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朝房里已满满当当坐了一屋子人,有人喝着茶聊天,有人倚坐在那儿打着瞌睡,还有几位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议论着什么,侧耳一听议论的竟是几出戏文的优劣。
段明玉衣袍整齐也不找个坐位,就在串糖葫芦似的一溜朝房里迈着八字步踱来踱去,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有些官员见了便与旁人耳语笑谈:“瞧瞧那个国公爷,晓得此番防火之事立了大功,圣上必有赏赐,呵呵,已经沉不住气了。”旁边便传来一阵窃窃低笑。
在这朝堂之上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派是七王爷李杰为首的,一派就是奸相田令孜为首的,段明玉身为七王爷一党人物,虽然是新来的,但是携泼天大功进京已然成为了其中的核心人物,如今又献上了防火之策,瞬间就上升到了一个老党员都无法企及的地位,而此刻自然是却是有些熟悉的上前和他打招呼,有的官员见了他便拱手道贺:“哈哈,国公爷此番粮草轻而易举的就解决了火患,当真是功不可没,今日临朝,圣上定有赏赐的,本官这里先行恭喜恭喜国公爷高升啊。”
“承您吉言,哈哈哈……此番是七王爷之功、朝廷之功,段某可不敢居功自傲,我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罢了,当不起这个赞誉当不起啊。”段明玉客气的回礼道。
“嗳,国公爷居功至伟何必自谦呢。说起来国公爷如今官至神策军右使,中书省门下平章事,这官儿升的速度之快,在我大唐已是数一数二,这一次不知又要升个什么官儿,哈哈,国公爷如此年轻,仕途便是一帆风顺,真是羡煞旁人了,此番圣上若再许你一个优差,那可是尽善尽美了。
在上朝的路上,七王爷坐着官轿,正微微的眯着眼睛假寐。忽然,大轿外左侧几个小内侍的谈话引起了七王爷的注意。
“奇怪啊,大哥,你看那里。皇家御苑,什么时候起了一溜儿宅院了?”“不晓得,想是这看顾园林的人居住的?”
“啊呸!你长了一双狗眼。偏又生了一副猪脑,你看那宅院何等辉煌气派,是看顾园林的人能住的么?我猜,是圣上起造的一幢别宫。”
七王爷听得纳罕不已,忙向左侧窗外看去,果见偌大一片院林,近十亩的土地上,一座气势恢宠的建筑平地而起,毛初具规模。
七王爷李杰却不知道这是自家皇兄的皇林御苑,忙唤道:“你们几个,上前答话。”
内侍几个忙赶上前来,七王爷靠在窗前,往那边一指道:“这是我皇家御苑么?几日起造了这么一幢大宅院,看其模样,所耗必然不菲,起造这样大的一幢宫院别墅,怎么不曾有人先行禀报于本王?”
这几个内侍恩忙道:“奴婢也不知缘由,请王爷容奴婢去查个明白。再回奏王爷。”
七王爷沉着脸点了点头,坐回轿中合目养神去了。
仪仗继续前行,这个内侍却带着几个人折向了那幢正在紧锣密鼓地起建的宅院。
待赵七王爷来到宫中,在朝堂偏房坐定,稍事歇息,方才那个打听消息的内侍便赶了回来,毕恭毕敬禀道:“王爷,奴婢已打听的明白,皇家御苑上的那幢宅院,不是宫中建筑,而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神策军十军使田令孜的私人宅院。”
七王爷奇道:“本王听说,那块地是皇家御苑吧?”
“是”这位内侍急忙回答道。
七王爷勃然火起,一拇指头几乎点到了这个内侍的鼻子尖上:“皇家御苑,怎么盖起了田令孜家的宅院。你讲?”
内侍惶然跪倒,连连叩道:“奴婢不知,奴婢不知。”
七王爷咬了咬牙,拂袖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令宗正卿查个明白,回报于本王。”
两日后的下午,七王爷在王府开经筵,与翰林学士郭吉正在谈文论道。
郭吉博涉经史,聪明强记,文辞敏捷,腹有韬略。
朝中百官但与七王爷对答学问,没有人能及得他对答如流,在七王爷眼中,郭吉之博学,堪称大唐第一人。
所以不但最喜欢与他探讨学问,而且对他十分敬佩。
七王爷却不知,这位郭大学士真才实学固然是有的,但是他不管问到什么,这位郭大学士都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简直天下学问俱都装在他的脑中一般,却非此人真的能博闻强记一至于斯,而是由于这位郭学士兼着皇家史馆的差使,七王爷不仅仅是一位贤王,而且很好书,每次从史馆中取走什么书,郭吉都要向管理书籍的小吏问个明白,然后通宵达旦彻夜不眠,也要把相关的知识俱都熟记下来。
次日七王爷有书中不明之处问及群臣,能顷刻便答,绝无疏漏的自然只有他郭大学士一个。
一来二去,在七王爷的眼中。
此人就是大唐第一博学鸿儒了。
郭吉的高谈阔论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七王爷却没有料到段明玉也有这等本事,段明玉古言虽说不怎么好,但是现代的书中这些释义早已被诸多专家学者研究了一个透彻,展现在大众面前的都是正版货色,段明玉也不多嘴,只是当两人陷入了误区,有争论,或是有模棱两可的说法之时,总能出面矫正,可谓让二人刮目相看了。但是二人谈经论史,正说到兴处,宗正卿官员李宇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
李宇是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务,但凡涉及皇族。诸事处理起来可麻烦的很,能做这样一个官儿的,大多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油滑的很,但是只看面相,这位五旬出头的宗正卿却是眉清目朗、一副凛然正气模样。
见了七王爷,李宇正便躬揖施礼:“王爷,臣奉王命查询皇家御苑建造私宅一事,已然有了眉目。”
“哦?快快道来。”七王爷将经书放了下来。
“是!”李宇拱揖道:“经臣查明,皇家御苑那块地,已经不是皇家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