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心思别猜,猜也猜不到。
王鏊丁忧,吏部右侍郎空缺。众多的眼睛盯着。其中吴宽、王华的呼声最高。吴宽丁忧后还未复职。丁忧前正是吏部右侍郎。王华就不说了,每日在文华殿进进出出,深受太子看重。
两人呼声高,也与谢迁的暗中操作有关。在弘治十二年北直隶粮荒、江南粮荒影响下,下台了一堆江南籍官员。刘健在六部有马文升,李东阳有刘大夏。谢迁只有七十多岁的刑部尚书闵珪能助力。闵珪又能熬多久?谢迁急需帮手。
官员考核、升迁都与吏部有关。吏部侍郎的人选需要经过廷推决定。
内阁、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等大小九卿在集义殿开会。
原本刘健也想推荐自己的小老弟,结果太子一上来就道,“漕运改革相关条例詹事府整理完毕。本王提议由吏部左侍郎王琼担任漕运总督。大家议议。”
漕运关乎粮食大计,也在廷推之列。
众人愣了愣。漕运总督同样也是个香馍馍。漕运除了有来往大运河的运船,还有数百艘海船。占城与天津卫每月固定的粮食运输也属于漕运管辖。随着海禁废除,新的漕运条例还包括海外固定航线。
王琼以勤勉、干练闻名,是位实干型能人。运气也不错。在弘治十二年京察大批官员遭贬黜的时候,破例跳级任吏部右侍郎。原本这位置是弘治帝留给吴宽的,被小心眼的朱厚照弄给了王琼、让吴宽继续家里蹲。三年考评优异,从右侍郎升任左侍郎。廷推很快通过王琼调任漕运总督一事。
现在吏部左右侍郎都空了出来,众人一致看向朱厚照。
明白太子心中有人选。没人开口举荐了。等着太子放大招他们接招。
“本王举荐礼部左侍郎焦芳调任吏部左侍郎。吴宽任吏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李杰升任礼部左侍郎。王华任礼部右侍郎,并仍充经筵日讲官。节省时间,要同意一起通过。不同意再换一批。”朱厚照翘起二郎腿很不正经地道。
集义殿有很好的聚音效果。朱厚照的话清晰传到每位人耳中。
“一起议?”刘健怒斥,“吏部、礼部侍郎都是朝廷重臣。岂能向商铺卖货一样捆绑卖!”
用焦芳捆绑吴宽和王华上位,亏太子想得出来!
“议事就议事,别夹带私货!囚牛商行卖老花眼镜捆绑鼓山茶销售乃商业止损行为。每人视力受损情况不一样,为了平息老臣们对本王的怨念,本王只能命弘仁殿量产老花眼镜,不同的规格都要有。有些规格卖空,有些卖不出去砸手里。福州茶商大方地掏出大笔银子要囚牛商行代卖。收钱办事乃人最基本的素养。于是这般,刘首辅应该理解本王的难处。”朱厚照五官挤做一堆卖惨,睁眼说瞎话的本领又上了一台阶。
朝中老臣多,老臣视物模糊不清,用老花眼镜能大大改善。年轻官员也会买老花眼镜孝顺家中长辈。鼓山茶捆绑上老花眼镜售卖,名气一飞冲天。不少商人带着重金求到囚牛商行,想让囚牛商行也帮着推销自家货物。被囚牛商行的陈云之一口拒绝。
刘健胸口剧烈起伏。
若不是他在弘治帝南下行程规划中看到过福州鼓山,还真信了太子的鬼话!鬼知道福州地方官绅和太子达成了什么协议!太子不但把福州加入南下必经地,还帮着大肆宣传鼓山茶。绝不可能只是商人拿银子这么简单!
如果送银子能收买太子,江南商人绝对会用金山银山买太子的好感。
“刘爱卿年纪也不轻,火气别那么大。坐下喝茶消消火。”朱厚照嬉皮笑脸,“四人的任职大家不同意可以再换人再选嘛。廷推就是听爱卿们的意见,为朝廷选贤荐能。”
朱厚照一点不急。急的是谢迁才对。为了让江南最有可能升上高位的吴宽、王华上任,谢迁肯定有办法让大家接受焦芳成为吏部左侍郎。
“半个时辰后再议。”说要节省时间将四人一起议的朱厚照,看到黄献的脸贴在玻璃窗上变形后,临时改变主意给了众人私下商量的时间。
给大小九卿商量的时间或许有变数。耽搁紧急情报的处置,损失或将达到千万两。
贫穷造就了朱厚照的勤奋。
“小爷,满勒加又有急件送来。”黄献见朱厚照开门出来,立刻迎了上去。
每逢集义殿议事,东宫侍卫全副武装把守四周。只有少部分人能靠近。与朱厚照同龄的黄献是其中之一。
朱厚照回到书房,段聪已经研好墨等着。
一份信在满勒加与京师之间往返需要两个月。这些天每隔几日来一封,可见满勒加的事态有多紧急。由于两地相隔大海,朱厚照授予萧敬留在满勒加的副将钱宁全权处置之责。朱厚照的回信也只做参考意见,遇到紧急事态需要钱宁决断。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次,谁都没经验。就算钱宁把事情搞砸了,朱厚照也不会迁怒他。
看完了信,朱厚照深思熟虑后在信纸上写下“吕宋”两字。
吕宋离东番岛很近。到时要注意错开,别让不长眼的西班牙人冲撞了父皇。
段聪在信的封口用火漆封缄,塞入防水密闭铁盒之内。交于等候在此的东厂档头,由档头护送铁盒交给停靠在天津卫“飞龙号”。飞龙号结合葡萄牙的三桅船与大明五桅战船,体型远小于宝船,更容易操作。六艘飞龙号往返于满勒加、占城、吕宋、东番岛与天津卫之间,专门用于传递消息。
等朱厚照返回集义殿,大小九卿们已经商议完毕。不知谢迁做了什么让步,大家像吞了苍蝇一样同意焦芳调任吏部左侍郎。
“诸位爱卿不再考虑一下?”事到临头反而是朱厚照有所动摇。
吏部尚书马文升年事已高,不出意外的话吏部左侍郎将接替他成为尚书。焦芳是朝臣里出了名的小人。大小九卿竟然同意此人当吏部尚书?不怕乱了朝纲?
刘健懒得搭话。
马文升大笑:“弘治朝的吏部尚书入不了内阁。还要考虑什么?”
从王恕开始,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无一人进入内阁。太子放弃培养焦芳成为户部尚书,调到吏部绝了他的内阁之路。还有什么可考虑的!
对于太子的决定,他们只能两相其害取其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