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举行重大祭祀典礼的时候都要戴冕冠、穿冕服,但不同场合穿戴的冕冠和冕服有所不同。
冕冠主要由冕旒(冕冠前后的玉串)、充耳、冠圈、玉笄、冕綎等部分组成。冕旒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为尊贵,为天子专用。冕冠上为什么要制作那么多冕旒呢?其寓意是不该看的不看,而充耳的寓意则是不该听的不听。
天子祭天时,戴十二旒冕冠,每旒串有十二颗玉,穿大裘冕。大裘冕是六种冕服中最为尊贵的,只允许天子穿,不允许诸侯穿。即便天子想把大裘冕赏赐给诸侯,都是不被允许的。更何况诸侯要大裘冕也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在周代祭天全被天子垄断了,其他人是不允许祭天的。
天子祭祀先祖时,戴九旒冕冠,每旒串有九颗玉,穿鷩冕;祭祀山川时,戴七旒冕冠,每旒串有七颗玉,穿毳冕;祭祀社稷时,戴五旒冕冠,每旒串有五颗玉,穿絺服;祭祀森林河流时,戴三旒冕冠,每旒串有三颗玉,穿玄冕。
周天子祭祀用冕冠、冕服手绘图
西周初期,并非只有天子的冕冠上才可以带旒,诸侯、大夫同样也可以带旒,只要旒的数量少于天子即可。不过,三公以下只有前旒,而没有后旒。但随着礼制的变化,冕旒逐渐成为帝王的专有象征,其他人不再允许佩戴冕旒了。
八壹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