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华上了一天的课发觉这里的十几个人还不错,至少他们都是用心学习的,只不过真正有天赋的也只有那一个。
从方二爷爷那里了解到这个人是家里面共同送上来的,就是希望他能够好好读书到时候带家人们过好的生活。
看着这位小孩子认真的样子,就想到了原主当初读书也是很是认真,他就是因为听着他的母亲的话觉得读书都可以改变命运,所以才会这样。
不过要不是原主的母亲死了,他父亲也不会给他娶了后娘造成他被他父亲抽打而列看着不远处的这个学生刻苦的样子,他拿起当初他做的笔记递给他笑道:“方胜,这本书给你拿回去看吧,要是觉得喜欢的话你可以抄一本下来,到时候把原本给我就可以了。”
方胜本来是认真的做,题毕竟这一次是他们本家的亲戚而且还是秀才,能够教导他们已经是很难得了,他不想辜负了方二爷爷的期望,这时他看着眼前的一本书,在抬头看着笑得温柔地方文华,心情很是激动,连忙站起身说到:"谢谢夫子,只是这太贵重的我不能拿。
知道他的顾虑方文华继续递给他"没事,你很有天赋,希望你能够多多看看多多学习功,课到时候争取走上科举的道路,之前我也听方二爷爷说了,你很刻苦,这是对的吃得苦中苦口方能成为人上人,好好努力吧?。’对于方文华来说没有背景的孩子只能够更加努力了,因为你不是和别人在一个起跑线上,你的资源也比不上让别人,要是不努力怎么可能能够得到他自己想要。
他才想要把他的笔记送给方胜,就是希望他能够明白自己的苦心。
虽说他也是清河村的人,但是他已经不完全是了,以后他的荣耀几乎全部是杏花村清河村毕竟是他母亲在的村子,也希望杏花村能够出一个领头人的,到时候他们方家的资源才能够越来越好。
方胜听到方文华的苦心紧紧捏着笔记使劲的点点头说道:“我会的夫子,我一定会努力考上童生,考上秀才。
而方胜回去过后就把这个笔记摊开,在书房里面认真看了起来,越看越心里激动。
一直以为秀才很好考毕竟他从小到大别人都说他天赋很好,方二爷爷对他都充满了期望,所以才让他全家供他一直读书。
现在看着方夫子的笔记,才发觉他真是井底之蛙,他这点天赋不算什么,越看越心里很泄气,但是随后又听着方文华的话又觉得他还是要努力,毕竟秀才才是他的目标。
而这时门口传来一阵敲门声,就看着她的母亲断了一碗东西走了进来,和蔼的笑道:“阿胜,快来吃这碗炖鸡蛋吧,这是你奶奶亲自给你做的,给你补补,你这段时间学习辛苦了,不要把身体累坏了。”
看着眼前他的母亲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头发都枯的,脸上很是沧桑,但是她的双眼慈爱语气温暖让他心里很暖。
连忙站起来捧着碗轻声说道:“娘你们也吃吧,不用管我,虽说我要读书但是你们也要好好吃饭呀,要是把你们的身体累垮了这让孩儿难辞其咎。"
"这没什么,你最重要,只要你能够好好读书我们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方胜家是方文华在方家村一个远方的一个族人,他们家里面除了他父亲还有一个二叔,不过他们家过的挺苦的,毕竟家里面都没啥手艺,当家的男人都是在外面打短工。
他们没啥背景,打短工一天也只能挣个十几文,但是一大半钱都是拿来供方胜读书了。
还好方胜因为天赋好,所以方二爷爷都是给他免得束修,他只需要出点笔墨纸砚的钱就好了。
但是笔墨纸砚再便宜也是要花费不少,甚至有的时候还要买书,虽说他家二叔的媳妇有点意见,但是这次全家人的希望,她当然不敢说出来,只好咬牙的多做点绣活多赚点钱。
还好这两年杏花村因为有方文华这个亲戚在,他们家的作坊清河村也是可以去的,这也让他们有了一些补贴。
方胜的母亲看着桌子上的书本眼睛闪过一丝惊讶:"阿胜,这书是在哪来的,咱们可不要做坏事啊,这书这么值钱要不你给人家还回去。
因为有一个读书的孩子,方胜的娘文氏对一些书还是看得见的,而且她一眼就知道这种做满笔记的书是很有价值。
方胜知道她误会了连忙笑道:“娘这是方秀才夫子送给我的,说让我看看然后让我抄一本,到时候我把这原本还给他就是了,他说是想要鼓励我多多读书到时候去考科举文氏一听居然是他们清河村最有名的方秀才送给她儿子的,眼里很是激动:“这真的是方秀才送给你的吗,阿弥陀佛太好了,没想到秀才老爷居然会关注我儿,明天给你准备点东西你送到秀才公手上吧,虽说这是他送给你的,但是咱们也不能直接拿别人的东西,而且他还是咱们的亲戚,这东西贵在心里不在贵重,明天你就带给去吧。”
方胜也是这样想的,他虽说才十二岁,但是对于他来说也不想白拿别的东西,感情都是你来我往的,他不能当做理所当然的贪图方夫子的东西。
文氏对于方胜的话很是满意,她虽说全家供她儿子一起读书,但是她不想让他的儿子成为一个只会靠别人的人。
她想让她儿子做一个品德好的人,所以对于方胜的从小的品德她一直都在教育,这是一个值得让人尊敬的母亲。
没有文氏的教育,估计她的二叔二婶应该不会这么心甘情愿的供方胜读书。
所以说他们全家都一起穷,但是他们这一家中间没有什么太大波折,也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争吵。
文氏看着方胜把鸡蛋吃完了,就端着碗离开了书房不打打扰方胜。
出来过后就把方文华送方胜的书告诉了全家。
方胜的奶奶和爷爷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激动,毕竟他们也知道在读书的路上要是没有贵人是很难向前进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