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罗斯福的反应
“约翰参赞,有些事情我想跟你说一下,事关美国领土安全问题。????八一中文w8w1w8.?8111z?w.com”王亮道。
“哦?愿意洗耳恭听。”约翰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示意王亮坐下来慢慢讲。
在华居住多年的约翰早就已经变成一个中国通了,不仅中国话说的特别地溜,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那都是了解的相当透彻。
不然也不会被遴选为驻华第二外交官了。
要知道对于美国来讲,中国可是一块大的蛋糕,是十分重视的。
王亮想了想,开始讲道:“我对于密码破译颇有研究,通过统计现收到的日军密电,基本是英文字母、数字、日文的混合体,字符与字符紧密连接,多为(my、hl、gi……)。随后我便作了进一步的统计,现这样的英文双字组正好有十组,极可能代表着o-9的1o个数字。”
对于王亮的铺垫,约翰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一副听得很认真的样子。
“根据这一现,我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将这十组假设的数字代码使用频率最高的my定为“1”,把频率最低的gi定为“9”。另外,日军密电中的数字,很可能表示的是当时交战军队中的部队番号和兵员数目等数字。于是我到部队进行核对,由此找到了越来越多的突破口。”王亮继续说道。
“那也就是说你可以破译日本人的电报密码?”约翰问道。
“对,是这样的。”王亮点了点头。
“那这根美国领土安全问题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王,你不会认为日本人要对我们美国本土动手吧?”约翰耸肩问道。
“额,约翰参赞,事实正跟您讲的一样,我获得的情报正是这个样子的。”王亮道。
“开什么玩笑,日本人疯了吗?我实在是难以相信,你有什么直接的证据吗?或者是佐证。让我相信总得拿出点有说服力的东西啊。虽然你是抗日名将,但是我,,,真的,很难接受你说的这个。”约翰似乎是听了一个非常好像的笑话,问王亮道。
“除此之外,我并结合密码中的许多隐语,如“西风紧”表示与美国关系紧张,“北方晴”表示与苏联关系缓和,“东南有雨”表示中国战场吃紧……顺藤摸瓜,我最终破译出一份份日本军部大本营出的密电。一份由日本外务省致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
王亮继续说道:“电报的内容是:1立即烧毁一切机密文件;2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3帝国政府决定采取断然行动。”
“你说的这是真的吗?”约翰对于王亮的话极为震惊,作为一个外交官,他能明白日本此举动代表着什么。
真是开战前的节奏啊!!!
莫非日本人真的要对美国动手?约翰大脑飞地运转着,思考着。
“我判断,这是“东风,雨”的先兆。结合此前译出日本搜集到有关美国檀香山海军基地的情报,有两点估计:一、开战时间在星期天;二、地点在檀香山珍珠港海军基地。或许是12月1日,或许是12月7日,或许还要久。我把这个情报提供给你们美方,是希望你们能够早作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王亮十分诚恳的说道。
“哦,天呐,真是太不可思议的。我想我应该马上向总统做汇报,这简直太疯狂了。”约翰连连摇头,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是看着王亮的神情,又觉得他没有在说瞎话。
约翰想明白了,无论如何都要向总统坐下汇报,无论如何。
“好,约翰参赞,情报我已经提供了,希望你能够转达,也希望能够避免你们的损失。另外代我向你们的罗斯福总统问好,再见。”王亮笑了笑,目的已达到,撤退。
“好的,好的,没有问题。”约翰起身要送王亮,他很佩服这个东方人。
************
离开美国大使馆,王亮淡淡地笑了笑。
本来他是不想多此一举的,但是思考了之后,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在美国人的面前刷刷存在感,让美国人感受一下自己的强大能力。
王亮心里很清楚,这个情报在约翰这里可能受到重视,但是到了美国白宫,那恐怕就会成为天大的笑话。
虽然王亮嘴上说要避免美国的损失,但是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损失?
损失越大才越好呢,关老子屁事。
王亮只不过是受今天老蒋的影响,准备和美国人搞搞关系,万一以后用得上呢。
上述提供的那些情报自然不是王亮监听来的,虽然王亮会摆弄电台,也会搞密码,但是破译密码的这种活还是做不到的。
跟约翰说的那些情报都是王亮学历史的时候记下的,没想到年少时背的书到了现在派上大的用场了。
有趣~
出了领事馆,浑身轻松,直奔办事处。
*********
而约翰呢,已经迫不及待地搬出了机密电台,拍了一封越洋加急电报。
“先生们,你们对于约翰提供的这份情报有什么看法?”
虽然现在是美国时间晚上十点,但接到电报之后的罗斯福还是把他的幕僚团队喊了过来。
“约翰这个家伙的脑袋是不是出现问题了,连这种无厘头的情报都信。诚然,提供情报的是王亮,一个能力卓著的军事家,但是这太荒唐了。12月1日或是12月7日,我想问问为什么中情局的那帮家伙一点消息都没有?”
“是的,我们奉行的外交政策一直都是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文化上,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日本人为什么要针对我们动战争,除非他们的大脑是屎做的,别的我真想不出什么理由。”
“我同意两位的看法,这简直太不靠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