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秦昭来说,秘境的意义绝不仅限于自身修炼,甚至这只是附加效果。
毕竟他的根基在于人皇天宫,体魄只是次要的。
至于晏青君?在哪里修炼都一样,资质根骨在这里摆着,灵气不过锦上添花。
福地秘境最根本的作用还是培育仙粟和练兵。
以羽林军为例,即使有秦昭的重点培养加逆命蛊子蛊加持,过去抵达先天境的也不过数百人。但随着这些时日在秘境中修炼,短时间内,就有数百人陆续突破了先天境。
原因很简单,这里的修炼环境太好了。
修行前期,资源的多寡影响极大。
除非是那种真正的引灵体质,否则泥腿子根本没可能修炼有成。
君不见大夏皇榜上,所有境界高深的人,没有一个是平凡出身吗。
就连余锐,也是得“天命”眷顾,才有了提升修为的机会。
现如今,在高浓度灵气的作用下,凡人修炼速度何止提升了几十倍。羽林军的女兵们又毫不懈怠,取得这个成果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这个裕丰秘境,除了羽林军以外,各方将领也都体会过——若是不曾亲身感受,就算秦昭吹出花来,那些武将也不会真正明白这地方的强大。
直到今日,秦昭想起当初兵部尚书白沐初入此地的呆滞模样,仍然觉得好笑。
不知道是不是遗传基因作祟,出身白家的人,大多数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姿态。
但是那天,白沐是真的破防了。
作为军伍世家,白家绝对不缺资源,比之晏家也丝毫不逊。
即便如此,他也无缘得见这等修炼环境。
虽然不曾见过所谓的“仙家道场”,但这里确实有些人间仙境的感觉。
陡峭挺拔的高山上,有瀑布如在九天坠落,即便是普通的山泉,喝起来也甘甜可口,灵气四溢。更不必说那些奇花异草,参天大树,与外界全然不同。
整个福地之中,始终有一层云雾笼罩,这并非普通雾气,而是灵气浓郁到极点后液化导致。
无论那个将领,在体会过此地妙处之后,都是流连忘返,甚至有些人哭着喊着要多呆一会,可想而知效果有多么夸张。八壹中文網
当然,此事秦昭自是不会应允。
开玩笑,这里还要作为奖赏勾引将士们建功立业呢,怎么可能轻易让他们尝到甜头。
除此之外,秘境的防护能力也不同凡响。
虽然不知道其中原理,但是此处秘境与外界似乎有一重无形的屏障隔绝,只有从专门的入口才能进入其中。
其他方向都被隔断。
根据秦昭猜测,应该是为了防止灵气流失,才有这么一重阻碍,但防御能力丝毫不弱,就连晏青君尝试攻击都无法打穿。
而且,他以眉间神眸窥探都无功而返,看不到其中场景,无愧于“秘境”之名。
只可惜虽然有七十二种福地建造法,但每个福地实际面积并不算大。否则在各地边境打造上一个个福地,那简直等同于多了一重重无形屏障。
不过,秘境的效用大,消耗也不小。
按照常理来说,想要长期开放的话,作为福地基础材料的灵物几乎每个月都要更换数次才可以。
好在如今九州龙脉凝脉,除了极少数特殊材料外,大多数灵物消耗可以用龙脉补充。
但这也就决定了,此处并不能一直开放使用,因为成本着实不低。
——每次用龙脉补充损耗,都意味着都城与霜州通往外界的地脉轨道车,一个月的十数次使用机会被剥夺了。
其间得失,都需要秦昭认真衡量才能决定。
除了秘境之外,另一个培养人才的核心建筑——【天下学宫】也早已彻底完工。
在宣委会水军运作下,天下读书人几乎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文人圣地!
集学习知识、传播学问、推演道途、增强悟性于一体的玄妙所在,谁能不动心?
而对于秦昭来说,天下学宫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他要利用此处,将人族的思想文化,不断向前推进,让文道彻底昌盛。
如今的学宫之内,人数已然有不少,距离承载上限也相差不远了。
各学派文人只要进了天下学宫,都会自动附带一重官职在身,最低从七品,最高的则达到从三品。
其中名誉院长由他自己担任,正式院长和副院长却都还没有人选。
倒是藏书阁,大衍阵,馔经塔,传道楼都有了管理者,官衔为“知院”,位居从三品。
虽无实权,但其中名望之大,却是常人难以想象。
[藏书阁——可自动收集大夏民间所有最先进的学识成就]
藏书阁阁主紫。
作为天下学宫中最重要的场所,自然由内官负责最为稳妥。
虽说紫如今修行的乃是《玄元一气真阳诀》,但她毕竟鬼谷出身,本质上是个读书人,管理藏书阁也不算名不副实。
何况说实话,这个妹子虽然不苟言笑,是个三无少女,但政治敏感度是真高。
很多时候,秦昭只需要一条命令,她便能领会其中深意。若非性情实在是太过冷淡,当个京情府令都算是辱没天赋了。
[大衍阵——可自动推演一切重要的尖端成果使其更进一步]
大衍阵阵主墨瑜。
作为能开发出“蒸汽机”这种东西的机关术奇才,秦昭自然不吝培养,大衍阵的推演效果,可以说和他相得益彰。
[撰经塔——可提升学者的思维活跃度]
馔经塔塔主子非。
如今的子非,在正式迈入文宫境之后,负责吏部政务之余,闲暇时间全部用来潜心打磨文气,钻研儒法典籍。
等到了明年书籍刊发之时,法家以及儒家的入门教材,都会由他负责编纂。
[传道楼——可提升学子学习知识的领悟力]
传道楼正式楼主还未设立,子非、吴庸、滦平等人倒是时常来这里授课,作为副楼主。
在接受了秦昭给出的【法家系列经典】熏陶之后,他们思路明显被进一步拓宽,连朝堂百官都经常到这里听讲。
除了这些人外,还有些研究古礼的老文人,几乎是日夜居住在馔经塔中,研习那些儒家经典,为人族思想根基著书立说。
当然,这些阁主也好,塔主也罢,都不过是临时设定,等将来人才汇聚之后,秦昭还会重新调整。
毕竟官就是官,师就是师,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轻易混为一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