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我决定了,以后我也不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了,村里人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农民,没有我,你们也会很快摸索出经验来。”苏晓宇做出心如止水的样子来。
“别,小雨,我们不能没有你。”村里人把怨气都撒在石财主一家人身上,“就是你们家惹出来的事,才让小雨太寒心。”
石财主做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村里人见了更加愤怒:“有本事不要跟在我们后面学,以后你要是种跟我们一样的庄稼,就是不要脸。”
这可太难了!不要说跟他们种植不一样的农作物,就是种植一样的,石家人也种不好啊,要不然石翠花咋想到这馊主意呢。
那两小伙子倒很机灵,扑通一声跪在苏晓宇面前:“姑娘,你就收我做你们家的长工吧!”
现在自己才从外地过来,对这边的水土还不甚了解,目前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粮食也不多了,还又不会种植,还不如到姑娘家做长工,既可以把肚子混饱,也可以学到种植技能。
苏晓宇是现代人,提起长工直接就想到地主的对长工的剥削、压迫。
原主家原来也穷得叮当响,所以完全没有长工的概念。
所以苏晓宇连忙摆手:“不不,现在荒田那么多,你们可以随便种,不用为我们种地。”
这影响多不好!苏晓宇如是想。
“小雨,你家除了分到的地,又另外买了二十亩地,你有时候要绣花,光靠你爹娘也不一定种得过来,他们有心要做长工,你也真是可以考虑考虑。”里长说。
“是啊,姑娘,给我们一个机会吧。”俩小伙子说。
“给他们一个机会吧。”村里人也帮着劝说。
苏晓宇想起现代人也有请保姆,请钟点工的,似乎请人干活也没什么大不了。
“晚上我们一家人再商量商量。”虽说想通了,但还是觉得有点突然。
“那我们明早来听消息。”小伙子说。
石财主气死了,这是多么熟悉的画面啊,以前只有自己家请得起长工,现在怎么反过来了?村里最穷的苏大刚家竟然请起了长工。
“小雨,这字是怎么没的?”村里有好奇的人还在研究那块布,等他们把长工的事讲妥了,忍不住问。
其实就是块水写布,在现代稀松平常。
但在古代,却没法说出来源。
“这其实是一块布,一块浸泡了草药的布。”苏晓宇又开始编了,“你们知道的,以前我娘身子不好,我经常会给她熬药,有一次一不小心,把熬好的汤药泼在了郎中写的药方上,干了以后字就模糊变淡了。我后来又试了几次,换了几种草药的比例,干了以后就完全不见了。因为纸张湿了以后容易破,我就用布试了几次,没想到成了。”
说完,苏晓宇又编:“不过从老家出来的时候,那个配方我记得还带在身上的,后来也不知什么时候就不见了。我日后,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再复原。”
这是为了防备有人追着要配方,自己可捏造不出来。
“噢。”原来如此”。
村民们也没追着要配方,毕竟也没几个会写字。
就是会写字的,要这配方也没实际用处。
晚上,一家人商议起长工的事。
苏大刚和刘玉萍都还没能接受这个角色的转换,才没多久,自己家还连饭都吃不饱,怎么突然就可以请长工了?
倒是周红玲和宋美英商量:小雨教几个孩子识字,不收束脩。公婆让他们多给老大家干活,以作为回报。
现在要是老大家请了长工,自己是不是可以不用给老大家干活,或者是少干活了?
于是一个劲地鼓动:“请长工怎么了?你们又不亏待他。给他吃给他喝,他也能混个饱肚子,你们也可以多种地,多收获,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他们要接受起来难。
就在他们讨论了一夜,还没有正式决定的时候,第二天一大早,两个小伙子就自动来报到了。
这可如何是好?
苏大刚一家有点方。
听到消息的周红玲和宋美英连忙过来:“小伙子,你们自我介绍一下姓名,不要以后在老大家干活,都不知怎么称呼你们。”
“我叫孙伟亮,十八岁,这是我弟弟孙伟红,十六岁。”高一个点的小伙回。
“大早上也是你们来了,吃早饭之前,给老大家先挑两桶水吧。”宋美英指挥着说。
等刘玉萍从厨房里出来,哥哥孙伟亮已经挑了一担水回来了。
苏大刚家是打了井的,但可能是新井的缘故,矿物质好像太严重了点,苏晓宇总感觉铁锈味有点重,所以正常情况下,还是喜欢挑河里的水。
“你们这是…”刘玉萍想说,谁让你们挑水的?我们家还没决定用你们呢。
宋美英就过来:“大嫂,人家是真心实意的,这两小伙子人高马大的,一看就是能干活的,他们还年轻,还可以为你家干好多年,你就给人家个机会,满足他们的愿望。”
“东家,就收下我们吧。”哥哥又来求刘玉萍,弟弟孙伟红接过孙伟亮的扁担,也下河去挑了一担水。
这是要证明他们不是吃白食的,他们能干活。
看来这要不收,倒是要让他们失望了。
苏晓宇于是走出来:“这样吧,你们也不要做我家长工,就做短工吧,平日里你们也可以回去开荒种地,农忙时节我们有需要再来请你们。”
这不行,孙伟亮立刻表态:“我们家兄弟六个,有的是干活的人,我们俩最小,家里开荒什么的,不要我们帮忙。”
几个哥哥力气很大,这段时间挖了很多地,苦于不知道种什么,在家一筹莫展呢。弟兄俩想出来做长工,目的之一还是想着学点种植技能,可以回家教哥哥。
“你们家要是怕我们没事干,还可以再多买一点田。”昨儿个回去的时候,听苏家村村民说,他们家有银子,再买二十亩地都没问题。
既然他们如此坚持,苏晓宇就劝说苏大刚和刘玉萍,把他们收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