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平远备受几位大人青睐的事情祝庆安当然知道了。
沈平远不过是一个没读过几年书的人,怎么就得到了大人的青睐,就因为他胡编乱造了一通?
他在县衙里面苦苦挣扎,沈平远却一路高升,凭什么?
李妤心里一片冷笑。
祝庆安虽然用图纸去了县衙,但是他没有根基,也没有人脉,做事还不咋的,怎么可能受到重用?
要不然也不会被派来看摊了。
明明没有本事,还想要在他们面前逞能?
李妤见他半天说不说话,故作吃惊地道:“你不会是嫉妒的说不出话来了吧!”
被说中了心事,祝庆安脸又红又黑。
“李小翠你别得意,小心我对你不客气。”
“你想对谁不客气,就你面无四两肉能干什么?”冯大郎走了过来,一把推开了祝庆安,笑着说,“沈娘子,您来了,东西我都看着呢。”
祝庆安被几个人推了个凛冽,正要发火,看到是冯大郎几个人,顿时熄火了。
李妤笑着说,“辛苦你们了,我烙了馅饼,你们要是不嫌弃的话……”
“不嫌弃不嫌弃。”
有人抢着说。
“有的吃还嫌弃?”
几人说说笑笑,把祝庆安挤出去了。
看样子,祝庆安走到哪里都惹人嫌弃。
三叔公看到这一幕,心里顿时有底了,对祝庆安不冷不热的,“你们也各自去安排吧,有什么不懂的就问大山和铁牛。”
一晚上的时间,县令大人让人搭了好几个棚子,都很结实,外观也修缮了一下,比昨天的草棚子好多了,最前面的两个棚子依旧是给李小翠和张全家的。
李小翠没和祝庆安打招呼,直接过去了,张全一家也紧跟随李小翠的步伐。
冯大郎他们有任务,不能留太久。
等他们一走,祝庆安清了清嗓子,“你们都出来,我有话要和你们说。”
祝庆安打起了官腔,“想必你们应该知道,草棚都是县令大人特意为你们搭建的,以后你们就在这里卖吃的,千万不能弄虚作假,若是上面的几位大人吃坏了,回头可要找你们算账。”
“我们用的食材一定都是新鲜的,绝对不会弄虚作假的,你放心。”三叔公代表大伙说。
“最好是这样。”
祝庆安丝毫没有因为对方是三叔公而给他面子,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三叔公脸有些僵硬。
中午休息的时候,孟正怀几位大人又来了,看着热火朝天的小吃摊位,难得夸了傅县令几句,说他治下的百姓日子好。
把傅县令夸得都要飘起来了。
不过他还是谦虚的说道:“下官也不过是想要尽一点绵薄之力罢了,说起来也是沈娘子的功劳。”
孟正怀对着沈平远说道:“家有贤妻啊!”
沈平远毫不吝啬别人夸赞李妤,“她是很好,多谢大人夸奖。”
“……”孟正怀嘴角抽了抽。
柴大人等人没想到他是这样的沈平远,笑了起来。
祝庆安也不是一定用处都没有,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桌椅板凳,整齐地摆放在草棚前,看上去有点像是夜市的感觉。
孟正怀一一路过,有烙饼的,有做锅贴的,有煮粥的,做得很有乡土气息。
几人来到了李妤的摊位,比昨天要大了不少,也更有秩序了,光是看着就很有食欲。
李妤正好在调卤子,香气四溢,“几位大人来了,今天是想吃面还是吃炒菜?”
孟正怀看着有面馆规模的草棚子笑了,“沈娘子真是让人意外啊/,才一晚上的时间这里就变了一个样子。”
“这都是县令大人的功劳,县令大人知道农家的日子不容易,知道我们想要以此来赚钱,特别的理解我们,还找人帮我们做了这些东西,我们对傅县令真是无比感激。”
在李妤的带领下,大家称赞起傅县令来。
“傅县令好。”
“都是傅县令的功劳。”
“傅县令是个大好人。”
傅县令面上虚虚地笑着,心里却乐开了花。
孟正怀只对压面机感兴趣,“这是什么东西?”
李陈氏一边盛面一边说,“这是我小妹想的,我家那口子做出来的压面机,这样的话可以省力气。”
几个人围着看了有一会,发现了这东西的好处。
柴大人说:“这东西是哪来的?”
李妤先开口,“是我相公想出来的,我不过是照葫芦画瓢。”
李大山和李陈氏的抓头没说话。
压面机的原理很简单,他都可以画出来,沈平远一定也可以,说不定他画得更好,几位大人既然对这东西感兴趣了,说不定会推广。
这功劳给她还不如给沈平远。
几位大人的目光再次落到了沈平远的身上,目光中有赞赏,有惊讶。
沈平远面不改色地接受了。
知道李妤的好意,自然不会辜负她。
况且,这功劳落在她的头上未必是好事。
祝庆安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说话,见大人们纷纷夸赞沈平远,心气不平的他一下子冲到了前头。
“李小翠,当着几位大人的面你也敢说谎,这东西分明是你自己画出来的,怎么能够说是沈平远画的?”
蠢货!
本来祝庆安不开口,李妤还不会找他的麻烦,可谁让他找死了。
“怎么就不是他画的了,他画得比这个还要好,不过我只记得这些,其实可以做得更加好一点的。”
“你说谎,沈平远怎么可能懂得这些,他连书都没有读过。”
祝庆安根本就不信沈平远有本事,他要是有本事早就一飞冲天了,他现在得到的一切不过是巧合罢了。
李妤梗着脖子回呛:“你难道没有听过术业有专攻吗,沈平远他以前学过木匠和瓦匠,懂得这些有什么稀奇的,谁说一定要读书才行的?”
“好一句术业有专攻。”甘棋鼓掌称赞道,“没想到,沈娘子竟然是个博学的人。”
废话,她好歹也一个拿过大学毕业证的好吗?
柴大人皱着眉头问:“你是谁?”
祝庆安欣喜,理了理衣襟,“在下县学夫子祝庆安,拜见几位大人。”
“祝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