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来到明末当皇帝 > 第二百四十四章:文化征服

第二百四十四章:文化征服(1 / 1)

第九代祖师。吴县木渎(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号八不道人,晚号蕅益老人。由于晚年居灵峰(今浙江安吉县)建寺、创社、著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在这个世界中由于许皓的影响,他来到了报恩寺担任住持,想必其接下来的人生也将发生改变。道长是现在龙虎山正一教的第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在许皓建立中华帝国后延续了明朝的政策,由正一天师代管全国道教。张洪任——(1616—1667)字汉基,清初正一派第五十三代天师,五十二代天师之从子。据《补天师世家》载,自幼好道术,精通文典秘笈。顺治八年(1651年)袭位,十二年(1655年)进京入觐。当时疯传外藩有妖为害,上命驱除之,打藮非常成功,康熙奖励丰厚。康熙六年(1667年)羽化,享年五十二岁。说起来这个世界中的张洪任的天师之位还是许皓册封的。他的上一代天师,也就是张洪任的父亲第五十二代天师张应京在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入觐,适逢皇子染疾,天师为皇子祈禳而愈,赏赐优渥。但还归途中,抵扬州琼花观时羽化。由于历代天师都是由皇帝册封,所以正一教打算上书让崇祯皇帝册封张应京从子张洪任为第五十三代天师。但由于当时正值明末战乱,册封文书就一直没有下来。而后崇祯吊死在煤山,天下呈现出整体的三分之势。天师的册封也就被耽搁了。原本龙虎山准备向南明皇帝上书让其册封,但后面发生的事让他们册封之事中道而止。那就是许皓在南京建国,而后以席卷之势统一北方,并且南方的大明还有两个皇帝在争道统。使得龙虎山不得不考虑是否要倒向大明。在许皓统一北方后,这时明眼人都知道南北必将有一战。但大明明显不是北方的中华对手。所以他们等到了华军占领了江西之后,张洪任才带人前往南京入觐。许皓也接受了他们的入觐,将张洪任封为第五十三代天师。但其特权上却大打折扣,只有在宗教上有些特权,在其他方面全部都是和普通的中华帝国人民一样的权利。最后一人是中宫育部尚书,这多尔衮早就认识,所以不用多做介绍。、将蕅益智旭和张洪任叫来的主要目的不是由于多尔衮的事,而是有另外的事。但由于多尔衮的到来,许皓索性就先处理多尔衮的事。两人看见多尔衮,也有些疑惑,于是许皓对他们说道:“两位大师不用怀疑,今天找两位不是朕找你们而是这位东清王找你们。”

虽然多尔衮也一脸懵逼,但还是亲切地和两位握手,并向两位发出邀请。早招呼三人坐下之后,许皓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今天找三位来,就是要帮助东清王解决日本的问题。”

“主要是想要请法师和道长派遣弟子前往日本宣扬佛法和道义,将日本的民众引入正途。曾尚书也派遣一批学子前往日本任教,教授其说汉语写汉字。”

当这三人和多尔衮听完许皓的安排后,他们直接倒吸一口凉气,这是要灭其种族,毁其文化啊。要是真的按照皇帝的说法进行下去,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让日本人不知道其为什么是日本人了。虽然他们都很震惊许皓的安排,但并没有一人反对,就连一直将仁慈挂在嘴边的佛教也没有反对。毕竟这是宣扬佛法的时候,怎么能反对呢。但作为正一教天师的张洪任却显得兴趣平平。难怪道教在官方支持的情况下还是干不过佛教,这与世无争,爱信信,不信滚的态度就使得其扩张性就高不起来。但对于皇帝的安排他也不敢拒绝。听到许皓说出这个安排的时候,多尔衮一下就明白皇帝说的第二步是什么了。也清楚了怎样才能防止其反弹,让其自然地归入自己的统治。只要将许皓的安排进行下去,那么日本人早晚就会变成华人,亦或者清人。到时他们早就不知道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种族。而自己的统治又会让其过上更好的生活,当然就不会有反抗之心。毕竟人是善忘了,自己没有经历的事情都不太容易相信。见他们都没有反对自己的安排,许皓继续对他们说道:“除了弘扬宗教,教授汉字之外还要对历史进行书写。”

“只有在历史上找到源头,才能更加容易地让他们相信,我们所说的一切。”

听许皓说到这里,四人又有一些疑惑了,这日本时代孤悬海外,怎么将其历史进行改写呢?“陛下,这日本孤悬海外,怎么才能让臣的统治变为正统呢?”

多尔衮疑惑地问道。毕竟他在这上面吃了太多的亏了,日本的天皇和幕府一直在宣扬自己是入侵者。但自己找不到任何的理由来反驳他们,毕竟他实在无法将自己一个出生在辽东的满人,说成是日本的亲戚。“不知各位可听说过秦朝徐福的故事?”

许皓一脸邪笑的向四人问道。“陛下说的可是徐福带领五百童男童女出海为秦始皇求不死仙丹的故事?”

曾化龙问道。“不错。”

这下众人一下就知道怎么对日本进行编撰历史了。多尔衮直接就跳了起来,十分高兴地向许皓拜谢道:“陛下隆恩,臣没齿难忘。”

经过许皓的提醒,多尔衮一下就知道怎么来阐述自己的正统性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超品姑爷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乱世武夫 父皇,请退位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