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右侧排行榜单不断变化的名次,以及那个始终没有挪过位置的id,所有参赛队的教练都陷入了沉默。
这是他们头一次感觉四个半小时居然这么漫长!
这才过去一个小时,陈泽目前已经做了5道题了。
而且,经过他们的交叉判分,陈泽目前每道题的得分都是7分。
7分在imo的标准里,就是满分。
也就是说,名列第一的陈泽,目前做题数是5,总分是35分。
而第二名的佐蕾娜……
乌克兰教练悲哀地看了眼远处埋首奋笔疾书的佐蕾娜。
在cncz的刺激下,佐蕾娜今天也表现得非常强势。
普通竞赛选手需要做一到两个小时才能做出来的题,她压缩到了25分钟。
饶是如此,现在的佐蕾娜也还在做第3道。
而cncz……
哎!
这个妖孽,不提也罢!
希望佐蕾娜在知道结果后,状态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各国教练在最初的震惊过后,也陷入了深深的忧虑。
是啊。
等会儿比赛结束,所有选手都能看到最终成绩。
当他们看见自己和这个cncz巨大的差距之后,会不会心灵受挫,在后续的正式比赛中状态失常啊?
“要不……提前叫停?”
乌克兰教练提出了一个主意。
他是比较不希望比赛继续进行下去的。
现在停止比赛,还能保住一个佐蕾娜。
再进行三个半小时,天知道到时候cncz会做出多少题来。
等到差距进一步扩大,对他们的打击也会更大。
现在是及时止损的最佳时机了。
日本教练反对道:“说要比赛的是你,说要停的也是你,反复无常最小人。”
韩国教练瞪了他一眼,反唇相讥:“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们日本本来成绩就差,如果所有人心态都被影响,只有你们日本队员受到的损失最小。”
日本教练被她戳穿心思,不以为喜反以为荣道:“用中国的古话,这就叫时也命也,时势造英雄。”
韩国教练还欲再说,被美国教练罗博深呵止住了:“够了!”
“大家都是来参加比赛的,队伍成绩不好看,传回国里都没面子!”
“当务之急,是想一个方法,尽可能消除cncz造成的影响。”
他看了看面前的三国教练,忽然呵呵一笑:“我现在唯一庆幸的,是imo是按团体总分来算排名的。”
“cncz一个人再厉害,最多也就42分。”
“拿不拿得到第一,还得看其他五个人。”
……
……
在瞿振华老师带着陈泽等人和其他国家队进行友好和谐的交流时。
萧梁慢悠悠地睁开眼睛,伸了个懒腰,看了看左手腕上手表的时间。
“呀,才9点半啊……”
“居然这么早就醒来了,他们要比到1点才吃午饭诶……”
萧梁不得不夸了自己一句:“我真是太勤勉了!”
“度假都起这么早!”
他又赖了会儿床,这才起来洗漱。
正式比赛还没有开始,萧梁作为领队的工作并没有很多。
更多的工作其实早在2、3月就做完了。
那时候和全球各地的教练一起组成了选题委员会,对五十多个国家提交的上百道题目进行筛选。
还要根据题目的实际难度,进行选题投票。
imo虽然是一场学术比赛,但也是名利场,其中的勾心斗角是相当多的。
比如有的国家,他们的几何是强项,自然希望选题的时候选上难度更高的几何题,这样自家队员会更有优势。
有的国家是数论,有的国家是全能。
也不排除有的国家当搅屎棍,谁给钱就跟谁走。
每次选题投票,都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好在已经搞完了!
萧梁伸着懒腰,走到窗前,拉开落地窗帘,露出外界明媚的阳光。
这么好的上午不能白费,嗯……做点什么呢?
左思右想,他想起来陈泽前天出发前给他的那一叠笔记。
唔……
正好!
趁现在闲着,了解一下陈泽小朋友研究到什么水平了。
上一次关注陈泽,还是带黄苏黄花他们从姑苏回帝都的时候。
那时陈泽狠狠惊艳了他一把。
毕竟,只学了20来天,就能在朗兰兹纲领领域有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已经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萧梁记得自己刚开始研究志村簇的特殊纤维之间的上同调式对应和tate猜想的时候,看这些佶屈聱牙的名词都要看老半天。
而那时的他都已经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后了。
反观陈泽,现在还没18……
人比人真特么气死人啊!
还好,自己在这一行浸淫多年,无论是经验还是敏感度都要远高于陈泽。
就算陈泽再天才,能借鉴前人的经验。
但有些路,终究还是要他自己进去,才能更有感触。
萧梁找出陈泽的笔记,不由得又是一声低呼。
好多!
一个多月的时间,陈泽整理了这么多东西出来吗?
萧梁皱着眉,看着陈泽从国内带来的这堆资料。
读书是一个把书读薄的过程。
厚厚的文献、书籍,大多数是铺垫,真正的精髓往往只有那几段话。
能用梗概的方式,将整个文献概述出来,就证明确实读懂了这一篇。
陈泽这得好几千页了,总不能说他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看了上万篇论文吧?
全世界研究朗兰兹的论文都没这么多!
话虽如此,但萧梁并未对陈泽失望。
能写这么多东西出来,想必还是有所心得的。
换成黄苏,怕是一篇800字的读后感都写不出。
稳扎稳打,按部就班啃论文、写梗概,是本手。
萧梁草草翻阅着陈泽的本手。
陈泽的这些笔记是先按时间顺序整理,再分成了数论、表示论、代数几何等几个领域。
每一篇都会先附上所参考的文献,并在上面做出自己的思考和推理。
一边翻阅,一边能想象到陈泽当时阅读这些文献期刊的心境。
起初是认真崇敬的,带着不求甚解的态度,在上面圈圈点点画画。
每一条推论、引理旁边,陈泽都会附上自己的思考,在其他地方看到的结论,对它们进行知识的串联。
很好的习惯,有助于形成跨领域的思维。
萧梁点了点头。
到了后面,陈泽附上的文献就越来越干净了。
浅浅几条线,勾勒出重点,代表他已阅。
嗯……
万千大道,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
全球好几万的数学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自然会有重复和类似的研究出现。
前面的内容理解了,后面的一看就明白。
所以陈泽的笔记越来越干净,倒也能理解。
萧梁没有觉得陈泽是越往后越轻佻随性不认真,他看得出来,陈泽是一个有始有终,且必会从一而终的人。
既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那他必会对准这个方向猛扎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