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神都锦绣 > 517-第五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四)

517-第五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四)(1 / 1)

大唐朝堂上,聪明人可不止一两个。  “中书令”李义府,被人私下称“李猫”,足见其狡智。  可如今,他的日子很不好过,倒不是失去了圣宠,而是因为“太贪”。  位列宰相,又是“废王立武”一事上最初发声的“功臣”,无论皇帝还是皇后,对其都很欣赏,视为“信臣”,大事小事上,诸多纵容。致使李义府胆子越来越大,手越伸越长。  在朝廷官员任免,以及举荐官员等方面,大肆收受贿赂,甚至于发展到主动索要钱财地步。  事多了,太过了,当然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尤其是和他向来不对付的杜正伦回朝任职后,更是屡次三番在皇帝面前“弹劾”,而且举有实证。  虽然皇帝隐而不发,但李义府感觉到,皇帝对自己已渐有不满,指不定哪天触怒圣颜,就得罢官回家了。  因此,李义府一直都想等冯宝回来后,向其请教应对之策,哪怕当不成宰相,换一个官做也是可以的。  可偏偏出了冯、谢互殴,一起辞官这事,李义府甚感意外,同时心里疑惑丛生。  李义府是大唐官员里和冯宝接触比较多的一个人,所以他对冯宝还比较了解,虽说为了一个女子出头,这事冯宝肯定干的出来,但那也得看对方是谁。  谢岩可不是普通人。  在私,他们是同窗,在公,是上官,于公于私,那都是以下犯上,只要脑子但凡正常点的人,都不会这么干,可冯宝还偏偏干了,而且还扬言,做谢岩“一生的对手”!  那这事儿就有点儿怪了。  对手可不是敌人,通常而言,是指两个人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攻讦,但又稍留有余地那种。  可为什么要这样呢?彼此亲密无间,共同步入人臣巅峰,不是更好吗?  “不对!”

想到这里的时候,李义府突然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两个关系非常好的人,同时出任朝中要职,且位高权重的时候,无论是谁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恐怕都不会安稳。  “是了!一定如此!”

李义府感觉自己找到了问题所在。  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想下去,李义府越来越觉得自己想的没错!谢岩和冯宝两个人,应该是当众演了一出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皇帝安心,让一众朝臣放心。  可是,李义府又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因为眼下他们两个人的官职,还远远到不了那个程度,还有,他们并非在朝中任职,作为地方官员,那个影响力实在太小了。  这有问题,那又不对,到底又会是怎样一回事呢?  尽管李义府百思不得其解,但并不妨碍他肯定谢、冯二人辞官一事并不如表面看起来简单。  几经思量,李义府自己得出一个结论——即不管他们二人日后之间真实如何,至少在明面上,和过去大为不同。  既然如此,李义府感觉到自己的机会又来了。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原因倒也简单,甭管是什么样的对手,势均力敌才最要紧。  谢岩受皇帝提携,乃当之无愧的天子信臣。仅此一条,胜过官职爵位。而冯宝,同样才学过人,功勋卓著,可在皇帝心里的分量,却远不如谢岩,那么,真要是成为“对手”,自然需要“盟友”,或者一些合作者,李义府认为,凭自己的地位,以及与冯宝的交情,无论合作还是联盟,都是不二人选。  虽说李义府是位极人臣的宰相,但眼下现实情形,留给他的时间真不多了,而谢、冯二人冲突一事,又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朝堂,那么,提前选择站位,就是一个必须的事,李义府相信,冯宝一旦接受这种联盟,必定会想办法解决自己目前的困境。  因为,即为盟友,相互间解决困难,乃理所应当之事。  既然打定主意,那自然就得付于行动。  次日,早朝之上。  皇帝李治在议政之后,先是告知众臣:“本朝大军克‘泗沘’,俘‘百济义慈王’,受降‘百济新王泰’,至此,世无‘百济国’矣。”

一众朝臣那自然是贺喜连连……  稍后,李治再道:“神丘道正副两位大总管,皆因故请辞,众卿家以为如何?”

谢、冯之事,朝臣们大体上都知道,只是谁也没想到皇帝这么快就拿出来商议。  短暂沉寂后,一名官员出班上奏道:“启奏陛下,大军在外,不可无将领统率,两位大总管因私废公,实属置国事于不顾,应予问罪。”

“此言差矣!”

另有官员出班禀道:“两位大总管渡海平‘百济’,是为大功也,怎可轻言问罪?况,两位大总管请辞之际,亦有‘平辽策书’呈上,足可见‘心有国事’,何来‘废公’之说。”

“吴御史所言极是。”

又有官员出班道:“陛下,微臣以为,是功是过,可日后商议,当务之急,实为大总管一职,属何人?”

“善也!”

李治微微颔首,道:“军中不可一日无帅,谢、冯二位卿家既因故无法统军,召回便是。”

“陛下,万万不可!”

“杜卿家,缘何不可?”

李治向出班谏言的杜正伦问道。  “启奏陛下。”

杜正伦行礼道:“以区区三万大军攻克一国,非勇冠三军者不可为也,轻易主帅,当动摇军心,不可取也,老臣以为,召回冯安抚使即可。”

杜正伦的意思非常明确,既然两个人有矛盾,那就弄回来一个。  这个做法,李治并非没有想过,在他想来,要召回那也是谢岩,毕竟其大婚之日早已定下,而且按照最初的军略,大军立足“百济”,至“新罗”撤军即可完事,真正的大战,当于明年开启,谢岩有足够时间回乡完婚。  可谁知道,他们居然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灭了“百济”,而且会在军前为当年那桩婚事,大闹起来,以至于到了如此地步。  有一点,李治很清楚,单独召回谢岩,并不合适,因为从冯宝当初突然南下一事中,即可看出其率性而为,并不在意官职爵位,如果让其独领大军,搞不好会是一个无功无过的结局,而如此一来,谁还不好指责,毕竟战争中,各种意外太多了。  再者,谢、冯二人呈上的策书中,各有详尽军略,李治看得出来,他们都写的很用心,而且非常实用,基本上只要照做,不出大错就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换一位统帅,也不无不可。  正因为李治心里多少有了主意,故而没有对杜正伦的谏言表态,而是侧首望向“英国公”李绩,问:“英公以为,如何?”

“陛下,老臣无异议。然据老臣揣测,两位大总管当有举荐接任者,不知为何人?”

李绩恭声而道。  “水师副都督,贺兰敏之。”

“哦——甚好,甚好!”

看着李绩频频颔首的模样,杜正伦忍不住道:“英公,贺兰都督并无从军经历,亦无功勋可言,独领大军,老夫以为,不妥。”

“非也。”

李绩回道:“‘神丘道’所属大军,过半出自水师,都督卸任,副都督继任,乃惯例,有何不妥?”

“然军中精锐出自‘羽林左卫’与‘卫岗乡’。”

杜正伦言下之意,那就是担心贺兰敏之镇不住。  “陛下,臣附议英公所奏。”

李义府适时出班,行礼而道:“召回两位大总管一事,当由陛下圣裁,后继主帅一职,贺兰都督足可胜任。”

“哦,何故?”

李治淡淡问道。  “回陛下,据臣所知,贺兰都督过往于‘皇家学堂’进学兵法,深明奥义,后随冯都督出海远航,自熟知水师上下,况‘羽林左卫’与‘卫岗乡’府兵,从军械到战法,一脉相承,非熟悉者难以统率,贺兰都督久随冯都督征战,自是明了,故臣以为,两位大总管之举荐,甚为得当。”

李治尽管在表面上未置可否,但心里还是很认同李义府的说法。当然,中间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即武皇后那也是大力举荐。  有一件事,李治并不知道。  冯宝托王福来私下给武皇后递了一句话:“有‘火药’为凭,天下无城可守。”

虽然有关“火药”的事情,谢岩和冯宝都在策书里提过,但是冯宝单独告之武皇后,那里面的意思可就多了。  首先,是“示好”,这个很容易理解,武皇后过往也有此意;其次是明确一件事,即贺兰敏之如果能够继任大总管,几乎没有什么风险,毕竟有“火药”的存在,那就没有攻不下的城池;最后一层意思,那就是希望武皇后进言皇帝,将自己召回。  不管怎么说,他们两个人不回来,贺兰敏之也不可能成为大总管。  正因为如此,在昨晚,帝后闲话时,武皇后极力举荐贺兰敏之。  李治当时虽未表态,不过武皇后看得出来,此事八九不离十。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父皇,请退位 乱世武夫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