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夷国来附(1 / 1)

整个神武元年,都是在欢庆的气氛中过去的。

  年初的改号建元,独立自主。年中的王嫡长子降生。这两桩不管是哪件,都是值得全体国民庆贺的事情。

  国内也确实喜气洋洋,国君贤明,大臣清廉能干,朝政清明,连带着百姓的日子也好过许多。

  上升期的国家,纵然是最底层的乞丐,也能分润到不少好处。

  毕竟人们日子过得好了,你去讨个饭吃,主人家也能给你多个馒头不是?

  欢乐气氛从年初直持续到了年尾。

  而陆渊也在度过了八月长子诞生的喜悦后,又于当年十二月初的时候,收到了楚维的报告。

  历经数月时间,这位未来的水师总管,终于把水师的架子给搭起来了。

  在洞庭湖一带招募的五千渔民,并且征集了一些大小商船渔船后,大楚水师总算是有了个名头。

  不过这般情况,这水师战力,注定不高就是了。

  但没关系。

  根据楚维的规划,他正派人去宁国那边,用高官厚禄挖一些水师将领,同时也在洞庭郡这里,寻找一些已经退休的、或者干脆就是水军世家的人才。

  除此之外,他也跟洞庭郡这边的一些船厂,开始定做战船。

  虽然在前越年间,全国的水师打造基地,多是处于豫章郡的浔阳、或者临海的乌江两地。

  但这只是说这两地船厂较多,能建更大更好,种类更多的战船罢了。

  大越临海靠水,往来多依赖舟船之力。其它各郡,同样也有着用船的需求。

  即便大多数此类需求,浔阳、乌江的船厂能够满足。

  可你行船到它郡做生意,中途如果船坏了,是不是也需要维修?

  浔阳、乌江距离太远了,一些本地商人不做那边的生意,不想去外郡,那么想在本地弄些船只,是不是也就有了造船的需求?

  甚至于朝廷水师巡视驻防此地,平日里船坏了,总不能千里迢迢的拉回去,耗费数月时间修一条船吧?

  甚至水上的时候损失了一些小舟小船,想要弥补直接本地供应,总比后方补给方便吧?

  在这方面,朝廷水师同样也有着需求。

  因此有着种种诸多原因,所以在洞庭郡内,甚至陆渊掌控的西川郡三府内,还有襄阳郡四府内,都是有着一些大小不一的船厂的。

  这些船厂全部加起来,总共有着十三家之多。

  虽然这十三家船厂,只能建一些载几十人的小型战船。

  但这些小型战船,也可以初步满足大楚水师前几年的需求了。

  并且楚维已经跟这些船厂说好了,甚至选定了三家规模较大,潜力较足的船厂。让它们多去宁国那边挖一些造船技师,努力造出能载百人,乃至数百人的大战船来。

  至于钱财方面,大楚水师背靠着整个楚国,丝毫不用担心。

  你们能造出船来,水师就收。

  受着这个激励,这三家船厂已经开始派人,去宁国挖墙脚了。甚至不止是他们,其它一些较有野心的小船厂,哪怕没有受到楚维的要求,也开始动了心思,想做这笔生意。

  因此哪怕没有吩咐,也开始派人去宁国、甚至是周国、梁国挖墙脚了。

  ?

  周国、梁国?

  是的,别怀疑,这两国也是有水师,也是有船厂的。

  毕竟这两国也面临长江,国内也有不少水道湖泊,梁国甚至靠海,这自然有着用船需求。

  只不过这两国水师,定义和陆渊的大楚水师一样,都只是防御性质的罢了。

  举国上下,也不过三五万人,防守有余,进取就不足了。

  相较于是江南水国的越国,周国、梁国终究是内地平原较多,面临的也都是内陆大国。来自陆上的压力更大,精力自然也只能专注于其上。

  与其花费大代价,去建自己并不怎么用得上的水师,把这些钱省出来,多养个几万十万的兵马,拿来和其它各国争锋不香嘛?

  水师这种东西,养个几万,足够防御就够了。

  又不是谁都是越国,需要靠水师立国。

  正是处于这种心理,故在天下间,虽然周国梁国的水师规模其实也不小,都有数万之众。

  但比起声名来,比起拥众十万,甚至多时十数万的越国水师,还是差得远了,不为众人所知。

  但声名差了点,并不意味着两国的船厂技师,功夫就差了。

  这两国,能靠水师抵御越国这么多年,能说手底下没点功夫吗?

  它们的战舰其实也是不差的,水师人才也不少。

  等把这些人挖回来,大楚各船厂的造船水平,绝对能升好几个台阶,甚至可以说直接飞跃了。

  届时楚维那边,再挖来足够精通水战的人才,用几年时间,训练出一批惯于水战的精兵。

  大楚水师,也就算定了。

  ……

  水师那边捷报频传,为神武元年末增添了一分喜色。

  但这并不是完结。

  赶在年尾的那几天,几个从西南而来的客人,为新年再带来了一份贺礼。

  南极殿内。

  陆渊坐于王座,看着下方恭敬拜倒的两个身着异族官服的人,沉吟良久,才问道:“据孤所知,你师宗、弥鹿两国,向来是大长和国的属国,侍奉该国,已有上百年之久。

  你等夷国,性散漫,不遵礼法王化。

  虽同属扬州,却与我东扬之人向来不和。

  如今好好的,怎么就想起来背离大长和国,跑来寻我大楚,想要内附了?

  不要和我说什么向往大国,仰慕王化之类的虚词,到底是何事,给孤老实交代。

  不然的话,弄不清楚详情,孤是绝对不会收留你二国的。

  大长和国可不弱,为你两小国,得罪此等大国,这买卖可不值。”

  是的,眼前这两人,乃是来自西南,是大长和国治下的师宗、弥鹿二夷国使者。

  如今这两国使者来寻大楚,正是为了脱离大长和国,内附楚国之事。

  也正是因为此等大事,所以在年末这关键时间,陆渊也不得不抽出时间来,接见这两人。

  而听大楚王说的这般严肃,下面两个使者,互相对视一眼,最终师宗国的使者,不得不道出实情:“回大王,正如大王所说,我等小国,向来依附于大长和国。

  而且我等西南夷人,也与东扬人不和,确实不怎么愿意归附。

  这次前来请求大王收留,是有其它原因。”

  扬州是很大的,举州加起来,大概有十六七郡之地。

  而在很久以前,扬州内部生活了很多部族,西南有夷、西方有羌、蛮,南方有越、苗,东方也有蛮、越。

  整个扬州境内,主流族脉有数种,其它分下去的大小部族,更是不知凡几。

  和这些不同族脉、大小部族之间,各自的习性文化都不同,生活差异更是堪称两种世界。

  这种情况下,各个族脉之间,自然尿不到一块去。

  如今的扬州之所以有现在的境况,其实还是靠了历代先民,也就是以临海世家为首的、一批最先和上古三帝主流文化接触的东扬人,不断开拓所致。

  历经数千年的征伐,原先的越人,或者称东扬人,接连消灭、击败了蛮、苗、羌、越各族,在他们的故土上,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郡府县。

  到了前越,甚至干脆用越作为国号,可见这些地方受王化之深,早已没了其它蛮夷。

  不过这些区域,并不包含西南夷。

  因为截止到前越期间。

  大越对扬州的开发,也才刚到西川、洞庭、还有郁林三郡。

  在这三郡之内,蛮、苗、羌、越等族,依旧根深蒂固。

  虽然地方上也建立了郡府县,但三郡内多达数百万的异族之人,依旧需要很长时间慢慢去同化消灭。

  而按照往常惯例,这个时间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

  所以在这三郡没消化完前,大越自然没精力,再去开发西南夷。

  毕竟西南诸夷国,实力也不小,合起来有六七郡之地,先天宗师也有数位之多。

  大越想要打下他们,可没那么容易。

  也因此。

  西南这些夷国,基本也就自己形成一个小圈子,在扬州西南这片地界上,自己玩自己的。

  外界不来打扰,他们也不会主动去找外界的麻烦,与越国各自相安无事。

  所以如今师宗、弥鹿两国,突然派使者找上门来,说想要内附楚国,才显得那么突兀与不寻常。

  在没弄清里面详情前,陆渊也不敢贸然答应。

  而眼下,就是他们给出解释的时候了。

  前面说了下心话后,师宗国使者就继续道:“这是我二国前来请求内附,实有不得已的原因,因为大长和国爆发内乱了。”

  “内乱?”

  陆渊听到这个消息,不由一怔。

  “是的,就是内乱。”

师宗国使者点了点头,然后解释道:“就在去年……”

  大殿内,随着师宗国使者讲述,再加上旁边弥鹿国使者不时补充,陆渊总算弄清楚了,他们前来请求内附的原因。

  原来,就在去年,也就是弘道九年的时候,在大长和国内部,爆发了一场叛乱。

  大长和国治下的一个大藩国,乌蛮国叛乱了。

  这里要说一下,大长和国,或者说整个西南一国的政治体系。

  由于不慕王化,野蛮落后的缘故,整个西南夷地区,虽然也有国家的存在,但这些国家更像是一个个部落,只不过被冠了国家的名称罢了。

  就比如前来请求内附的师宗、弥鹿二国,其实他们两国之民,都是出自两个部落,也就是师宗部落、弥鹿部落,只不过如今由部落化国,建立起了君主官员罢了。

  但本质上,他们还是部落国,玩的还是部落的那一套。

  国家内部有各脉酋长,这些酋长套着一个官名,管着各自部族的事情,然后共同尊奉最大的那个酋长为国王。

  这种简陋落后的体制,自然谈不上什么集权,也谈不上什么认同感。

  而整个西南地区,这种部落国的玩法,部落、族群的认同,大行其道。

  因此虽然西南有南诏、大理、大长和三大夷国,可这三大夷国,各自核心部族所掌握的地盘,也都不过半郡而已。

  而他们就以这半郡之地,向外辐射,那些大小部族,将它们作为藩属国,或者羁縻地区,形成了自己的统治体系。

  所以在这三国的地位,大概就类似于陆渊前世的周天子,名义上是天下共主,底下有各大诸侯,这些诸侯在各自区域都是自己的老大。

  在天子强的时候,诸侯国们尊奉天子。而如果天子弱了,那么便会不尊王命,甚至跳起来造反。

  大长和国便就是如此,在他国内,在这个天子之下,还有着二十七个小国。而这些小国之中,又有三个大的藩国,类似于方伯的地位。

  分别是被任命掌管东部七国事务的乌蛮国,掌管北部五国事务的会川国、掌管南部四国事务的弄栋国。

  从上面的区域划分,就能看得出来,这三个方伯藩国,以乌蛮国最强,掌控了七国事务。

  事实也是如此。

  大长和国的控制区域,大概有两郡之地。

  其中半郡由他们自己掌控,直辖的国民有百万之多,养了五万精兵,国内王族更有先天宗师,实力可谓极强。

  而剩下的一个半郡,有半郡十一国之地,由大长和国直接控制,这加起来也有近百万之民,能给大长和国提供十万左右的夷兵。

  剩下的一郡,则由乌蛮、会川,弄栋三国分掌。

  其中乌蛮国分的最多,有接近半郡之地。

  这半郡之地内,属于乌蛮国直辖的,也有近半领土。

  换成大楚这边,大概就是两府的地盘。

  虽然不大,但靠这两府地盘,乌蛮国的直辖国民也有五十万之多,养了两万精兵。

  在西南那片地界上,三大夷国之下,算得上实力极强了。

  剩下的会川、弄栋两国,实力则弱的许多,直辖领土都只有一府之地,国民二十余万,只有一万精兵。

  算是普遍水准。

  至于这三大方国之下,那十三个小夷国,实力就更弱了。基本只有三五县之地,甚至只有一县之地,民最多不过十万,少则可能只有一两万。

  就如眼前两位使者的师宗、弥鹿两国,师宗有四县之地,八万国民。弥鹿国少些,只有三县之地,七万国民。

  两国倾力动员之下,也只能出一两万兵,是实打实的小国了。

  而这两国,就处在大长和国东部,属于乌蛮这个方国管控。

  这么一番算下来,西南夷那边的情况,也就清晰很多了。

  整个大长和国,或者说还要加上大理、南诏两国,本质上就是大部落管中等部落,然后中等部落管小部落,这么一层一层管下去的分封体系。

  正常来说,这种层层分封的体系,只要最上层不出问题,还是很稳固的。

  但这只是正常情况下。

  世事无常,风云变化,天下哪有一成不变的事情呢?

  就在前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乌蛮国主在每年末的例行朝会上,没有前往大长和国的首都香城朝见,然后也没派使者前来解释,到底怎么回事。

  等大长和国派使者前去问责的时候,更是受到了乌蛮国主的羞辱,宣称乌蛮国从此以后,就脱离大长和国。

  从此岭东七国,自成一体。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叛逆行为,身为昆海地区霸主的大长河国能忍?

  这自然是不能忍的。

  所以大长和国果断发兵,派出了两万精锐,同时召集了各附属国,凑齐了十万兵马,前往讨伐乌蛮国。

  以此雄兵,大长和国自信,小小乌蛮,是绝对抵挡不了的。

  然后……

  然后惊人的消息传回了香城。

  派去征讨乌蛮的十万大军,在曲扼川大败,全军近乎覆没,只有数千残兵逃了回来。

  这些残兵带回来的消息是,乌蛮国那边,竟然有一位先天宗师。而且南边的弄栋国,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和乌蛮国里应外合,在战场上,当场背刺反水。

  正是因为先天宗师的出现,还有弄栋国的反水,才导致讨伐大军的如此大败。

  而更让大长和国难受的是,在乌蛮、弄栋两国合流之后,已经凑出了十万大军,此时更是有一位先天宗师率领。

  反观他们这边,十万大军尽没,香城虽然还有一万精兵,直属的十一个小国也还听命,会川态度还算恭谨。

  但即便算上这些,在先前惨败之后,大长和国最多也只能凑出十万兵马了。

  就算算上王族的那位先天宗师,实力也最多与叛军齐平。

  两边纠缠之下,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于是战事,就这么旷日持久的持续了下去。

  一直从去年年末打到了现如今,整整一年多过去了,也没见个完结时候。

  这种情况下,大长和国、乌蛮、弄栋这些大国还好说,他们底子厚,还撑得住。

  可像师宗、弥鹿这些小国,却维持不下去了。

  原本太平时候,他们就需要向乌蛮、大长和两个宗主国进贡,双层剥削之下,压力也就很大了。

  一年忙活到头,也剩不下多少钱粮。

  此时打了一年,国内出兵出人、出钱出粮,没见到什么收获不说,还耽搁了耕种采集、狩猎放牧。

  这等大出血下,自然叫苦不迭,生出了谋求它路的念头。

  正巧。

  大长和国的统治区域,便处在洞庭和西川两郡的包夹之间,同时还有一部分和郁林郡相接,算是直面东扬人的夷人国家了。

  而师宗、弥鹿两国,又处在这东边的东边,位置就紧邻着洞庭郡的邵阳府,平时也没少和邵阳府的东扬人交易往来。

  所以在听说了大楚国建立,甚至逼退了东扬人的天子,竟有着这等威名实力之后。

  它二国便生出了内附的心思。

  于是便有了眼前的使者到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诸天长生从笑傲开始 做太平犬也有错吗 我捡到了系统,我就是不用 一品丹仙在线阅读 寂夜起源 修仙世界里的头铁武夫 一品丹仙免费在线阅读 一品丹仙正版 一品丹仙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洪荒有点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