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极其重视祭祖,一方面是为了尽孝道,表明自己不忘祖先;另一方面是为了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
凡是重视的事,基本上都特别讲究,那么,祭祖都有哪些讲究呢?
首先要占卜吉日。选定好日子后,再立“尸”。所谓“尸”,就是代替祖先受祭的活人。据《礼记·曾子问》记载:“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无孙,则取于同姓可也。”意思是说,祭祀成年的死者,一定要有尸,而且尸必须由孙子充当。孙子年幼,就让人抱着受祭。没有孙子,就从同姓的孙子辈中挑选一个充当尸。此外,尸必须与受祭者的性别相同,男尸也必须与受祭者同姓,女尸必须与受祭者异姓。
等到祭日那天,家族里的成员一大早便会聚集在祖庙前,并在祖庙前摆放好食器、酒器以及祭祀所用的牲畜等祭品。
给祖先祭祀所用的祭品都被赋予了美好的称号,如祭祀的牛被称为“一元大武”,猪被称为“刚鬣”,羊被称为“柔毛”、鸡称为“翰音”,狗被称为“羹献”。
祭祀开始时,由祭主带人将祭品带进祖庙,然后迎尸,并向尸行拜礼,请尸坐下。尸回拜,但不说话。然后,祭主劝尸享用谷类、肉类等祭品,尸吃过之后,还要向尸献酒。尸喝完酒,再回敬祭主。此时,祭祖基本上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家族的人开始吃尸吃剩的食物,象征着将会得到祖先的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