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的心思,刘协心知肚明。 但他给不了蔡琰想要的。 所以听说周瑜有意于蔡琰的时候,他甚至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在他看来,周瑜也许是最般配蔡琰的人。如果蔡琰愿意嫁给周瑜,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只不过庐江周氏也是一等一的门户,愿不愿意接纳蔡琰这个结过婚,又曾沦落敌营的女子,他不敢保证。 这个时代的贞节观没有后世那么变态,但毕竟受儒学浸染多年,大族对这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 哪怕蔡琰没受过污辱,也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 而以蔡琰的骄傲和自尊,又不屑于解释。 刘协怀疑,蔡琰主动拒绝周瑜,或许有这方面的考虑。 只是马云禄傻乎乎的蒙在鼓里。 这也怨不得她,凉州出身,又是武人的她心思比较简单,想不到那么多,理解不了蔡琰心里的难处。 “吃得怎么样?”
刘协笑眯眯地上下打理着马云禄。“卞夫人很用心啊。”
“她就是太用心了。”
马云禄撅着嘴。“再这么吃下去,我怕以后骑不了马,只能骑骆驼或者大象了。”
“哪有那么夸张,你一点也不胖,只是丰满而已。”
刘协哈哈一笑,又捏了捏马云禄的脸。“手感真好,和儿子一样嫩。”
马云禄撇了撇嘴,半是得意,半是无奈。 “陛下准备什么时候出征?”
“没那么快,怎么的也得等国内太平,再积谷三五年。不过你不用闲那么久,抓紧时间,再生一个,断了奶,就可以恢复训练了。”
马云禄挣着手指数了数。“那就是两年后?”
“差不多。这段时间,你和张茜多联络,争取多选一些女骑。出征的时候,女骑肯定要跟着,尽可能在军中婚配,以免将士思乡。”
马云禄兴奋不已,一口答应。 她想了想,突然又说道:“蔡令史也要西征,岂不是可以在军中寻找佳偶?”
刘协瞥了她一眼,摸摸她的头发。“蔡令史的事比较复杂,你就不要管了。虽说你是好心,但过犹不及,反而不美。”
马云禄有些诧异,却也没有多想,乖巧地点点头。 刚坐了一会儿,看了一会儿孩子,大桥便拿着几份文书过来,请刘协过目。 文书是蔡琰派人送来的,内容是刚才提到的地理书的一部分,是蔡琰的笔迹,看起来比较潦草,应该是译文的草稿。 刘协展开,铺在案上,刚要说话,大桥便取来了地图。 刘协诧异地看了她一眼。 大桥轻声说道:“皇后、荀贵人都关照过,陛下看地理时需要地图。来了行在之后,马贵人也多次教诲。”
刘协嗯了一声,接过地图,铺在案上,顺口问道:“来行在的时候,有没有顺便回家?”
“不曾。皇后关照说,照顾贵人要紧,不能耽搁,所以就直接来了。”
马云禄不以为然的说道:“皇后也真是,我这里有人照顾,何必千里迢迢的派人来。”
“那是皇后的一片心意。”
刘协及时制止了马云禄的抱怨。在维护皇后尊严这一点,他非常在意,不给任何人可趁之机。 像伏完那样不揽权的外戚太难得了。 “唯,是臣妾失言了。”
马云禄自知失言,连忙道歉。 大桥看在眼里,也不说话。 “新年要到了,放你们两个月假,回睢阳去看看吧。”
不等大桥说话,刘协又道:“顺便完成一个任务。”
“请陛下吩咐。”
“看看有多少百姓希望度田,又是谁在阻挠。”
刘协直起腰,叹了一口气。“我的动静太大,很难听到真正的民间声音,你们做我的耳目,去听听中原的百姓说些什么。”
“唯。”
大桥躬身答应。 蔡琰提供的地理文献并没有相应的地图,刘协只能根据自己模糊的印象去猜测,从东南方向有一道海峡与大陆相连的特征来看,这部地理书说的仿佛是英伦半岛。 刘协在脑子里过了一下大致地形,越发觉得水师不可替代。 且不说英伦半岛需要渡海,就算是欧亚大陆上行军,水运也是成本最低、运载量最大的方式。 将来占领黑海之后,应该建立一支黑海水师才行。 黑海是内海,建立水师之后,还要控制住通往地中海的海峡。这就离不开陆上的配合,控制相应的战略要点。 真是越想越复杂。 刘协不由自主的咂了咂嘴,露出一丝难色。 “怎么了?”
马云禄凑了过来。 “时不我待啊。”
刘协拍着案上的文稿说道:“资料准备起来太难了。就算有了资料,也不知道这些资料是否可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亲自走一趟,实在不放心。”
“那去西域就是了。”
“你说去就去?”
刘协挠着头。“大汉境内不安定,如何能走得远,走得放心?”
马云禄眼珠一转。“陛下担心的,不就是那些士大夫么?”
“你有办法?”
“将他们流放到西域就是了,一举两得。”
刘协看了马云禄一眼,没说话。 “我说得不对么?”
马云禄坚持道:“他们读书识字,能将沿途的所见所闻都记下来,不比翻译那些胡商带来的书籍更准确?留着他们捣乱,不如让他们去西域做谍报。”
谍报?刘协心中一动。 不得不说,马云禄的这个建议有些道理。 仅靠翻译胡商进献的典籍,是很难真正把握西域的地理的,最好的办法还是派人去,就像当初张骞出使西域,而且规模要更大。 毕竟张骞出使西域只是想联络西域诸国,共同与匈奴为敌,现在却是想将西域诸国纳入华夏文明的范围,需要了解的信息更多。 大军未动,谍报先行。 这一点上,他是做得不够的,一直依赖于军中的斥候营打探消息,没有建立起一支真正的情报队伍,无疑是一大失策。 刘协迅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在他看来,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情报专家应该是郭嘉,但郭嘉一直跟着曹操,就算他想调过来,委以重任,郭嘉也未必愿意来。 除了郭嘉之外,诸葛亮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可诸葛亮是一个优秀的行政官员,更应该做司徒,用来做情报官太可惜了。 刘协很快想到了一个人:胡综。 胡综的名声没有郭嘉、诸葛亮大,但他却是历史上东吴处理机密事务的重要官员。在这个没有专业化训练,更依赖天赋的年代,他能担任这个重任,除了他和孙权的关密关系,也离不开他本人在这方面的天赋。 而且胡综就在兰台,一直在从事相关的工作。将他转为专业的情报官员,简直是顺理成章,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