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麟面露激动之色,看着那寥寥黑烟,他突然转身朝苏浅拱手,弯腰行礼,郑重道:“殿下大才,是臣有眼无珠。”
苏浅赶紧让他起来,“钟将军戎马一生,保我姜国边关不被外敌入侵,劳苦功高,应是本宫对你说一声谢才对。”
钟麟心口微涨,他们这样长久守卫疆土的人,能得上位者的体谅和谢意,委实不易。
就怕他们尽忠职守,当权者却心胸狭隘,反倒怀疑他们忠诚。
“多谢殿下!”钟麟沉声道。
姜皇拍拍钟麟臂膀,“钟将军啊,我宁儿这本事,你是否还觉得满意?”
苏浅也看向他。
知道皇帝是在问什么,钟麟脸上露出一份笑意,瞥过身旁的苏浅。
“公主能为将士日夜不辍造出火药,说明公主爱民如子,为君者能有如陛下和公主这般,是我姜国之幸。”
“哈哈哈,好!”
姜皇高声笑起来,看向只余一个深坑的火药埋放地,突然沉下脸:“有了这火药,他日待宇国再来犯,我姜国再不会任人宰割!钟将军,朕命你来日定要将对方打得落花流水,重扬我姜国国威!”
“是,陛下!”
……
火药的制作方法,苏浅交给了姜皇。
后续如何,姜皇自会处理妥当,苏浅只需要知道这个处理过程,学习为君者的处理经验就好。
本来决定窑炉弄好就去庄上的,因为火药耽误了这么久,苏浅跟姜皇请示了遍后,就又带着人去了庄子。
然而当苏浅到庄上的时候,却看到了一个不应该出现在这儿的人。
林景昭。
“殿下,是林三公子……”
看到戴着草帽弯腰侍弄草叶的人,苏浅抬手,示意秋玉住嘴。
上次林景昭就跟着她们回了京,这次她们来也没叫上他,所以这人到底什么时候来的庄子?
一行人就这么站在不远处,半点遮掩没有,林景昭发现不了她们才怪。
见到人,林景昭笑起来,摘下草帽便朝她们走过去。
“殿下。”
打量着他现在的模样,苏浅觉得这小白杨气质变了不少。
似乎,变得坚毅了?
苏浅笑了下,“你来这儿多久了。”
“已有半月有余了。”
林景昭笑道:“在庄上一行,景昭受益匪浅,觉得能多体会一些平民百姓的生活,可以更好地为国效力。家父得知后也很赞同。”
难得有这么勤快,还肯主动做农活的人,苏浅觉得挺好。
虽然皇庄外人一般不能来,但林景昭是个意外,他有皇帝“背书”呢。
没有多逗留,苏浅打算直接去窑炉。
林景昭犹豫了下,问道:“殿下,我可以随您一起去吗?”
苏浅看他一眼,“可以。”
窑炉早已建好,工匠在里面已经忙活了段时间。
人多眼杂,除了林景昭和秋玉,苏浅没让其他人跟进来。
“殿下,您来了啊!”
“殿下……”
里面有五个人,见到苏浅进来纷纷行礼,而五人中除了两位工匠,剩下的都是打下手的。
两位工匠,一个是之前说会烧窑的李成,另一个是会打铁的刘贵。
他俩被苏浅一起教了段时间,都清楚公主是想要造出琉璃,不,是玻璃,至少公主是这么说的。
因为知道公主目的,所以二人这些日子都在自己琢磨着烧玻璃。
苏浅一眼便看到旁边的桌上,摆了不少奇形怪状的“成品”,
苏浅走过去,拿起一个已经有些透明感的石头,觉得惊喜,“这是你们做的?”
李成有些不好意思,但面上还是激动居多,“是,殿下,这是草民无意间烧出来的!不过就这一个,也不知道是不是您要的玻璃,这几天,我和刘哥都在想办法呢。”
苏浅放下石头,“已经接近了,不过不要紧,本宫会在这儿待上一段时间,尽快教会你们将玻璃做出来的。”
已经知道苏浅本事的工匠二人组和秋玉,自然是相信不会多说什么的,可林景昭不知道,他还在想公主为什么会说出教这个字。
而且,玻璃?
林景昭只听说过魏国的琉璃,还真就没听过玻璃是什么。
不过看到公主已经挽起袖子开始忙活,林景昭只能按捺下疑惑,跟秋玉一起上去帮忙。
……
半月后。
“殿下!成功了!您看我做的这个,是不是要比昨日那个更清透,更薄!”
顶着一脸黑灰的汉子举着手中的透明玻璃瓶,神情激动,恨不得将东西在眼前的少女面前来个全方位展示。
苏浅看了眼,笑道:“嗯,是要比昨天烧的那个好。”
李成嘿嘿一笑,十分宝贝地放下手中玻璃瓶,“都是殿下教得好,若不是殿下,可能草我这辈子都烧不出这种宝贝!”
刘贵羡慕地看他一眼。
虽然如何烧玻璃殿下也教了他,但他到底不是烧窑的,理解方面不如李成,所以烧出来的玻璃,十个中能有一半都是半成品。
李成烧玻璃的技术已经掌握得差不多,剩下的便是熟能生巧,于是趁着还没回宫,苏浅又开始转头教刘贵如何炼钢。
可惜,还没教几天呢,姜皇就派人请她速回皇宫。
因为俞州发生战事了。
御书房内。
苏浅还在看边关加急送来的战报,一脸兴奋在书桌后来回踱步的姜皇,便把战报上的消息全讲了个遍。
“这火药简直是太好了!不过两百炸药,宇国派来的五万大军便被统统吓破了胆!那带兵的宇国四皇子,更是宛若懦夫一般直接从马山摔了下来!”
姜皇仿佛亲眼见到了一般,高兴地长吁一口气,“这次战事,可谓是大获全胜,不费我军一兵一卒便抓到了那四皇子,真是快哉!”
看完了战报,苏浅将信件放回桌上,“那四皇子要被押回京?”
“对,大概过半月队伍就到了。”
苏浅蹙眉,“父皇是想好如何处置他了吗?”
“这件事……”姜皇沉吟道:“还得等明日在朝堂上,跟众臣商议后才能决定。”
“那父皇您叫我回来是为了什么?”
姜皇看她,眼神意味深长。
“此次边关大捷,可是你上朝参政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