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什么也不用说了,唐维佑让张志华准备马车,一行人直接开往唐维佑的庄子。
现在庄子里几乎已经成为种植示范地,里面种植了各种麦子,四周还分别种植了各种彩色的羽衣甘蓝。
把整个庄子装扮得如公园一般,绚烂多彩。
另外,里面还有几个手工作坊,最有名不是苏晓宇的美妆作坊,也不是食品作坊,而是由范大林主管的木工作坊。
这个木工作坊里,制作的不是桌子椅子,而是脱粒机。
唐维佑并没有独守秘密,那几个皇兄离开的时候,虽然没有人手一个带回封地,但唐维佑已经做出承诺,每个皇兄至少每人送一个。
能做到这样也就到此为止了,其他的也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你能复制出来算你的本事,复制不出来,我也无能为力。
当几个县令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这是靖州?这是最靠近江边的蛮荒之地靖州?
唐维佑让他们看脚下的土:“这是浮沙吗?”
几个县令无地自容:“小主子,不要再说了,是老奴孤陋寡闻。”
是的,同样的浮沙,为什么别人能种出红薯大的土豆,还有亩产九百斤的土豆。
而一般的老百姓,真的有的只能种出亩产八九十斤的稻子,普通老百姓最高也只能种出二三百斤一亩。
唐维佑说:“种子肯定有区别,但是种子不是唯一的因素。再说别人的种子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经过精心选种,一步步培养出来的。”
苏姑娘是有天赋的,虽然有优质的种子,但并不一定是有优质种子的,就能把农作物种好。
而且苏姑娘到靖州来的时候,只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她能做到的,为什么别人不能做到?
最后,等他们把庄子全部转了一圈,心里很震撼。
唐维佑知道,时候到了,接下来的工作会很好开展。
唐维佑指着自己的庄子:“接下来每一个县都要建一个这样的基地,给百姓做示范,怎样种植,怎样建造一个有良性循环的模式。”
“还望小主子早日建成基地。”几个老县令异口同声地说。
“啥?”说了半天,让我去建?我去建也没关系,但是仅仅靠我一个人没有用啊,推广的速度太慢了。
“好吧,我答应你们,一个县,我建一个这样的基地。但是你们呢?不要求你们把私房银子拿出来,一个县拨不出这样的资金来?”唐维佑说完,语气沉重,“我已经对明州青州走马观花走了一通,说实话,现在的明州青州,我看在眼里,痛在心头,百姓的日子过得太苦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之所以治安不稳,盗贼众多,皆是因日子过不下去。现在我们的明州青州,土地虽不是很肥沃,但是人口稀少,土地还算辽阔。只要勤劳,至少有地可种。俗话说,只有懒人,没有懒田,你只要把种植撒下去了,它自然会发芽生根,至于将来能有多少收获,那就看你们自己的付出了。”
“我希望用一两年时间,我封地的百姓都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你们有没有信心做到?”唐维佑问。
“只要小主子指导我们种出九百斤一亩的稻子,和这样比红薯还大的土豆,我们有信心能做到。”几个老县令说。
唐维佑失笑:“你们这是把责任又推给我了。”
然后唐维佑说:“给你们十天时间,把具体方案拿出来,首先每个县划一块地出来,可以是最差的地,我去建立基地。另外你们再建一个公立的基地,与我的同样管理,我看看大家的成绩。我还建议,如果你们家私允许的话,也可以以你们私人的名义跟我们一起建个基地,到时候,我们比一比,我相信,你们绝不会后悔这样的选择。”
小主子都这么说了,家里再穷哪怕借债也要跟着小主子干。
这是苏晓宇给唐维佑出的注意,要是只靠唐维佑一个人的力量,一点点渗透,那会花很长的时间,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出来。
苏晓宇也是根据现代保险公司的理念,给唐维佑做的建议。
想当年,保险才推出来的时候,有几个人相信?
但是没关系啊,它给你很低的入职门槛,吸收大量的职员,然后让他的职员把她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潜力都挖过来,等到全部榨干了,下一批再来,这样没话几年时间,慢慢地百姓也就接受了这个理念。
当然种田和保险不同,苏晓宇只是采用这个理念,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遍地开花,把公子的这个封地,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建设起来。
苏晓宇也希望能尽快早一点,看到公子在自己的建议的成果。
毕竟自己没有出任何意外,就穿到了古代,苏晓宇坚定地觉得,自己只要把古代建设好了,就能回去了。
所以任务繁重,莫等闲,只争朝夕。
好在唐维佑对苏晓宇有无限信任,不管苏晓宇出的注意,在古代人看来,有多匪夷所思,唐维佑都能接受。
这也就是苏晓宇能把自己的现代理念,和知识技能,在古代很快开展、使用起来的原因。
既然公子话说到此了,一个个也不能再畏缩不前。
冯越嘉第一个响应,“公子,这样吧,为了让各地的百姓都能领教这样的种植理念,你在南,我就在北,我跟你同时建一个基地。”
张志华是靖州的县令,也跟着表态:“我也效仿冯大人。”
其他的县令,也是贫富不均,但是建基地啊,并不难,就是买一块地种植而已,银子多就建大一点,银子少就建小一点。怎么着都是建。
而且,要是真的成功了,那么以后的收益不都是自己的吗?当然照常赋税是必要的。
等一个个都表态结束了,几个人看着冯越嘉:“冯知府,谁不知道你夫人是皇商之女,你建一个也太少了吧,至少公子建一个,你建一个。”
冯越嘉自然是不缺银子,但是他也不能跟公子相提并论啊,最后答应:“我明州下面的各县,我各建一个。”
这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