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该不是中午酒喝多了吧?跑大广播那说胡话呢。”苏红咬了一口咸菜饼子,皱着眉头不满的说道。
苏二奎跟苏三奎也一脸不屑,不过,那咸菜饼子可真难吃。
“大哥,下次能不能搁俩鸡蛋,弄点鸡蛋饼?这咸菜都能齁死人。”苏三奎觉得简直难以下咽,吃口饼子,就得就一口稀饭。
苏大奎一个眼神能瞪死他,“口气不小?还鸡蛋饼?你看我像不像鸡蛋,你干脆把我吃了得了。”
他一个大老爷们,天天在家负责做饭就够窝囊的了,还被这小崽子挑三拣四的。
苏三奎一噎,“大哥,我就那么一说,你发啥火?”
“我不发火?”苏大奎气道,“我一天天的地里忙完,回家还得像个娘们一样的给你们烧饭?
咋的,你跟二奎还有苏红,你们都是地主家的少爷跟小姐,就等着我这个长工回来伺候?”
苏三奎,“......”
苏二奎和苏红两个也都不说话了,低着头吃饭。
“好了,大奎,三奎也就随口一说,吃饭吃饭。”苏老拐知道大儿子这些日子心里不痛快,可是,这个家里,以前是赵玉兰和苏巧娘俩做饭。
现在,这娘俩走了,苏二奎和苏三奎平时上学不在家,苏红呢,烧过两回饭,那粮食都叫她糟蹋光了,还差点将厨房给烧了。
苏老拐是不敢让苏红做饭了。
那总不能他这个当爹的还来做饭?
所以,就只能苏大奎了。
苏大奎忍着气,闷头喝粥。
外头,大广播还在那说着呢。
苏老拐听着烦闷,家里这个孩子又不省心,于是,吃完,背着旱烟袋就出了门,打算走走散散心。
结果,刚出门就遇到了从村部准备回家的几个婆子。
众人一见他,就先揶揄上了。
“哎呦,老苏大哥啊,真是恭喜呀,你家苏巧可是给你们老苏家争了大脸了。”
“啥老苏家啊?人家苏巧早就带着她妈单过了,跟老苏家屁关系都没了。”
“哎呀,我咋把这给忘了?不过,老苏大哥,你也真是,放着个真凤凰不好生养着,愣是给飞了,你啊......真不知说你啥好?”
苏老拐听他们这些说,心里忍着愤怒,疑惑的问,“苏巧还真要上报纸了?”
“不是苏巧上报纸,是她写的文章上报纸。”
“那不一样?反正都是上报纸。”
苏老拐这下心里更像五味杂陈,苏巧写文章上报纸?咋可能呢?
可是,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村子里一些爱热闹的大爷大娘们,还特地去后山牛棚那找苏巧,就想看看老支书嘴里那封神秘又金贵的信呢。
苏巧很大方,大伙要看,她家拿出来给她们看。
虽然,这些人大部分都不识字。
可是,看着那漂亮的信纸,那一个个黑色的字,他们就觉得很厉害。
看完,夸赞一番,又都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苏老拐也想过去看看,但是,拉不下那个脸。
只能回家冲孩子们发火。
尤其是苏红,跟苏巧一样的年纪,还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别说写文章登报纸了,平时连个奖状都没拿过。
都已经初三了,数学常常考二三十分。
下学期,初三就要预选了,照她这成绩,还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参加中考。
本来,苏老拐也没觉得苏红考高中有多重要。
女孩子嘛,能上完初中,拿个初中毕业证,将来找个好婆家,比什么都强。
可是,只上过半年学的苏巧如今却能写文章登报,还赚稿费,这就让苏老拐心里很不平衡了。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苏红在家里就没过过一天安生的日子,天天被拿出来跟苏巧比,她真要崩溃了。
然而,让她更没想到的是,期末考试时,班主任竟然将苏巧送到了班里跟他们一起考试。
“老师,她不是咱们班的学生,凭啥在这考试?”苏红起立,不服的指着苏巧。
班主任很意外,平时话不多的苏红,咋突然针对苏巧?
不过,这事是校长那边决定的,他也只简单的解释了一下,“苏巧同学因为家境困难,一直没有上学的机会。
不过,她从小刻苦好学,所以,校长和我们老师,一致想给她一个机会。若她这次考试成绩,能达到平均线,那么,学校将破格录取她。
下学期她将和你们一起学习。”
其他学生听言,都对苏巧挺佩服的。
还有苏红目光里透着讥讽,哼,考上平均线?
她天天跟在老师后头学习,这成绩还时常达不上平均线,她不信,苏巧自学能达上?
她就等着打脸吧。
班主任受陆淮生所托,对苏巧很照顾,亲自给她安排坐到了老师讲桌那,“你就坐这儿考吧。一会考完,试卷直接交给老师,对了,名字一定写好,不要忘了。”
怕苏巧没参加过考试,这些考试细则,班主任都详细的跟苏巧说了一遍。八壹中文網
苏巧一一记下。
等上课铃响,语文老师先抱着试卷就走进了教室。
因为班主任之前都打过招呼,语文老师对苏巧也不意外。
试卷,按每组从头到尾一张张的发。
苏巧拿到试卷后,先就在姓名一栏工整的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语文老师就站在讲台边,低头瞄了一眼,不由诧异。
这姑娘字写的漂亮啊,比她这个当老师的还工整呢,这字迹就像古时候的大家闺秀写的小楷,瞧着像练过了许多年。
可是,班主任不是告诉她,这孩子只上过半年学,平时都是在家自学的?
自学也能写出这样的好字?
再看她底下答题......
苏巧没有直接答题,而是先将试卷正反两面先扫了一遍。
她已经隔了一世,才又做上这种试卷。
这试卷十分古老,还是油印的,手一放上去弄的都是墨渍,不过,卷面勉强还算清晰。
语文老师看她看着试卷没写,心头叹息了一声,哎,在家自学,总归有许多知识点是学不到的。
她也怕一直站这儿会给苏巧带来压力,于是,绕着教室慢慢的踱步,不时站在哪个同学桌边,偷瞟一眼。
等她转了两圈,再回到讲桌这边,发现苏巧正低着头,奋笔疾书,那圆珠笔在试卷上刷刷刷的写着,已经在写阅读理解了。
这么快?语文老师十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