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给你们讲一个大贪官的故事!”刘毅徐徐说道。
“啊?!爸爸,为什么要将贪官呢?不应该讲正义的人吗?”小玥灵忙是问道。
闻言,
刘毅淡淡一笑,“贪官也有可取之处,并非贪官就如何的坏,事情都可以辩证的去看,学他身上能学的点,取长补短。”
听到这话,
两个小家伙都是很乖巧的点点头,见状刘毅淡淡一笑,
而后,给两个小家伙讲了起来,刘毅所讲的大贪官,自然就是和珅,和大人,
“和珅,钮祜禄氏,本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奉天府开原县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
和珅门荫入仕,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身份地位,深得乾隆帝宠信,并将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促使和珅大权在握,成为皇亲国戚。
先后担任和兼任众多关键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
随着权力地位的成长,私欲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听到这里,
小玥灵不由问道,“爸爸,一个人……居然做过那多的官职,这……”
话落,
刘毅看着自家小闺女笑道,“所以,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对于为官一道,属实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个时候,
两个小家伙明显的兴趣已经被吊了起来,都迫切的想听关于这位和大人的一生,
刘毅继续说道,
“和珅就任侍郎后,有位叫安明的笔帖式送礼给和珅,希望能够升为司务。和珅起初清廉为官,当然不会接受贿赂,但他向安明保证会向尚书丰升额提拔安明。
这令安明十分高兴,所以安明对和珅百般依顺,和珅便向丰升额保举安明就任司务。安明任司务后立即送了一颗玉给和珅,和珅婉拒不收。
五日后,安明收到老家的信,说安明父亲已经离世,叫安明回家奔丧。
按清朝体制,父母过世,要回家守三年丧,这安明刚升职,不想回家守丧,所以就隐瞒下来。但被尚书丰升额查出,丰升额联同权臣永贵一同弹劾和珅包庇安明。
不料和珅早就从永贵之子伊江阿得到消息,连忙写了两份奏折,一份送交军机处,一份自己留下来。次日,永贵上奏指和珅包庇安明。
和珅立刻上奏折,指出安明不回家奔丧,是为不孝,自己失察,亦应处罚。
永贵大惊,忙指责和珅徇私舞弊,弃属下于不顾,有违人伦,理应处罚。
乾隆帝说自己已收到军机处呈交和珅弹劾安明的奏折,证明和珅并不是蓄意包庇安明。
故乾隆认为和珅被安明蒙蔽,将安明凌迟处死,全家籍没,而和珅则因失察降两级留用。和珅这次得罪了当朝权臣永贵令和珅的仕途蒙上阴影。”
“乾隆四十五年正月,云南按察使海宁揭发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涉嫌贪污,乾隆下御旨命刑部侍郎喀宁阿、和珅和钱沣远赴云南查办李侍尧。
起初毫无进展,后来和珅拘审李侍尧的管家赵一恒,向赵一恒严刑逼供,赵一恒奈不住痛楚,把李侍尧的所作所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待。
他把赵一恒交待的事项笔录下来,又命人召来了云南李侍尧属下的大官员,当着他们的面宣告了赵一恒的供述,那些原来忠于李侍尧的官员见和珅已掌握了证据。
于是他们纷纷出面指控李侍尧的种种罪行,就连那些曾向李侍尧行贿的官员,也申明自己是被迫行贿的。
和珅取得了实据,迫使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珅也因此被提升为户部尚书,在议政大臣处行走。
案件审结后,李侍尧被判斩监候。不久和珅升任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洲都统。”
“到了,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
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
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正月十八日,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
其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
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进行报复,刘墉向嘉庆帝建言应避免案件扩大化,妥善做好善后事宜。
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八亿两白银!?
这个数字在说出来的时候,可是把两个小家伙给惊呆了,
这得多能贪啊!居然贪了八亿两白银,亿两啊!
这可真就是亿点点多!
这时,
刘毅笑着说道,“他虽然聚敛,但他确实善于理财。前几任都因办不到,而被罢职。之后,由于要花钱办事,所以,还得靠和珅来弄钱。
文学上,和珅一生读书甚多,清史载和珅喜读《三国演义》和《春秋》,精通四书五经,他早年对朱熹的理念十分认同。
虽然后来更加注重现实世界的利弊得失,不过在闲时,亦爱与文人墨客一聚。
他常常与乾隆帝一起作诗,和珅对乾隆所作诗词的风格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和珅为了迎合乾隆,下功夫学诗、写诗,并造诣很深。
其文学和书法之造诣还是颇高的。”
随着刘毅的声音落下,
两个小家伙自然也是辩证的去看和珅这个人,前期清廉,但之后却成了巨贪,和当时的官场风气是分不开的,这里面有着需要深思的问题。
而且,虽然贪财,但其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乾隆帝时,他就已经挂了,甚至也坐不到中堂的位置上。
任何事都是双面性的,单个看总是有失偏颇的。
就像世间万物都分着阴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