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163章 钱花光了

第163章 钱花光了(1 / 1)

泰昌元年六月,辽东夏收开始,各屯堡忙成一片。  抚顺等地中断多年的马市终于恢复,来自叶赫蒙古的马商恢复与汉人交易,源源不断向开原供应马匹。  有明一代,朝廷重视马政,为得到优良战马,朝廷在民间建立代官养马的制度。  明初战事频繁,这种制度无法解决战马奇缺的局面,于是就有了朝贡贸易。  明代对少数民族采取招抚政策,凡来朝贡马匹者,皆给予重赏。因此各部族朝贡马匹者络绎不绝。  朝廷为方便交易,特在开原、抚顺、清河等地设立马市,并设马市官专门管理。  ~~~~  发展骑兵需要大量战马,运输物资需要杂马,五千战马只够骑兵营骑用,必须继续买马。  恢复马市,不仅能获得更多马匹,也可加强开原与外番联系。  于是,商会将粮食布匹运往贸易点,与外番交易,换成战马。  按战马品质划分,可分为上上马、上马、中马、下马、马驹五种。  萨尔浒战前,蒙古人卖给建州的战马,多为上马,卖给明朝的,则是下马。  当然,辽东市马官心照不宣的将下马,按照上马价格报给朝廷。  平辽侯废除马市官职位,让民政负责战马交易,骑兵营与中军卫队派人监督,杜绝贪污受贿的可能。  马价如下:上上马值米八石,丝绸八匹,上马值米五石,丝绸五匹,中马三石,下马一石。  平辽侯在军费投入上从不吝啬。为吸纳优良战马,开原民政官给出的价格颇为厚道。  此外,前往开原、抚顺、清河、宽甸等地贸易的外番商人,食宿费用由当地官员负责。  在诸多让利措施的刺激下,马商们纷纷将优质战马带来开原交易。  新义州的马商,甚至将大宛马走私贩卖到宽甸。  袁崇焕胆子够肥,对那些铤而走险的朝鲜马贩子,来者不拒。  历史上,朝鲜一直为大明供给战马。  明初,朱元璋效仿元朝,利用其附属国关系,三番五次派使臣去朝鲜索要马匹,直到景泰元年才结束,据统计,朝鲜累计为明朝提供七万多匹战马。  交易大都是和买进行(公平公正两厢情愿交易)。  以刘招孙目前实力,还不能像朱元璋那样霸气,一下子买那么多。  好在外番供应战马已能满足开原所需。  整个上半年,民政与科尔沁、土默特、朵颜、叶赫等部落交易各类战马共计八千匹。  上上马、上马两千匹,中马三千匹,下马与马驹三千匹。  开原与外番贸易的原则是,务使开原有利,而夷人不亏。  骑兵营的扩张同步进行。  辽民之中,骑术精湛者不在少数,刘招孙在数万流民中,遴选出会骑马的一千二百人,编入骑兵营。加上投靠而来的部分蒙古牧民,三四月份新增骑兵两千,骑兵总兵力达到四千骑。  盲目扩张需要付出代价。以开原现在的财力,养活四千精骑,已经是极限了。  前几次大战太过惨烈,伤亡惨重,平辽侯总觉得自己兵太少。  哪怕现在财力不济,也要硬着头皮扩军。  康应乾对这种无度扩张的做法很不赞同,仓库中储备的几万匹布匹被民政官员们全部搬空,被换成了战马和骡子。  更让康应乾恼怒的是,粮仓数十万石粮食,被“辽东贸易公司”一车车贩运到蒙古、叶赫、朝鲜,以及蓟镇的满桂,换了人参、貂皮、松子、木耳、东珠,一车车运回来。  民政官员们信誓旦旦保证,说他们打通了浙江福建商路,等到把货物运到南方,换成蔗糖、茶叶、丝绸,瓷器运回来,有五倍以上的利润。  康应乾对南货贸易不了解。不过,老康知道,泰昌皇帝赏给刘总兵的六十万两银子,早被挥霍一空了。  单是给朝鲜三岛建造大船,就花了八万两,果然是大手笔。  战兵营、骑兵营、水师、情报局,朝鲜矿场,所有地方都要花钱。  半年不到,总共一百二十万两银子竟然花光,要不了多久,战兵月饷估计都发不出来了。  刘招孙身边众人,不管钱,只管花钱。  乔一琦宋应星等人,对刘总兵唯命是从,生怕开原扩张还不够迅速。  茅元仪带着工坊众工匠,这段时日开始鼓弄什么步兵野战炮,不用说又是花费重金,他们隔三差五就来找康应乾要钱,比债主还要心急。  宋应星的主要精力转到战船设计上,按照平辽侯指示,他正在想方设法改进福船,刘招孙照着前世在游戏设计中画过的战舰草图,努力回忆着画了几幅,交给宋应星研究。  康应乾在山东做过五年海防道,对战船颇有了解,他来拜访宋应星,见案头密密麻麻都是草图,随手抽出一张,见画着造型奇怪的战船,与普通福船鸟船都不一样。  后桅的三角帆变成斜桁帆,艏斜桅上桅、艏斜桅横帆都被取消。老康瞠目结舌,原来船还可以这样造。屁股的尾楼更低,炮甲板更平。  宋应星解释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装备更大的火炮。  这将是未来辽东水师的主力舰,刘总兵计划先造个五艘出来。  “看起来比福船和鸟船更牢靠,不知要花多少银子?宋知州,茅元仪这败家子,上个月单是铸造火炮就花了五万两,你可不要学他,要省着点,多快好省建设水军,实不相瞒,刘总兵最近手头紧的很。”

宋应星头也不抬,只是拿着矩尺修改草图:  “平辽侯前日给了预算,十二艘战舰,一万八千两一艘。”

“啥?多少?”

“一万八千两,不连水手开支····”  康应乾无语。  ~~~~  茅元仪宋应星还算规矩做事,相比之下,袁都察在宽甸边境,也简直就是在胡作非为。  他不仅纵容义州走私战马,还主动招纳朝鲜人入境,不管来人是走投无路的农民还是亡命徒。  袁都察来者不拒。  等这些朝鲜人进入宽甸,宽甸民政官转手就将其编入屯堡,立即宣布对他们免租两年,朝鲜人立即变为受平辽侯保护的开原百姓。  仅仅是在四月间,义州便有八百多百姓偷渡过江,摇身一变,成为宽甸子民。这样公然挖墙脚的行为,惹得朝鲜国王很不高兴。  李倧三番五次派官员过江索要流民,袁崇焕只是象征性交出几个逃犯,之后就装聋作哑,推说这些人只是从宽甸过境,下落不明,估计是投靠后金去了,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袁崇焕只管挖坑不管埋,疯狂招募流民,至于耕牛和种子农具什么的,全都派人找刘总兵要。平辽侯也从不推辞,宽甸要多少就给多少,见宽甸特区有粮食有青楼,有屯堡有赌坊,更多的流民朝那边聚拢,据说六月间还来了船倭国水手,说要在宽甸定居····  于是袁崇焕的钱越花越多。  康应乾得知此事后久久无语。  “一群疯子!”

他现在若让这群疯子再这样胡闹下去,不等奢安之乱爆发,他的钱袋子就要先爆发了。  六月底的一天,康应乾拎了两盒茶叶,亲自到总兵府,准备和平辽侯好好聊聊,让他先缓一缓暴兵速度。  具体来说,便是停止招募流民,停止扩建新军,停止建造战船和火炮,否则,今年冬天,大家都要去喝西北风。  好巧不巧,刘总兵正和妻妾吃饭,桌子上三四盘菜肴,刘招孙满脸微笑,让锦儿端来张椅子,招呼康应乾吃粽子。  “夫人亲自包的,红豆馅,红豆生南国,什么最相思,康巡按是江南人,辽东难得吃到粽子,快来尝一口。”

康应乾把拎来的粽子扔给胖丫鬟,瞟了眼桌子上菜肴,都是些粗茶淡饭,没有酒。  “既是平辽侯家宴,下官就不凑热闹了。”

金虞姬生性最是好客,哪里肯让康监军走,硬拉着让他坐下。  刘招孙笑道:“什么家宴不家宴,本官粗人一个,不讲究这些,只是刚刚戒酒,今日无花无酒,委屈康监军了。”

他搓着双手,瞥见康应乾两鬓的白发增添几根,不由为这老头担忧。  “康监军要爱惜身子,开原不能没有你啊。”

他大致也猜到老头子过来是要说什么。  “康监军为开原大业,操劳过度,早生白发,本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以后等平定西南,康监军若想去四川,也是可以的。”

咬了口的粽子忽然掉在碗里,康应乾眉头闪过得意之色,旋即换成平静的表情。  “上次说到山东,平辽侯可是注意,这西南嘛,不必去了,以后再说。”

眼下袁崇焕被分到宽甸,吴阿衡被分到朝鲜,乔一琦要去清河。  和辽东小城相比,康应乾得到的却是整个西南。这样的安排,确实符合他从龙第一功臣的地位。  “初见平辽侯时,便知你非池中之物,短短一年,已是辽东之主,若非承接天命,焉能如此?”

“待平定西南,土司都不能留,到时改土归流,还需康监军这样的大才去支持才行。”

康应乾谦虚几句,已忘了自己这趟来的目的。  “这些时日,本官花钱大方了一些,就等着西南平叛,”  金虞姬最先吃完,懒得听这些枯燥的形势分析,回书房看她的话本小说,杨青儿则拿出账簿帮夫君清点账目。  芍药和锦儿上来收拾碗筷,端上茶水,然后退了下去。  正厅里只剩两人。  听平辽侯说到花钱,康应乾窝着火给他算了笔账。  按照骑兵营眼前的训练强度,粮饷、马料,铠甲、火药,各种消耗叠加折算成白银,每骑每月要花费至少十两银子。单是这四千骑兵,每月就要消耗四万两银子。  “刘总兵,战兵超过八千,戚金还在天天招人,你到底要养多少兵啊?”

康应乾掐着手指,算了好一会儿,也没算清四个千总部每月到底要花多少两银子。  刘招孙从旁边茶几上拿起本账簿,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工整的小楷,是夫人杨青儿留下的。  “刘招孙养兵,多多益善!哈哈哈!”

说罢,他指着账本,一笔笔对着给康应乾分析道:“军服、长枪、腰刀、粮草、火铳、火药、铠甲、椰瓢钲带、汤药,林林总总加上兵饷,战兵每月消耗四两银子,八千战兵,刚好也是四万两。”

康应乾听罢,瞠目结舌,没想到,单是骑兵步兵,每月就消耗八万两银子,还不说朝鲜那边的水师·······  “军队是个吞金兽,没办法,商社半年挣了六万两银子,都填进去了,还需要更多的战兵和骑兵,至少上万骑,不能停。”

“如果实在发不了兵饷,还是先找乔监军和杨经略先借一些吧,对了,我岳父在天津如何了?”

康应乾无语,懒得回答平辽侯。  ~~~~~  六月很快过去,西南土司仍旧风平浪静,秦建勋发回情报说,奢崇明在重庆规矩的很,一点造反的迹象都没有。  七月初,辽东更加炎热,从文登、烟台等地浮海到辽南的流民越来越多。  山东,隐隐有大事发生。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乱世武夫 超品姑爷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父皇,请退位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