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李希林携带16万贯巨款,再次来到湘味楼。陈为人和假苏轼联袂而来。三人把酒言欢,酒足饭饱之后,李希林将一个小箱子递给了假苏轼。李希林道:“里面有16万贯,多余的一万贯是给恩师的。”
假苏轼打开箱子,看了看里面的巨款,然后信誓旦旦道:“你的杭州通判,老夫保证万无一失。”
李希林道:“学生谢过恩师!”
陈为人道:“希林老弟,书院下午还有课,我和老师先行一步。五天之后,还是这家酒楼,恩师必将吏部的敕牒和告身,也就是所谓的官凭交给你。你拿着官凭就可以走马上任。”
敕牒是吏部的授官的文书。告身是个人档案,上面会详细的记录新任官员的姓名、年龄、籍贯、体貌特征等信息。新任官员拿着敕牒和告身,就是赴任时的“官凭”。李希林道:“恩师慢走!”
自从捐钱后,李希林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李希林的身份虽是太学生,但他骨子里是商人思维。他还一度幻想,一年捞10万贯钱,一年半多就能回本,两年就有结余,三年便可大赚。五日之后,李希林早早来到湘味楼,提前订好酒菜,静候苏轼和陈为人的佳音。但他左等右等,始终不见二人的踪迹。李希林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不过他转念又想,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于是他匆忙赶到孔子书院,声称要见苏院长。护卫拦下了李希林,语气傲慢道:“苏院长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吗?”
李希林硬往里面闯,护卫拔刀阻止。这时候苏轼正好有事外出,看到了眼前一幕。苏轼道:“看你的衣着打扮,像是太学生,但为何来孔子书院?”
李希林理直气壮道:“我找你们书院的院长。”
苏轼问道:“你认识院长?找他何事?”
李希林道:“我当然认识你们的苏轼苏院长。几日之前,我还和他,以及你们书院的学生陈为人,一起喝酒谈诗。”
苏轼冷冷说道:“你说的陈为人我倒是认识,但他开学第二天就被孔子书院除名,早已不是这里的学生。被开除的学生,怎么可能和老师喝酒谈诗?”
李希林慌了神,神情恍惚,自言自语道:“不可能,不可能……”而他的身体,似乎没有站稳,一个踉跄,摔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