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大捷,原因在于火药。
火药从何而来?
功在苏浅。
次日清早,只知道边关大捷,却不知其中缘由的众朝臣揣着疑惑而来,却在等候姜皇到来的过程中,他们先等到了一个不该出现在这的人。
当朝公主!
苏浅出现在过许多的大场面上,然而今日却绝对是她亮相最耀眼的一次。
永宁宫的大宫女秋玉,是第一个知道知道她家殿下要上朝的人,除了震惊外,秋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殿下绝对不能堕了威风!
一身低调奢华的黑金华服,身形纤弱的少女面容如玉,气质清冷,如冬日玫瑰花瓣的寒霜、罕迹幽林中的清泉,缓步走于朝堂之上时,所过之处无一人不侧目。
苏浅就这么在众人疑惑诧异的目光中,站在了大殿之上。
左文右武,文官为首的是丞相唐仁之。
他皱眉看着苏浅,板着一张老脸沉声道:“此为议政之地,朝堂肃穆,不知公主殿下为何会来?”
皇帝之位在台阶之上,苏浅抬脚,往上站了一格。
唐仁之眉头蹙得更紧了,“殿下!”
苏浅半点不为所动,平静转身,立在台阶上,居高临下地看着前面众人。
“诸位来此,是为议论朝政,本宫亦然。”
公主议政!
众人一听纷纷哗然,但却无一人出声与苏浅叫板。
开玩笑,能站在朝堂上的,有哪个是真的蠢蛋?公主既然上了朝堂,那肯定是已经得了陛下旨意的!
陛下已允,人若没来还好说,说不得还能反对下去,可现在人来都来了,再出声反对,这不是明着跟公主说我对你有意见吗!
如此得罪人,傻子才做。
丞相眉头皱得死紧,他眼神沉沉,对公主议政之事,他想法要比其他人都多。要知道当今可是只有公主一个子嗣,且久久未立储君……
姜皇来得很快,瞧见站在台阶上的苏浅,他不止没有出言责怪,反而还面带笑意。
这让注意到的唐仁之忍不住心下一沉。
“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卿平身。”
众大臣刚起身,就有一言官走出来,道:“陛下,朝堂重地,不知公主为何会来?”
只有苏浅一人在的时候不吭声,非得等到姜皇来了才进言,只能说这言官会找事儿。
姜皇看了眼底下群臣的反应,最后笑了下,不答反问,“诸卿可都听说了俞州大捷的事?”
谁家都有探听消息的渠道,不过当着皇帝面谁都不会承认,怕会被皇上认为图谋不轨。
底下没人说话,姜皇也不在乎,自顾自道:“钟麟将军在俞州带兵数十年,跟宇国打了大大小小不下百次的仗,有输有赢,可唯独却只有这次,我姜国儿郎无一人伤亡!”
没人伤亡?
唐仁之瞳孔微缩,心头震惊不已。
他只知道边关大捷,还抓到了宇国四皇子,却不知道这场仗他们居然没有一个人伤亡。
这简直是一个可怕到让人不敢相信的事实。
他们姜国何时这般厉害了!
不管底下臣子们如何震惊,姜皇继续道:“能有这么大的喜事,你们应该要庆幸我们姜国,能有宁儿这位公主!是她,研造出了火药这等无人能敌的神物!若没有宁儿,谈何这次俞州大捷!”
有臣子问何为火药,却被为首的将官一嘴撅了回去。
“既是神物,又怎可轻易外传!冯大人只需知道这火药有惊天动地之效,公主殿下智慧超群,实为我姜国之幸就对了!”
钟麟是武将之首,此将官也是钟麟的人,名方威。
公主在这场战事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方威实在是再清楚不过了。
这马屁拍得姜皇很舒坦,忍不住面露赞同之色。
唐仁之眼皮抬了下,瞥着站在台阶上不动声色地苏浅,忍不住上前一步,道:“陛下,公主此举乃大功一件,不若提前赐公主食邑。”
苏浅目光移过去,幽幽看着这位老丞相,一时间都想夸他政治敏感度高了。
这人估计是察觉到了她和皇帝打算,所以提出封食邑之事好将她打发出去,从而断绝坐上储君之位的机会。
这法子确实好,但姜皇根本懒得理他。
平日就这老头子带头逼他过继,如今他就是要让他女儿做储君,不服也得憋着!
姜皇瞥了眼方威。
接收到皇帝的眼神,方威上前,猛然下跪,义正言辞地高声道:“陛下,臣倒觉得,公主之大才,能造福黎民百姓,是以,臣恳请皇上,立公主殿下为储君!”
一炸之后又一炸。
以丞相为首的文官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见右边的武将们齐刷刷跪了下来。
“臣恳请皇上立公主殿下为储君!”
声音洪亮如钟雷,整个大殿都回荡着武将们的声音。
丞相瞪大了眼,低头瞥着地上的方威直咬牙。
串通好了的!
这绝对是串通好了的!
哪儿就这么巧合的事,一茬接一茬,皇上居然也同意一个女子做储君!
苏太傅站在人群中也很震惊。
不过好在他对储君之事没什么算计,谁能上位,只要最后是真心为百姓着想的,苏太傅觉得都可。
所以对立公主为储的做法,他震惊后就释然了,唯一让他纠结的,反而是他儿子景昭的事。
皇上绝对是属意景昭与公主婚事的,可公主若有朝一日为君,那景昭怎么办!
皇后?
还是皇夫?
朝堂上,一半人站着,一半人跪着。
本应该是分庭抗衡的局面,全看皇帝自己怎么想。
然而不等姜皇表态,文官中的苏太傅也颤巍巍跪了下来。
“殿下爱民如子,又有经世之才,若为储君,确乃我姜国之幸,遂,臣附议。”
居然连太傅也同意了!
一众文官面面相觑。
要知道他们这其中不少人,都是苏太傅的门生,如今连做老师都同意了,他们这些门生又岂敢反对?
是以,又是一批人哗啦啦给跪了下来。
“臣等附议。”
原本不管今日是何局面,姜皇都是要立苏浅为储君的,武将们都是说好了的,但文官这边,苏太傅此举就纯粹是意外之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