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172章 一勺烩

第172章 一勺烩(1 / 1)

去年李自成南下,主要是一为在大别山开辟根据地,二为找粮找钱,顺便去跟梅之焕打个招呼,至于襄阳城里的财富,捎带手能拿到更好,拿不到也无所谓。结果天地会匆忙间起兵把事情办砸了。  最后李自成只能非常不要脸的威胁要把嘉靖皇帝他爹挫骨扬灰才救出被俘的天地会众。愁死个人!  之后舵主米二娃重建天地会,虽然低调了很多,但在刘芳亮的协助下实力却蹭蹭暴涨。如果再做一次内应,拿下襄阳并守住十天半个月没啥大问题。  可是这次李自成却不让他们动手。  形势变了。  此时朝廷那边早已先后收到王铎、吴惟华等人报上去的消息,对于旅顺总兵的处置问题争吵一番后也定下来了。  前头回到京城的张春已经对大顺实力有了些认知,他当然不会再坚持让大明跟鞑子议和,同时反对让短毛清剿其他流寇,认为很可能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再次酿出大乱。  老张向皇上提议给短毛封个辽阳侯之类的爵位,从辽镇粮饷中拨出一百万给短毛,让他永镇辽东。同时调遣祖大寿、吴襄带两万辽军驻在辽阳,牵制短毛。如此一来不只辽东安稳了,辽西又能节省百万粮饷,双赢。  等朝廷解决完关内流寇,腾出手来后再一揽子解决关外问题。  老张还说洪承畴可以挽救一下,不如趁机命他为辽东总督,以分短毛权利。  崇祯本来就对丧师辱国的张春没好感,一提到老洪,更是暴跳如雷说那个兔崽子绝对不能宽宥。  对于旅顺总兵的问题,朝廷上上下下各方势力争论了一个月。  但是总的来说李总兵在辽东重创建奴实打实的功劳谁都不能抹杀,所以对老李以安抚为主。  可是皇上既不愿意让短毛当个辽阳侯,也不想让他出任辽东总督,所谓的安抚就是朝廷决议拨银四十万,拨粮草十万,要李总兵再立新功,三个月剿灭流贼。  银子有十万是从内库所出,剩下是从辽饷中扣出来的,而且并不是只供给李自成的队伍,宁锦山海关三万辽兵做为友军也会南下剿贼,他们的饷银包含在内。  粮草更加令人无语,居然是用上党以及怀庆、卫辉的田赋顶账,朝廷果然慷慨大方。等于一颗米没出。  朱由检还搞了些小动作,已经派人去辽东拉拢袁宗第、谷可成、刘宗敏、焦得名等人,各授参将、游击等官职。还交待东江总兵黄龙要提防那帮人。  至于洪承畴,朝廷只是暗地里让他戴罪立功,以观后效,许诺说将来还是有可能官复原职的。  双方都在互挖墙脚。  李自成这边挖的不太成功,前头以为拉拢了内阁首辅温体仁下水,最近才收到消息说压根不是那回事。送出去的好处都被老温的亲戚、管家之类私吞了,首辅老爷本人只对权利有兴趣,并不贪图身外之物。令人无语!  另外王铎活动一番也没入阁,不过算是升官了,调任南京兵部侍郎,但并不去赴任而是直接跟着辽军南下监督短毛剿贼。  因为朝廷又收到大别山里冲出一股贼寇攻城掠地的消息,只是还没闹清楚对方来历。  那边离南京和凤阳都是三百里左右,实在要命,所以李自成刚接到的命令是先去剿灭刘芳亮。  短毛给朝廷的回信是百万饷银到账之时就是他出兵之日,不给钱打个毛线仗!至于怀庆、卫辉的田赋都消耗在辽东了,而且还拉了百万饥荒,李自成吃点亏就不跟朝廷多算账了,但要让他去剿贼必须实打实的给二十万石粮草。  坐等朝廷决议。  这样一来,李过就不好直接打襄阳了。刘芳亮那是隐藏的好,李过要是带着上万兵马加民夫从怀庆南下攻城可就太明显了,说不过去。  因此李自成更改了计划,不光是图那百万粮饷,这次趁机会还要把大明的数万机动兵力全部一勺烩。  他认为顺军已经有足够实力可以做到这一点了。  难处在于,要是陕西农民军们不愿意配合,那就有些麻烦。  总之先把预案做好,不行就打个时间差,把官军和流贼一股脑全解决掉。  ……  孟津城内,知县张尔葆掐着时间等到了大统领的回信——“老张赶快来,等你主持大局。”

张养默原本想着就地歇一晚,明早再走,这下可不敢耽误了,饭都没工夫吃,揣了几个白面馍馍急匆匆就要上路。  徐骥等人一商议,大统领虽然是给张尚书回的信,但自己这帮同行之人要是多耽搁一天未免不敬,只好跟着匆匆上路。  众人出了城刚走到黄河边才发现这里戒严了。  大顺地方戍卫军把持着浮桥,岸边还聚了十来个等待过桥的民人。至于明军,则很识相的隔着一里地远远的围观。  张养默一打听,原来是要过兵,想过桥要稍等一会儿。  不多时,桥上走来一队人马。  李过麾下的营长王得仁带着一哨先遣队过河南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秋收过后怀庆屯粮不少,但顺军就食于敌的好风格仍然要继续发扬。王得仁此行除了开路还担负着打粮任务。  河南明军主力此时跟着巡抚陈必谦在卢氏县防备陕西农民军东进,等他收到顺军南下的消息,李过还可以说是朝廷让旅顺总兵去剿贼。至于沿途打粮的解释问题,朝廷又不给拨,那就只好跟其他明军一样做法了。大家见怪不怪。无非是明军从小民手里抠,顺军找大户化缘。  傍晚时分,张养默一行顺利过了黄河,终于甩脱了马匹和轿子,坐上了难得一见的公交车。  早前李自成有打算在大顺治下的府县全部铺装水泥路,结果一算成本,靠,玩不起。  产水泥的旋窑这东西是1885年出现的,结构简单,本身并没有什么难度。大致上就是一个平躺但是略为倾斜的管子,内衬耐火砖,进行缓慢的旋转烘烤。  旋窑真正的问题是材质和动力这两处。  内衬的耐火砖比较好解决,问题是外面那个管子。铸铁的耐温度不够,熟铁难以作这么大的管子,直到平炉钢出现才告解决。当然,管子还是铸造的,所以成本不低。至于卷轧钢板暂时不要考虑了。  旋窑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动力了。既然是旋窑就需要旋转,就得要有动力。水力可以,但是一来不够稳定,二来窑一大就有些不够力。要等点出蒸汽机的科技树才算大功告成。  大顺可以做一个小型旋窑进行工艺测试,但生产大型的商用版本就有些不给力了。  旋窑生产水泥效率相当于原本立窑的6倍,成本还降到1/3。既然弄不出来,现在水泥价格就高了。  所以尽管水泥公路非常好使,但是铺不起。打个比方,铺设一条6米宽20公分厚的双车道水泥路面,每公里材料成本大约5000两银子,其中八成以上都是水泥成本。用不起。  不过仿造铁路轨道铺一条较宽的水泥轨路就节省多了,用木枕的双车道复线每公里造价大约三百六十两银子,完全可以负担的起。以当前的畜力车载重情况看,路面用三十年没问题,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水泥路的效率单用马拉车计,为一般土路的5倍,是传统三合土路的2.5倍。而且可以全天候使用,不像土路万一泥泞就拉胯了。  至于造真正的铁路,暂时不要想了,水泥轨路已经足够用。  这种水泥路也只能保证县县通,铺到一般的乡镇和村里不划算,除非是那种货运量较大的水陆码头。  张养默等人过了黄河时公交车已经停运,好在车站还提供包车服务。  由两头骡子牵引的四轮车像是加长版的轿子,有顶有门居然还有玻璃窗,可以搭载十六个乘客,座位上方还有行礼架。  众人看的啧啧称奇。连张养默都忍不住前前后后里里外外仔细研究了一番公交车,连连感慨大顺真是日新月异。  平时到孟县二十多里路程每张车票只需两文钱,但包车直接涨到两圆钱。  徐骥等阔佬还带了仆人,一辆公交车坐不下,原本打算让仆人步行,后来一想大顺要求人人平等,进了人家地盘还是别来这套了。何况反正此行全是沈廷扬掏钱。  两辆骡车前后脚驶出车站,走在水泥路上即平又快还稳。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父皇,请退位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