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不同意归不同意,常鸿也有自己的法子。
三人去了趟云来村回来,常鸿就已经改口叫沈清妹妹,叫张秀娥姨了。
虽然姨和婶子区别不是很大,但叫姨总比叫婶子亲近。
他看准了沈清吃软不吃硬,沈清拿他没办法,自然而然也就默认了。
没过几天,金泽镇上的雪化得差不多,只剩下远远的山顶上还留着一片白。
大齐和华国一样,过年要过到元宵后才算完。
可他们开铺子的哪闲得下来,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想买东西的人。
特别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出来看灯,元宵节这天不开门,就相当于把白花花的银子往外推。
南北杂货现在大小事都归张秀娥管,张秀娥是个闲不住的,本来打算过了初五就回去开店。
沈清寻思着忙了一整年,好不容易休息,硬是往后演了两天。
这已经是张秀娥的极限,到了初八就连阿梅兰香都待不住了,南北杂货周边的商铺都陆陆续续开了,她们哪里能落在别人身后?
张秀娥这边忙着开张,西屏镇那边余家也没闲着。
余桂枝忙着给儿子做思想工作,余大庆自从摔断腿后,跟变了个人似的。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儿子拉到房里说话。
“从前隔壁家的秀娥你记得不?你小时候不挺喜欢她。有点出息把人给娘娶回来,妞儿和满儿也好有人照顾。”
余大庆喝了个口酒,闷声说道:“我都这样了,还祸害人家干啥?”
余桂枝恨铁不成钢,气得拍了下余大庆的背。
“啥叫祸害?不就瘸了条腿走路不利索吗?再瘸那也是个带把的,秀娥跟前头那位过得不如意,家里可不就缺个顶门户的?”
余大庆无动于衷,余桂枝咬了咬牙又说道:
“前阵子我都听人说了,曼娘跟她现在这个,要回咱们西屏开铺子。你就窝囊着吧,迟早叫人笑话死。”
曾曼娘就是余大庆前头老婆,也是西屏镇人。
余大庆前头那份生意做得不错,赚的更多是辛苦钱,常年不在家,性格又木讷些。一来二去,曾曼娘就在州府跟邻居有了首尾。邻居也是做生意的,从前比余大庆强不到哪去,可曾曼娘跟了他后,人家的生意蒸蒸日上,余大庆却一蹶不振。
余桂枝每回提到自己这个前儿媳,都要骂她把余家的福气偷走了。
只要是个男人,被老婆戴绿帽,都会觉得是奇耻大辱,余大庆也不例外。
“大庆,咱们前头的那份生意实在太累。这起早贪黑的,把你的身体都给拖垮了,干不下去也是迟早的事。”余桂枝见儿子神色有所松动,先说了通软话,话锋又是逆转,“秀娥她们家的生意轻省啊,那南北杂货一开,银子就跟河水一样自个儿流进来。咱累死累活挣那点钱,在人家眼里屁都不是。”
余桂枝先前的话,余大庆听不进去,可今天的这番话,却说到了余大庆心坎里。
挣钱都是挣钱,可同样的钱有些人勾勾手指就挣到了,有些人辛辛苦苦才能抠到手里。
他那是没有做生意的天赋吗?同样是下洋村出来的,真正混出名堂的又有几个?
余大庆觉得自己是运气太差!
要不然咋能娶了曾曼娘那种女人?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曾曼娘闹得他家宅不宁,他需要张秀娥这样的女人抚平心头的伤口。张秀娥不被爱护,也需要他疼爱慰藉。她手里的南北杂货,也需要他这样能顶门户的男子经营,才能更上一层楼。
他和张秀娥同病相怜,两人互相需要。
到时,他要让曾曼娘明白后悔是什么滋味。
余大庆被余桂枝说服,去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衣服,就往杨家的方向走。
“大庆你咋来了?”
杨喜正从厨房的房梁上取下腊肉,就看见余大庆晃悠悠地走进来。
余大庆搓着手,冲着杨喜笑了笑,“大喜哥,我听我娘说你要送腊肉给秀娥,想顺道去金泽看看秀娥。”
三家人从前紧挨着一处住。家里的兄弟姐妹年纪差不多,都是从小玩到大的,当年除了张秀娥他大哥,杨喜年纪最大,都是杨喜领着几个小的玩。
要是实话实说,杨喜不一定能同意,余大庆觉得自己也没说假话。
杨喜哪里知道余大庆肚子里的官司,听说余大庆想去见张秀娥,哪里有不同意的,高高兴兴地提着几块腊肉,带着余大庆坐上了去金泽的马车。
两人到铺子里时,张秀娥在柜台后头摆东西,沈清和阿梅拿着小筐装了几盒胭脂出来,就看见杨喜提着腊肉,和一个面生的男子站在门口。
张秀娥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见到杨喜也不说话。
沈清寻思着,她娘该不会和杨喜有啥不痛快,也没立即问怎么回事,看了眼杨喜问道:
“杨伯?您来就来了,怎么还带这么多东西?”
“你杨大娘做的腊肉,上回你们娘俩不是说好吃吗,回去就又给你们做了些。”杨喜乐呵呵的,哪像和张秀娥吵过架的样子。
沈清和他来往了几回,杨喜是那种淳朴得不能再淳朴的乡下人。
想着应该不是他的问题,目光便落在一旁的余大庆身上。
余大庆一进门,就把铺子以及里头站着的几个人,都打量了一遍,包括张秀娥和沈清。
余大庆和杨喜不一样,他前两年偶然见过张秀娥一面,只不过张秀娥自己不知道。那时的张秀娥还不到三十,就显老得不行,和身边的曾曼娘简直像两辈人,余大庆怕认错了人,一时都没敢喊。现在过了好几年,张秀娥反倒越来越年轻,看起来倒比方曼娘还小。
张家兄妹三人都生得好,从前是张秀娥太过操劳活生生累的。自打沈清穿过来,日子越过越好,该补的都补上了,加上眼界也宽了,整个人自然就跟脱胎换骨一般。
这样的张秀娥,让余大庆不由想起年少之时。
三家人关系这么好,要是自家当时没有搬走,两人也不会各自许错了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