝不会干出趁人之危的事来,丢不起那个人啊。

然而铁铉这一次并没有站在文臣这边,而是坚决道:“陈阁莫要忘记了,安南早在秦朝之时,就是中原领地,唐时还设了安南都护府。纵是收回,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再说了,哪怕朝廷不收回安南,只助力陈天平复国,也需准备大打。胡氏扫清陈氏大臣,掌控安南,不彻底打败他,如何能让陈氏复国?”

杨荣看向铁铉,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连忙补救:“铁尚书说得在理,胡氏敢于弑君篡国,绝不会轻易臣服,唯有拿下东西两都,将其擒获,方可解决安南问题。”

朱允炆看向沉默的朱棣,问:“燕王叔的意见是?”

朱棣握着拳头,重重砸在了桌子的边缘处:“战争非是儿戏,一旦开打,当全力以赴。眼下北元实力疲弱,西北强敌无法东顾,东面倭寇消停,朝廷足够腾出手来解决安南,若错过如此好的机会,恐会后患无穷。臣的意见是,拿下安南!”

朱允炆看着众人,满意地点了点头:“虽有反对之声,然多数都认为需准备大打。既如此,那就敲定,一旦用兵安南,就要大打,追索胡氏至碧落黄泉,踏平安南不臣之地!方略已定,不作二想。现在,就讨论下,如何大打,动员多少兵力为宜。”八壹中文網

陈迪与郁新对视了一眼,都有些叹息,在军略安南上,两人处在了弱势方。

郁新很清楚,看似大臣各自发言,表达意见,实则是按照朱允炆设定的方向,一步步前进。眼下已经确定了要彻底灭掉安南,那剩下的就不再是大的军略,而是军事筹备、动员了。

宋晟盘算一番,考虑到前元出动的兵力,道:“没有十万大军不可为,臣以为,至少十五万。”

徐辉祖摇头,道:“十五万大军未必够吧,要知道我们深入敌境,为防后路被切断,每打下一关,一寨,一城,都必须派驻大军。安南境内大城虽是不多,然小城、要塞却颇多,一路派驻军士,必会分散,等到了东都升龙时,怕已不到十万人,而升龙城周围又有多座城池,尤其是多邦重城,只十万兵力,可围不了敌人。臣以为,不能低于二十万,以二十五万为上。”

解缙有些担忧,二十五万人,需要庞大的后勤支撑才行。

没错,朝廷在广东、海南等地推行三季稻,效果颇为显著,粮食并不是太大问题。但问题是,粮食不可能画个圈就跑广西前线去了,需要民工、民力去运输。

若是向山东、北平送粮食,好说,大路朝天,哪怕是道路泥泞点,也好走。

可广西那地方,十万大山之地,山路崎岖,地势险要,偶尔还会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直线十里路,可能就要走个五六十里,甚至更远。

几个人的饭好解决,可二十几万人的饭,很难解决啊。

如果哪天突然下了暴雨,山路无法通行,后面的粮食运不过去,前面的军士就要挨饿,战斗力锐减,战争很可能就会因此而失败。

历史上因后勤不给而失败的战争不在少数啊,长平之战、官渡之战、垓下之战,失败的一方,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后勤跟不上。

“三十万!”

朱棣严肃地说。

这个数字,惊讶了众人。

郁新有些着急,道:“若动用三十万大军,无法就食于敌,粮草又跟不上……”

朱棣拿起竹竿,指着安南山河,严肃地说:“敌人可是有百万之众,我们要进行的又是灭国之战,没有三十万兵力,只能拿下东都升龙,无力进兵西都清化。若想要一劳永逸,彻底消灭胡氏父子,就需要动员三十万兵力。”

众人看向朱允炆,三十万大军可不是少数目,明初太祖北伐北元强敌时,通常也只有十几万,二十几万兵力,最多一次才堪堪三十万。

哪怕是蓝玉出征,旨在彻底肃清北元威胁时,也只带了十五万大军。为一安南,动用三十万大军,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最强假太监,开局宠了女帝空山云 亮剑:摊牌了,我老李就是有文化 大唐扶龙传 开端:开局潘凤很慌张 明太祖的旅行青蛙骄傲唢呐 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 顶级帝王,从穿越成假皇帝开始 三国:开局向曹操自曝穿越者身份 大明无敌皇孙 战国:开局召唤霍去病,连攻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