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一日,姜府内,所有下人集结。
姜府下人少,年纪大的有六个婶子,老管家一人,其余都是年轻人,丫鬟有十五人,其中五人还是姜诺新买的,小厮有七人,另外加上桂花和红枣儿。
大家都站在院子里喜气洋洋的。
赵姨娘端坐在正坐,姜诺坐在左手边,红枣儿牵着若若的手,俩人在一旁剥桔子吃。
含竹和桂花姐姐守着几个超大号大筐,一旁的管家在拿着账本和笔,准备记录。
姜诺清了清嗓子说道,“明天就是除夕了,虽然父亲不在京城,但是这一年大家尽心照顾,也辛苦了。
往年府中不富裕,所有年节下的给大家的赏赐也不多,但是今年不同了,只要府中富裕,一定不会委屈大家伙。
我呢,大家准备了很多年礼,等下从右边排队,看那那堆竹编筐,每人拎一个筐,顺着走过来,拿大家的年礼。
除了这些年礼,今年每人发五两银子作为新年奖金。”
姜诺话音一落,院子里响起一片掌声和喝彩声,然后就按照顺序排队,大家拿起筐,路过赵姨娘时,姨娘拿出五两银子先给到手上。
然后在含竹和桂花,她俩从几个大筐里,分别拿出花生、瓜子、蚕豆、果脯、肉干、奶糖、水果糖各一包,放到筐里。
最后走到管家那里,姜诺站在那,面前放着七种颜色的布匹,每个人选一个颜色,管家负责记录,每人在分得一块布。
这一溜走下来,手中的篮子都拎不动了,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
分完东西之后,姜诺又说,“还买了各种水果,这个不好分,全部都放在厨房旁的空屋里,大家想吃,自己去取。
另外府中买了许多肉,新年期间,多给大家炖肉,吃个痛快。”
院子里又响起一阵欢呼声。
原本桂花想带着红枣儿回染布坊过年的,可是年前美甲店实在是太忙了,府里也很忙,她就留下了。
姜诺说,在府里过完除夕,初一一早就让小厮驾马车送她们回去,初三下午再去接她们回来。
除夕这天。
府中所有下人都换上了新衣裳,若若穿着一身大红色的棉袄,梳着两个可爱的丫髻,绑着红丝带,像年画里的年画娃娃。
姜诺也穿了一身红衣,戴了她母亲留下的一支红色的发簪,竟让赵姨娘看的泪眼婆娑。
“若若来,阿姐有新年礼物给你。”若若听到有礼物,直接就扑到姜诺怀里。
姜诺拿出一根手绳,手绳是红色的,中间是蓝色和红色相间的蝴蝶结,蝴蝶结中间用金线圈成圈拴着一个金铃铛。
把蝴蝶结金铃铛手绳戴在若若手上,一摇晃还发出清脆的响声,若若喜欢的不得了,在赵姨娘眼前显摆。
姨娘看着手绳,惊叹说,“哎呀,这手绳编的真好看,在哪里买的?”
姜诺笑着说,“我亲手编的,这金铃铛特意让云儿姐姐给我做的。”
赵姨娘夸赞道,“阿诺还有这般好手艺啊,还会编手绳,这铃铛也好看,这种镂空的设计,也就云儿的巧手能做出来了。”
姜诺背着手走到赵姨娘身边,从身后拿出一个盒子,捧在赵姨娘面前,“嘿嘿,姨娘,这是我找云儿专门给你定制的礼物。”
赵姨娘欣喜的拿过盒子,嘴里却说,“给我准备什么礼物啊,那云儿的手艺那么好,随便做点什么,拿出去都能卖个好价,我这...哇,这镯子真好看。”
姜诺亲自画的图纸,一厘米宽的圆弧形金镯,中间镶嵌一圈白色的珍珠,既尊贵又典雅。
赵姨娘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金手镯,一时都看呆了,忘记和姜诺说话。
许久才把镯子放回盒子里,“阿诺,这个太贵重了,还是你留着戴吧。”
姜诺把镯子拿出来,拉起赵姨娘的手,把她手上戴的那个细的素面金镯摘下来,把这个镯子套上去。
戴好打量着说,“姨娘你都没有一件像样的首饰,手上的素面金镯还是我拉着你去金店,好说歹说才买的。
你照顾我,操持整个家,这么辛苦,怎么能连一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呢。
以前府中没有这个条件也罢了,如今有条件了,我赚这么多银子是干什么,放在那里看着它下崽儿吗?
当然是给你还有若若用的了,给全府的人都改善生活,把姨娘和若若都打扮成京城最好看的,这样我赚钱才有意义啊。”
说完,姜诺举起赵姨娘的手,对着若若晃了晃,“若若,看姨娘戴这个镯子,好看吗?”
若若那正抓着兔子耳朵,强制性显摆自己的手绳,根本就顾不上姜诺和姨娘这边,头都没抬,就敷衍的说,“好看,娘戴什么都好看。”
姜诺看她这样,皱着眉笑着说,“她这敷衍人的毛病,什么时候有的?”
赵姨娘看姜诺可爱的表情,笑着拍了拍她。
晚上,晚饭前。
赵姨娘带着姜诺和若若到祠堂祭祖,姜大人祖上都是农民,所有供奉的牌位很简单,只有祖父母的。
姜诺和若若上过香之后,赵姨娘又念叨几句,意思就是老爷今年不能回来过年,望老祖宗保佑他在许州一切顺利什么的。
晚饭时干脆在前厅摆了三桌酒菜,姜府所有人一同吃饭,姜诺、姨娘、若若,老管家,含竹,桂花姐姐,红枣儿,还有姨娘身边两个丫鬟,九个人一桌。
其余人又分了两桌,大家热热闹闹的一起吃了年夜饭。
除夕需要守岁,大家在一起聊天,姜诺想起来,既然都闲着,不如包饺子吧。
之前过年的时候,她家就是会在除夕晚上包饺子,过了十二点要煮一锅饺子。
这里过年也包饺子,不过是初一下午才包。
姜诺提议后,大家也都赞同,干脆又热火朝天的忙活起来。
新年过后各府谈起来,几乎全京城的人都在羡慕姜府的下人,就连宫里伺候的新年都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一时间,姜府的好名声传遍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