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了。”
“谁说不是呢?看来我要重新审视一下这个节目了。”
“你们快去微博看,央视的官方出了具体的通知,说是因为直播线路的问题,所以出现了一些事故。”
“不得不说,直播本就是最容易暴露问题的,感觉这才是最真实不过的状态了。”
直播还在继续,而此时的导播却是将整个镜头都注视着林凡所作的画。看着普普通通,但是要是追究其其中的深意和画法以及传达的意境,那可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直播效果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全亏了林凡坚实的绘画功底。本来每一次直播都应该要决出一位最后的胜利者,充当守关主。但是此时观众们的注意力全然不在比赛的输赢上。让他们此刻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的,正是面前屏幕上来回滚动播放的非凡画作。虽然这不是林凡的本意,但林凡的风头却盖过了全场的所有人。甚至今天比赛的主角两位参赛选手此刻在林凡的光芒下都显得黯淡无光。[林凡在《探索华夏文化》的表现]这个热搜词条在短短在几个小时之内有了上百万的点击量,甚至飙到了榜首。很多当红明星官宣作品,甚至被曝光绯闻消息的热度远不及林凡。那些绝对想象不到会发生的事情出现。人们对他的好奇远远不及林凡在《探寻华夏文化》上的表现吸引眼球。看到这个词条的人大多都想象不到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引起如此重视。最先映入他们眼帘的必然是“探寻华夏文化”,而接下来会看到“表现”,最后的关注点才落到“林凡”这个人身上。因为从此刻之前,林凡这个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大众的视线当中。除了相熟的人,网友并不知道他是谁。因为人们的好奇心,点开这条热搜,里面铺天盖地的宣传以即视频便呈现了出来。点进去看的人无一不吃惊不已。看完之后便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他很帅吗?之前怎么从来没有见到过?”
“一上来就参加=探寻华夏文化》,这样的节目背后是哪家公司在运作啊?”
“首秀的起点便这么高,以后咱们是不是能经常看到他了?”
“央视也要搞艺人选秀的活动了吗?难道是央视的人?”
“我练习绘画都好几年了还画的不如他的一半,他看着年龄很小,就有如此超强的技术,上天真是不公啊。”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眼红的人开始说林凡的坏话带节奏。不过各种官方微博号,例如书法协会的官方微博也发表了表扬林凡的小作文,这当然也要多亏了江寒月。除此之外,华夏国画协会也注意到了林凡的精精彩表现,纷纷下场为林凡正名。没想到区区几条反对的言论,竟然引出了这么多大佬。今天林凡超乎常人的展示,让人们开始关心的他为什么能来参加这样节目的原因,早就抛之脑后了。而人们谈论的内容大多都是为什么央视的直播中间会空了那么长时间,甚至没人抢答。难道真的是因为被林凡的绘画技术吸引了注意力?让他们忘却比赛了吗?这样一幅让人人都称赞的画作,到底有什么样的艺术性?林凡又为什么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高的造诣,他又是怎样参加这个节目的?而且一同亮相的居然是孙浩宇和赵臻二位文学圈内的大佬。那两个人还对他如此客气和谦卑。真正明白林凡此画有什么优点的人,自然心里对林凡钦佩到了极点。要是不明白的话,就算此时请了绘画名家跟他解释三天三夜,他也理解不了其中的玄妙。绘画技术就是这样。只有真正去触及去了解,才能切身体会到他的奥妙所在,才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菊花的画法,要先用浓墨从花蕊处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瓣,墨的深浅变化十分重要,接着是画出菊柄,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笔触的痕迹…每次起笔落笔的地方,听到的大小蘸取墨水的多少都有十分详细的讲究。不管是画人物形象,山水田园,花鸟鱼虫都是如此。像形简单,但想要做到传神实属不易。绘画技术随着文化发展了这么多年,延伸发展出了很多不同的派别,林凡所用的画法就是华夏历史上最著名,最久远的国画画法。国画是以题材分为几类,实则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而除了这些,线条的排列细支的笔法都无一不需要精加练习才能达到能看的水平。要想在这些固定的条条框框传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境和想法,那更是难上加难。之所以有这种画派的延伸,那是因为前人用尽自己毕生的心力,经过不断改良发展所呈现出来的。留给后人参考学习的也只有那么寥寥的几幅。而当代的年轻人,如果想要到达一定的水平,必定是从小启蒙,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敢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