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0131章 儒家,好像也没那么坏?

第0131章 儒家,好像也没那么坏?(1 / 1)

刘盈一句‘老爹那么对儒家,简直不能再合适了’,显然是将吕雉心中,对刘盈‘过于柔弱,被儒家拐阙’的担忧尽数消除。

不数日,已经担任太子太傅长达四个多月,却只见过刘盈三、四面的太傅叔孙通,便再次出现在了刘盈的太子宫当中。

由刘盈恭敬的扶入已布置妥当的书堂,看着刘盈面带严肃的跪坐于书案之后,叔孙通惊疑不定之余,也不由感到一阵感怀。

想几个月前,被天子刘邦任命为太子太傅,叔孙通可谓是意气风发,势要给刘盈这个国祚之后,好好讲讲儒家的优越性。

但在来到太子宫之后,叔孙通却失望地发现:传闻‘颇好儒术’的太子刘盈,似乎对自己讲的课兴趣寥寥。

准确的说,彼时,尚身陷‘易储风波’中心的太子刘盈,对任何事,都很难提起什么兴趣。

看着刘盈身坐于书案之前,心绪却不知飞到了何处,当时的叔孙通纵是心中急迫万分,也终是无可奈何。

之后不久,天子刘邦又率军出征,刘盈受命‘太子监国’,又跑出长安去修郑国渠,更是让叔孙通摇头叹息,深感遗憾。

叔孙通原以为,在天子刘邦班师回朝之前,自己恐怕很难再以学师的身份,出现在太子宫:凤凰殿。

为了争取这个傅教太子,为儒家在汉室保留最后一丝火种的机会,叔孙通甚至还盘算着:如果刘邦班师回朝时,还想着易储以立赵王,自己要不要以太子太傅的身份出面,来一出昧死直谏?

而在昨天,得到皇后吕雉‘请入宫以傅教太子’的召唤后,终于得以重新出现在太子宫,太子太傅叔孙通,也算是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前时,老夫以暴秦焚坑之事相说,家上似是面露不喜······”

“嗯······”

正当叔孙通思虑着今日,该以何为课题,向刘盈讲述儒术之要时,就见刘盈郑重其事的从座位上起身,对叔孙通沉沉一拱手。

“学生,拜见太傅。”

见刘盈行如此大礼,叔孙通下意识从座位上弹起身来,却见刘盈面带温和的一笑。

“于外,孤为太子,公为臣;然于此处学堂,孤为生,而公为师。”

“出此学堂,公当以臣礼拜孤当面,然于此学堂之内,学生,当敬侍学师。”

言罢,就见刘盈又是一拱手,才面带恭敬的跪坐下来,将面前竹简摊开,抓起手边的兔毫,满是认真的抬起头,望向仍面色不定的叔孙通。

那生动的表情似是在问:先生,我们今天学什么?

见刘盈这般架势,叔孙通又琢磨不定的看了看刘盈,见刘盈不似作伪,才终是暗松了口气。

缓缓坐下身,同刘盈相视对坐,又沉吟着思虑许久,方见叔孙通面色淡然的抬起头,对刘盈一笑。

“儒学之经书、典故,家上往数年,皆已稍讳。”

“今日之题主,便由家上决。”

“家上于何处有疑,臣,便以何述解之。”

面色淡然的说着,叔孙通心中,却是隐隐有些忐忑起来。

虽说叔孙通担任太子太傅还不到半年,给刘盈上课的次数更是不过寥寥,但自汉五年,由‘王太子’升格为‘皇太子’的刘盈被送回长安,‘太子好儒’这个说法,便已是人尽皆知的事。

而在几个月前,叔孙通难得几次给刘盈上课的时候,刘盈也每每能续说出叔孙通未尽之语。

所以在叔孙通看来,对于儒家之学说,年仅十四岁的太子刘盈虽然称不上精通,也应该大致有所知解。

也正是源于此,叔孙通上一次给刘盈上课时,才会撇开儒家典故不说,转头去将始皇帝焚书坑儒的故事。

叔孙通本想着,作为汉太子,刘盈必然很容易就能接受‘暴秦’这个设定,也大概率会对饱受摧残的儒家士子抱以同情。

但在当时,刘盈虽没有开口反驳,叔孙通也看得出来:对于自己口中‘焚书坑儒’的往事,刘盈,只怕是根本没有听进去。

这样一来,当叔孙通今日再次前来太子宫,以学师的身份站在刘盈面前时,便不由犯了难。

——经书典故,刘盈都有了解,‘陈年旧事’,刘盈又没有兴趣。

不知道该讲什么,叔孙通便也索性将难题扔回给刘盈。

——臣不知道讲什么了,还是殿下自己说,想听什么吧?

听闻叔孙通此言,刘盈倒似是对这位老儒的小心思毫无知觉,只稍带诧异的一抬头。

“太傅之意,凡儒家之事,太傅皆可述而傅教?”

说着,刘盈面上困惑更甚。

“若孤未记错,太傅之所学,似是专精《仪礼》,由以今之《汉礼》为先?”

“莫非太傅一精而多通,于余者,亦有所知解?”

见刘盈面上疑惑,叔孙通面色稍一滞,不由摇头一笑。

“家上此问,倒是令臣颇有些意外?”

温尔一语,便见叔孙通稍叹一口气,面色中,也涌上些许唏嘘之色。

“家上或有所知:仲尼所兴之儒学,自春秋延至战国,于战国末,至赵人荀卿荀子之手,方可谓大成。”

“后荀子于齐稷下学宫,传儒家六经于门徒。”

“《诗经》,为荀子授之与齐人浮丘伯;后浮丘伯又授《诗》于申培、白生、穆生等人。”

“陛下胞弟,今之楚王刘交,亦曾受《诗》于浮丘公。”

听闻叔孙通讲述起儒家经典的传续,刘盈也不由摆出一副兴致盎然的面容。

见此,叔孙通心下稍一安,便清了清嗓,继续着自己对回忆的描述。

“《仪礼》,则为荀子授之于楚人陆贾;及今,陆贾蒙陛下知遇之恩,已为太中大夫。”

“二世三年,赵高杀二世而立子婴,陛下曾遣使往贿于金玉,方得自武关破秦中。”

“彼时,为陛下所遣之使,便乃已故广野君郦食其,及今之太中大夫:陆贾。”

见刘盈听着自己的话语,表露出一副极尽专注的神情,叔孙通也终是放下心中的大石。

“及《春秋》,则为荀子授与今之计相:北平侯张苍。”

“得授《春秋》,张苍先仕秦,任御史,后因罪逃亡,以随陛下。”

“《周易》,则早荀子数世,而自儒六经出,自成一派;今世,传至淄川田何之手。”

“秦之时,田何为秦博士;后项羽入关中,火烧秦咸阳之时,尚先恭请田何而出,方敢纵火。”

说到这里,叔孙通不由悠然畅谈一口气,神情之上,也隐隐带上了些许痛心疾首。

“此四经,便乃今儒六经之所存。”

“余二经,即《乐经》《尚书》,皆已失传······”

“《乐经》,为荀子授与鲁人公孙尼子,后公孙尼子不见于天下,《乐经》,便亦就此绝传。”

“《尚书》,则为荀子授予韩公子非,及楚人李斯。”

“秦王政十四年,公子非因间秦,而亡咸阳狱;又秦二世二年,秦相李斯为赵高诬告谋反,腰斩于咸阳市,三族夷没(mo)······”

听着叔孙通语调哀沉的道出过往数十年,儒家传延过程中所遇到的坎坷,听到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刘盈也不由稍发出一声感叹。

儒家六经,在后世已只剩诗(经)、(尚)书、(仪)礼【或礼记】、(周)易、春秋五经。

再加上《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四书,合称四书五经。

但在如今这个时间点,四书还尚不存在,五经中的尚书,也暂时被认定为‘失传’。

倒是《乐经》,果真随着秦末战火而消失于天地间,使儒家六经,遗憾变成了后世的五经。

而从叔孙通口中,听着那一个个即便在后世,也都令人耳熟能详的人名,刘盈也顿时有了些见证历史、亲身参与历史的庄严感。

韩非、李斯这样的法家巨擘,陆贾、郦食其这样的纵横名士,以及张苍这般博览群书,各派所学皆精通的大拿,曾几何时,竟都是头顶儒冠,身着儒袍之士······

一时间,刘盈心中对儒家那一抹若有似无的鄙视,也终是稍趋于客观。

——在得以‘独尊’之后,垄断学术界的儒家,或许在后世演变成了令人不齿的模样。

但在现如今,在这秦亡而汉方兴的微妙时间点,儒家,却依旧是华夏文化、学术板块绕不过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连韩非、李斯这样的法家代表人物,陆贾、郦食其那样精讳纵横之术,以苏秦、张仪为偶像的人物,也都是出身儒家。

心中思虑着,刘盈对太傅叔孙通的感官,也连带着稍改善了些。

“也是。”

“儒家是儒家,儒士是儒士。”

“有培养出狄山的鲁儒,自也有‘十世之仇尤可复’的公羊儒。”

“身以为太子储君,不该以偏概全才是······”

刘盈正思虑间,就见叔孙通稍发出一声短叹,强自一笑,将话题拉回正轨。

“及臣,虽未曾有幸亲入稷下,以为荀子门徒;然亦于微末之时,稍熟六经诸说。”

“虽于《仪礼》更通,然于《诗》《书》,亦稍有些知解······”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从县令开始逐鹿天下 在下刘备:汉家天下我收拾都是虚伪旳 明末工程师 钢铁皇朝 大明日月 崇祯有家店 召唤群雄之最强帝皇 红楼大官人 钢铁与火焰 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