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1981年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长期遭受封锁,外汇严重短缺。 这导致外汇汇率不得不采取双轨制以鼓励出口创汇。 实际上,1981年依照外贸公司的成本确定了美元兑人民币1︰2.8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官方汇率则是1︰1.5元。 一般侨汇和非贸易采用官方牌价,出口贸易则采用2.8的外汇定价。 叶回舟记得以前上网时看了一篇帖子,楼主说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的人民币汇率实际存在三个市场、三种定价机制。 一是官方牌价,大约是在1985年还是86年,价格1︰5.4。 二是调剂市场价格,在官价基础上上浮大约1元。 三是现钞价格,即黑市买卖,价格不等,最高可达12元。 三种定价机制,则分别为,纯计划定价,半市场、半计划定价,无监管的市场定价。 现在,还是1:3左右,但私下里,无论是美元日元和欧洲主要国家的货币,对RMB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上浮。 叶回舟身上的那几万日元,如果在黑市换算成的RMB,那比他三年的工资还高。 不过这几万日元是他自己私底下卖单放机所得,还是需要藏着掖着,免得有人说闲话。 不过,他来到首都,除了去一机部二楼的食堂吃了一餐饭以外打过一次架以外,顺便请了朋友吃火锅,他就没什么开销了。 他留在首都这十几天,忙得前脚沾后脚,天天是在各个食堂吃饭,航空学院和首都一机专家有伙食补贴,全都是专家级的,饭票吃都吃不完。 再说来到首都,来到聂同学的地盘烟酒都不花钱。 他的钱包里那点钱和外汇券都没地方使用。 但这十几天他可是忙坏了,正好要休息休息。 抽完烟叶回舟倒了一壶热茶,又坐在椅子上一边翻阅文件一边喝茶。 来到情报所之后,他翻阅了很多文件,这才发现,现在祖国大陆真是穷啊! 叶回舟看到情报所所写的战略分析,有一本练习册这么厚,他津津有味地翻阅着。 其中外汇储备那一栏,作者写道:1952年-1978年,工业化建设初期成果显著,国力快递增长,当时需要大量外汇进口工业设备。 国家把能节省下的粮食、矿产都出口创汇,但是当时的外汇储备依然少得可怜。 1978年,外汇储备1.67亿美元; 1979年,外汇储备8.41亿美元; 去年的外汇储备是12亿9600万美元。 这么大个国家,12个亿的外汇储备,叶回舟记得他重生之前截至大陆的外汇储备是30000多亿美元。 也就是说,80年的外汇储备相当于他重生之前,那个时候的0.038%,这真是少得可怜吧! 叶回舟放下茶杯又仔细地看了一遍详细列表,确实是不到13亿美元,这使他无语了。 他觉得外汇很容易赚啊! 他这两单就赚了一两千万美元,估计后续还会有订单,不过他担心的是产能上不来。 实际上叶回舟待在学院跟6厂毕竟是城市里面毕竟是城市里面,这要比现在全国75%的人过得幸福得多。 他自从重生以来,就在6厂的学院的那个小圈子里面瞎**混,自由自在的,手头一直没有紧张。 实际上,在这个年代大部分人都像阿牛他们家庭那样,是很贫穷的! 他还是不了解大陆的现状。 如今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都在引进技术和装备,外汇十分宝贵紧缺。 用于引进技术的外汇都要拿到国家计委去申请外汇额度。 为了多收外汇,开办了外汇商店,供应稀缺物资,以收取外汇。 能赚取外汇的出口商品只能是自己嘴里剩下的农副土特产品、小五金,连猪鬃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 当然还有石油出口。 虽然不多,出口石油也是重要的外汇来源,因此搞了煤代油,把剩下的石油出口创汇,自己用煤,其中的差价还成就了华能和神华公司。 不像他,发明了许多东西,都是这个年代创汇的商品,而且毛利率都很高,直接提升了湘南省机械厅的地位。 叶回舟是90年出生,没有80年代的记忆,随着他重生到1980年,经过这半年的小心翼翼的探索,他如今胆子大了起来。 这样一个又穷又办不好事情的年代,邻里关系很好,如果父母忙,自己还能去邻居家蹭一顿饭。 邻居,会帮你照看小孩,下雨会帮你收衣服,有好吃的会端出来跟你分享…… 想当年叶回舟从工厂里面辞职以后,租了一套三房一厅,两梯4户,都在一个楼道里,邻居除了碰巧遇见打个招呼,就没有交流了。 有的邻居住了几年,还不知道人家姓甚名谁! 看着这数字,叶回舟这时有了一些自责,他没想到国家竟然这么穷啊! 他也明白了,这也是为什么,一机部这么重视这次国际性投标。 但是,想想银都三哥这个国家,叶回舟又不自觉的笑一笑摇摇头,一个神奇的国度,谁去谁后悔! 他看完这篇分析又拿过一份文件看了起来,叶回舟这时还没有发现,他的保密等级已经是很高的了,只是他还没察觉。 最少,马院长和高宝中都看不到他这几份文件。 这份文件是情报所收集的有关三哥的经济数据和大陆的对比。 六七十年代,大陆和三哥的经济发展差不多。 比如1960年,三哥GDP为370亿美元,大陆为597亿美元。 到了1970年,三哥GDP为624亿美元,大陆为926亿美元,大陆依旧超越了三哥。 但是到了去年,三哥GDP为1863亿美元,大陆为1911亿美元,两国数据差不多,占全球的比重都在1.7%左右。 文件的作者对三哥机床工业调查得很仔细! 作者提到,三哥走“合作”的道路发展三哥自己的机床工业。 现如今,三哥的机床工业是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发展起来的,作者语气中透露出很羡慕的感觉。 他写到三哥于1947年独立后为建立起机床工业体系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是与国外厂商建立合作生产关系。 二是限制国外进口,凡国内能生产的产品应由国内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