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创立初期,没有人宣传,自然也就没什么人知道。但你妈妈为了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组织志愿者,亲自到周边城市的农村地区,进行走访。”
想起当时温诗诗,拉着自己挨家挨户,走访询问做记录的场景,温诗墨有些怅然若失,却忍不住轻笑着。
“有些农村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只要是女儿生了病,除了母亲之外,没有人主动,带孩子去治疗。”
“每次问起她们,为什么不带孩子去治病,他们都会振振有词地解释,‘女娃再怎么养以后都要去别人家,钱给她花了也是浪费。’”
最后那句话,温诗墨印象极为深刻。
说这句话的,是一个跛脚的独眼老阿婆。
老阿婆一家八口人,挤在山脚边,仅有三间砖瓦房的农院里。
老阿婆有三个孙女,一个孙子。
她的大孙女有先天性哮喘症,只要一干重活就会气喘不止。
可是,老阿婆在明确知晓,她大孙女病症的情况下,依然命令她做,家里最重最累的活。
当温诗墨和温诗诗遇到她的时候,小姑娘正蹲在路边,拼命地喘着气,她的脸色异常苍白。
温诗墨立刻反应过来,小姑娘可能是哮喘犯了。
幸好温诗诗在药店,采购药品之时,随手买了一瓶沙丁胺气雾剂。
在摇匀其中的药粉之后,温诗诗拿着气雾剂,走到小姑娘身边。
也许是因为求生的本能,小姑娘非常乖巧地按着温诗诗的指示,咬住了气雾剂。
在温诗诗和温诗墨的注视下,小姑娘慢慢恢复了正常。
在得知她已经十二岁,但从来没有治过哮喘,也没有上过学的时候,温氏两姐妹都震惊了。
…
她们跟着这位名叫,“盼娣”的小姑娘回了家。
一路上,温诗诗和温诗墨,都备受村里人的“瞩目”。
原因无他,只因为相比于,普通的农村女性,她们两人的穿着打扮,新潮又光鲜。
盼娣小心翼翼地护着她们,不断地跟村民解释着,说她们是她家亲戚。
一个包着头巾的妇女,一边嗑瓜子,一边往地上啐了一口。
她嘲笑盼娣道:“得了呗!你们屋头,要是有这么有钱的亲戚,至于到现在还是土房子哩?”
说完,她便抖着肩,毫不留情地大笑着,周围的人也跟着她一起笑。
温诗墨感到很不解,她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村里人,他们要对一个,年仅12岁的小姑娘,怀有如此强烈的恶意。
温诗墨想要替盼娣说些什么。
可,在她看向盼娣时,对方只是小幅度地摇着头,意思是不需要为她说话。
…
在那些人各式各样的目光中,温诗诗和温诗墨跟着盼娣,穿过一片竹林,沿着泥土路,来到了她家。
三人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屋内,传来了一阵嘶哑又刺耳的斥责声。
“你啷个回事?这点子小事都做不好,让你烧个饭锅而已,你看看你烧的米饭,全都焦糊了!你晓不晓得心疼粮食啊?你这个赔钱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