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七任老大宋哲宗赵煦是1085-1100年在位,虽然在位达15年之久,但是只活了25岁,虽有大志可惜命短,连个儿子都没有留下,于是向太后就强行立了哲宗的异母弟弟端王赵佶。按照封建礼法,这个皇位本来轮不到端王赵佶的,他是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还不是太后生的嫡子,年龄上他没有申王大,血缘上又没有简王近,除了会风花雪月,政治上相当于白痴,当时被宰相章惇评价为“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的他又是为什么得到了向太后和一干权臣的支持的,总是让人感觉里面有不可见人的猫儿腻。说到底,徽宗的皇位来得终究是不合礼法,行祖宗之意也好,兄终弟及也罢,怎么也得搞来一个冠冕堂皇的、说得过去的理由掩住天下的悠悠众口,这就为他以后的崇道埋下了伏笔。要说这位徽宗除了不会当皇帝,诸事皆能:书法一绝,一手瘦金体艺术价值极高;擅长于花鸟画,尤其是鹰和鹤,自成院体;喜欢体育运动,特别爱踢足球,当然那时候是叫蹴鞠;喜好诗词,传世宋词颇有李煜之风……奈何,上天和华夏人民开了一个玩笑,偏偏把他摆到了最不擅长的工作岗位当了宋朝的皇帝。可想而知,他在位期间,内部奸臣当道不用说了,著名的六贼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把持朝纲,基本上是和《水浒》里讲的差不多,官民矛盾激化,黑暗程度自不必言,要不然也不会有方腊、宋江的起义。外部呢,不但没能把握金灭辽的大好时机想着去收复幽燕,在金国立国进而消灭了辽国后大举南侵,徽宗同样全然不当回事,以至于最后靖康之耻,父子两个打包被金人掳到了东北,直到五十四岁时死于五国城,就是现在的哈尔滨东部,至今还有五国旧城遗址。就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这位皇帝依然没有想过治理国家,一直沉迷于崇道之中,和一干权臣、太监和道士们玩起了神道设教的游戏,幻想着通过神化自身来“厌服天下”。徽宗崇道可以粗略地划分成两个阶段,1102-1110年,就是崇宁、大观时期为第一阶段,1111-1125年,政和、宣和年间为第二个阶段。徽宗虽然很早就崇道了,但是直到第一阶段他还没有过度的佞道,只是与一些道士有着密切的来往。当他还是端王的时候,有一次下朝,在太史局供职的道士郭天信神秘兮兮地拉住他的袖子,还遮住了天空对他说:“王当有天下”,弄得端王心里七上八下的,不过感觉这位道士还蛮亲切的。等到徽宗真的称帝以后,对这位预言准确的郭道长自然是青睐有加了,“不数年,至枢密都承旨、节度观察留后”,连他儿子也得到了特殊提拔。要知道,在这么多不可能,而且没有一点可能的情况下,能预测徽宗未来当皇帝,这位郭天信当真有两把刷子。那位道友可能说了,也许是他是为了巴结徽宗呢?这其实不太可能,因为后来郭天信看不惯蔡京乱国,经常借着天文异象来攻击蔡京,蔡京被罢黜很大程度上与他有关,而且郭天信最后也是因为蔡京的党羽诬告而被贬后死于广东的。当时蔡京已经又重掌相位了,听说郭天信已死,一直都不敢相信,怕这位是玩假死,不一定密谋什么手段对付他呢,所以还专门派人去开棺验视了一番,确认事实后才长出了一口气。所以,郭天信的为人应该还算正直,至少能站在蔡京的对立面上,怎么也算是一个清官了,要说他为了自己的未来提前巴结一个只会玩的端王,怎么也说不过去吧。还有一位道士叫刘混康,他也是早期与徽宗有着密切关系的道士。这位刘道士别看名字不怎么样,实际上也是位名道,上清茅山宗一脉的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一直与皇室有密切的来往,早在哲宗时期就是皇帝的座上客,哲宗还曾经给他赐号洞元通妙先生。等到徽宗上台以后,对刘混康也非常尊敬,曾经多次诏进京来帮他化解难题,每次送他走的时候,不是赐印、赐剑,就是赏下大笔的土地田产、财货宝物。据说徽宗当了皇帝以后,子嗣一直不旺,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件大事,也成了徽宗的一个心病。不久,刘混康来了,可以说是专程来为徽宗解决没儿子的难题而来的。徽宗一听大喜,赶紧请刘混康入座虚心求教:“老神仙可有办法为朕解忧?”
“陛下莫急,贫道正是为此事而来,而且已经先观风望气,推算良久,要想解决陛下的子嗣问题并不难,须用贫道的广嗣之法即可。”
徽宗自然极为高兴,而刘混康的办法的技术核心就是把宫城东北角稍加高一点。道友们易学、风水学水平应该有所提高了,东北为艮位,为幼子的位置,西北增高是为了形成砂,风水里讲究高一分为砂,砂管人丁水管财嘛,这样就是在增加子嗣的气运,当然了,细节肯定不会这么简单。据说经过风水改造,广嗣之法果然有效,因为“已而后宫占熊不绝,上甚喜”。占熊出自《诗经》,道友们应该也能猜出来,只是古人比较喜欢卖弄,意思是说后宫连连传来生儿子的好消息。也有道友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分析徽宗有如此高的才华却少子嗣,他的八字极可能是伤官透出为用神,这种命格克制子孙,所以刘混康才通过艮位加高来制伤官,这样虽然徽宗有了儿子,但江山却受到了影响。可惜刘混康死的比较早,否则应该会在徽宗子嗣问题解决了以后,及时恢复艮位的风水,这样北宋的江山就不应败得如此早了。当然了,四柱八字命理一说比较玄奇,信与不信道友自己体会,至于伤官、用神之类的术语,也不是几句话能讲明白的,有兴趣的道友可以再交流。因为屡屡为徽宗解决难题,1103年,徽宗赐刘混康为“葆真观妙先生”,又在他的老家给他修了座华丽的道观。三年后又加封“葆真观妙冲和先生”。1108年,刘混康羽化后又加封太中大夫,同期受到徽宗加封的道士还有不少,比如龙虎山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泰州有神翁之称的道士徐守信等。史料记载,徽宗和刘混康书信往来非常频繁,有记载的就有七十二封,差不多一个月一封信,刘混康羽化后,徽宗还掉了几滴伤心泪,专门下诏修建藏真观以祭祀他,还命令蔡京写了篇作文,题目是《茅山华阳先生解化之碑》,可见徽宗和刘混康的关系是何等密切了。当然,第一阶段时期,关于徽宗与道士交往的记载还有,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总之,宋徽宗对于道教还是很喜欢的,也愿意让道教发展好一点,所以,在大观元年(1107年)二月批示:道士序位在僧,女冠序在尼上,尽管如此,也只是表示他更喜欢道教罢了,还没有十分明显的政治投机的苗头。到了政和元年(1111年)以后,外有边患,内有新旧势力之争,蔡京、童贯这帮子人打着变法的旗号把持军政大权,大肆排挤异己,盘剥民财,极力迎合这位徽宗皇帝,把一个本来就昏庸的皇帝培养得愈加荒淫。要说徽宗一点也没有想着这个国家也有点冤枉他,但生活在一个只会欺下媚上的圈子里,他所能想到的只有利用道教来神化皇权,从而达到慑服人民、安定社会、威压外族的作用,梦想着那时候天下太平,外敌不敢犯边,这是多么美丽而又愚蠢的愿望啊。无论如何,今后工作的基调确定了,蔡京团队和道士组成联合工作组,共同为徽宗策划实施,开启了史上最狂热的一次佞道活动。工作小组虽然是蔡京一手组建起来的,不过他并没有凡事都亲自出马,而是由儿子蔡攸和两个道士为主力。蔡攸就不多讲了,简单介绍一下两个道士:王老志和王仔昔,这二位分别被徽宗尊称为大王先生和小王先生,徽宗手里有这小大二王,要是玩斗地主,王炸在手,倒是一手好牌啊。王老志是濮州临泉人,颇有些传奇色彩,曾经是个转运小官,后来自称得到了钟离权传授内丹仙法,也有人黑他说是有个叫花子给他吃了颗丹药后疯了,于是抛家弃子当了道士。传说他善于给人治病、卜算,“老志所居地必生花,谓之地锦”,很快就在江湖上闯出了很大名声,于是被王亶招揽过来,送给了蔡京,再推荐给了徽宗。开始时,有人向他问卜,他只是写上几句话就打发了,开始大家都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是过一段时间就发觉他写的东西十有八九都灵验,于是在首都圈子红了起来。1113年,徽宗赐他安泊处士的称号,后又加封洞微先生,1114年加封观妙明真洞微先生。眼看王老志如此得宠,朝中大臣们就纷纷登门拜访,只要让这位满意了,能够在皇帝面前无意间美言两句,就一定能够官运亨通了,所以一时间门庭若市。据说后来钟离权来找王老志,对他说不要再贪恋红尘,追求权力享受了,所以王老志便向徽宗请辞,此时大小王的地位已经被林灵素取代了,徽宗也就没有强留。王老志死后,徽宗加封他为正议大夫。王仔昔是洪州人,原来本是个儒士,后来自称在嵩山隐居时得到了许逊的传承,得授《大洞隐书豁落七元之法》,从此学会了算命,能够轻易知道你的未来,同样被蔡京招揽以后推荐给了徽宗,赐号冲隐处士。有一次徽宗派小太监来找王仔昔,说最近天旱总也不下雨,皇帝打算祈雨,请道长给画个符。第二天,小太监又来了,王仔昔掐指一算,就在符箓上写了几个字,让徽宗用符水洗洗就行了,原来他已算出徽宗哪里是祈雨,天上掉爆裂火球,只要烧不到他就不操心的人,心里怎么可能有天下百姓,他是想用符给自己的妃子治红眼病。等妃子的红眼病好了以后,徽宗大喜,加封王仔昔为通妙先生。王仔昔为人倨傲,对大小太监呼来喝去不说,还老想着当天下道门的大当家的,徽宗也不当回事,照样尊重他。不过等林灵素得宠以后,就被林灵素和太监合伙把他安排到监狱里弄死了,在这方面他的确不如大王先生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