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销雨霁,宝钗撩着额前沾湿的刘海,轻声道:“夫君,方才为何……” 李昭笑着牵起她一只手,细细把玩那一根根青葱似的手指头,笑道:“我如今好歹也见过世面了,你当我还是当初那个荣国府凤姐儿院中的小厮呢,如此急色?”
跟着他又抬手捏了捏宝钗的脸颊,说道:“再说了,便是不顾那丫鬟的感受,也不能不顾及你呀。你若不愿,我便不会动她。”
宝钗柔声道:“臣妾并非不愿,只是……” 见她又欲言又止,李昭突然笑道:“我倒不曾想因我能知道心声,就叫你这样惧怕,莫不是你心里还真骂过我?”
宝钗苦笑道:“夫君勿怪,只是此事一时还未习惯,所以……” “诶,”李昭摆了摆手,说道:“你如今与我心意相通,你若不愿我能听到你的心里话,那就在心里隔绝了便是。”
“陛下,我……”宝钗坐起来,似乎被吓到了。 李昭心里却不禁暗叹了口气,但也知道,想要用这种方式让宝钗收心不是那么容易的,宝钗知世故,但她也世故,所以她并不会愿意自己的心理完全被人知道,那样心里面全无秘密了。 何况人都有羞耻心,心里话有时候便是自己的最后一层底线,如果连这个都在别人面前暴露无遗,那还有什么意思? 哪怕是李昭,这个她将托付终身的男人,也一样不行。 她不会这么说,但她确实是这么想,也确实担心这个。 只是她不知道李昭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心声,李昭便这么说了她估计也不会信,毕竟李昭现在还有一个身份是天子,天子对后妃会完全毫无保留么? 就像对元春那边李昭就有所隐瞒,那对她为何就一定不会有呢? 在这样的顾虑下,宝钗免不了会有些畏首畏尾,甚至对这什么修仙,她现在还未完全看到好处也未必会全信,只是因为李昭这么说了,她也就只能顺从了。 李昭知道,这点唯有用时间来慢慢化解,不过就跟可卿、元春一般,因她们在自己面前的卑微顺从,反倒会让李昭这种被人需求的人格得到满足又产生愧疚,便会心生弥补之心。 当然,也只能是在其他方面弥补,所谓的感情方面,就注定只能亏欠了。 不过李昭的心虽然分成了很多份,但每一份都只对应着一个人,这或许也可以算得上是某种程度上的一心一意了吧? …… 接下来,李昭便在京城宁府与皇宫中往来穿梭,过起了自己的神仙日子。 宁国府里有秦可卿和尤三姐,后宫中更是任他采撷,只不过因为宝钗新入宫中,大家也心知肚明,他便堂而皇之的多往这蘅芜宫中跑。 而有这几位金钗榜上有名的,再加上宫中皇后、贵妃等同样因其“命格”也能与他性命双修的,这段时日他的灵力、修为再次涨得飞快。 每次将她们填满之时,自己也觉得身体十分的充盈。 不过现在他的身体,已经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再有当初那种灵力充盈到要爆炸一般的感觉了。 其实这时候他已经有一种感觉,自己仿佛随时都可以去突破那仙凡界限,去到那传说中的天界。 只是一则,他能感觉到现在还没有达到自己的极限,还可以留在这里继续进步;二来如果真地“飞升”上去的话,到时候要再下来是不是就没那么容易,只能像那一僧一道一般,又或者是宝玉、黛玉她们这样,以肉体凡胎下来历练了? 这种情况下他自然还是不会贸贸然的去尝试,反正现在也不是非去不可,此方世界并未对他产生排斥,或许是因为他身上的灵力是因这双修的阴阳二气浑然天成,并没有盲目吸取这天地间的灵气,所以才没有受到它们的抵制。 冥冥之中李昭其实已经有一些感觉,某些以前的疑问这时候他其实已经能够得到答案了,只不过他并没有兴趣去探寻,毕竟他变强的本来目的也是为了自己活得更舒坦,现在这样每日既能有温柔乡又可以不断变强不好么? 而被他带去北境的那些绣衣卫,此刻却还在回归的途中。 当雁门关大战助朝廷大军大败蒙古人后,他们便功成身退即刻返程,比传捷报的还要早一些。 不过按照李昭的吩咐,他们并没有一味的赶路,主要也是在北疆的这些日子,被李昭的安排折腾坏了,而正好李昭又是让他们分散开分批回到京城,然后又委派了他们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将沿途各路的见闻记录下来。 这一来是掩盖自己的行踪,毕竟大家都分散互不沟通,那自然也不会发现他们的回归大队里已经少了一个人。 二来却是想要借由他们的眼睛,看一看这各处官场和民生如何。 而于他们自己而言,这样没有了赶路的压力,倒也能够轻便不少。 当然也不敢真的拖延太久,所以到底还是在元宵之前都赶回了京城来——这也是李昭定的一个时间上的底线,毕竟他还等着去参加大观园省亲的保留栏目呢。 以绣衣卫的权属职能,以及身份性质,虽是凯旋,却也自然是不能像军队那样大张旗鼓的办个什么凯旋仪式,不过任务都完成了,战争也结束了,现在倒也不用再像离开的时候那样藏着掖着了。 于是等到李昭提前到了约定好的地方,将剩下的八十几人重新集结起来,然后清早入城之后,不过多久,那几十个玄衣使者穿过城门的画面便被绘声绘色地描述传开了,不及正午便已经街知巷闻。 之前他们离开的时候,没多少人知道这个事儿,毕竟这行动还是需要保密的,何况连北疆的战事情况本身都没有多少京城百姓知道,他们更对千里之外的变故没什么兴趣,只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直到之前的捷报传来,大家才知道原来朝廷在北境打赢了一场胜仗,关于战争的来龙去脉也被披露出来,一直追溯到了先前三族围猎时期。 自古以来,这正统王朝的兴兵谋伐便讲究一个师出有名,若是占着大义名分便有地利人和,同时也能堵住一些吃饱了闲着没事干的言官的嘴巴。 百姓们知道了同样会生出自豪与归属感来,也有利于民心稳定。 而关于这次战争里头绣衣卫所扮演的角色,这时候也不需要再遮掩什么了——连回来的时候都是分散的,路线也没人知道,更不用担心会被人发现。 何况除了私人恩怨,也想不通会有谁在这时候选择向他们下手,只能泄愤还可能引来注意暴露自己。 所以这次回来,就好像整个京城上下都在吟诵他们的名字,这让连月奔波的绣衣卫众人也不禁都有些志得意满起来。 李昭倒是一派淡然,原本其实没有必要这般大张旗鼓,只是他却有意为李昭的这个身份造势,那自然得风光一些。 “李百户!”
而南镇抚司那边,也得到消息赶了过来,张千户主动出迎,原本他对李昭的态度就已有了三分敬意,现在更是把自己的身段放得更低,就差没有自称下官行礼了。 毕竟绣衣卫的人虽然不清楚他们这一行到底去干些什么,却知道这一次北疆的战事他们必然是起了大作用的,而立下如此大功,李昭的晋升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有皇帝支持,又有实打实的功劳摆在那里,谁也阻止不了。 剩下的不过只是千户还是南镇抚司的高官层,又或者直接调入军中,任职地方? 关于他的安排也是近来许多人热议的,毕竟李昭的出身还是摆在那里,也没法回避。 只是对于李昭来说,千户肯定不会是终点,这时候继续局限在绣衣卫中也实属没有必要了,转入军中也没什么阻力,毕竟之前在北境的那半年,他就没少跟那些边军将领打交道,也算是结交了一些军中的人脉,更不用说还有王子腾了。 但军旅的话还是免不了要被非议身份问题,所以还需要一个从根本上改变身份的契机,而这个契机也被他找到了。 “这回这个李百户回来,怕是又要高升咯!”
“何止高升啊,凭他的功劳,封侯也未可知。”
“他这出身,封侯?”
“嘿嘿,那四王八公的先祖们封爵的时候,又都是什么出身?只要功劳够大,便是天子也不可能压着他,何况今上对他宠信有加,听说新的李府都要兴建起来了,就在桂花巷那边。”
“这才多久,又要乔迁?”
“这才说明陛下对他的荣宠啊,再说一般人哪有他这样的待遇?”
“哎,我倒是听说啊,那李昭乃是无忧侯府的,他母亲便是那无忧侯的千金,因与人私通珠胎暗结,而被无忧侯驱逐出府、断绝关系。却没想到她这孩子生了出来,还长大成人了,如今更是立下了泼天大功……” “那无忧侯府,不是已经撤了,无忧侯也早没了。”
“无忧侯三代单传,那是因没有子嗣继承,才被皇帝裁撤了,又不是犯了什么事儿。如今皇帝既然要迎回无忧侯,那让李昭认祖归宗,再将爵位还与他不就是了?”
“嘿,我看这事颇有蹊跷,反正那无忧侯府早就没人了,谁知道此事是真是假,还不是他们高兴说什么就是什么。”
“呵,照你这意思,你是说天子也在帮他作假?”
“我可不敢这么说……” “诸位还请慎言,命都不要啦?”
朝堂上今日早朝的时候才刚在讨论这个事情,结果午后市井流言便传开了,谁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但毫无疑问,这已经说明了有人在背后推动此事。 朝堂上偶有几个蠢的,大部分还是聪明人,不然也走不到这个位置上来。 知道了这背后有人在推动,其实怀疑对象也无外乎就是那么一两个,这种时候还是顺从他们为好。 此事当然是李昭推动的,他知道如果就凭着现在的功劳,还是很难完全弥补出身的差距,名分上会被人针对,尤其是那些文人必然会揪着这点不放。 他们自己不好封侯,自然也不愿意让李昭这个出身低微的轻易沾上那个位置。 那李昭当然是要先从根本上改变着一点,其实也很简单,没有名分那就生造一个名分。 只要皇帝吩咐下来,帮李昭再捏造出一个身世来很难么? 当然,也是因为刚好碰到有一门侯自己绝了嗣,虽然他死后朝廷自然便收回了那爵位,但如今找到了后人,那再拿出来还不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理由非常勉强,李昭能够封侯靠的就是他的功劳,还有皇帝对他的宠信,但这个勉强的理由,却也恰恰是他们不太好反驳的。 真要来论功劳,那也是王子腾先封侯,李昭如果没有这样一遭,肯定是会很有争议的,有争议就容易被搁置,现在舆论造势起来,不管真假,起码再上朝堂议论应该就不会有那么多反对的声音了。 而这个,当然是为了林妹妹。 原本林如海认个干女儿要许配给李昭,都让不少文官们暗地里耻笑,再要让林黛玉这个亲生女儿嫁给李昭,李昭如果没有一个匹配的身份,多少会影响到林家和他们父女的声誉。 但是立下大功后,封侯入将,将来还可能带兵再立功,这就成了联姻,外人可就说不出什么来了。 而且李昭今年才几岁? 虽说名义上会是以继承的方式得到的这个侯位,可实质上大家都知道他前途远大,莫说一个三品官,阁老若是家中有合适年龄的孙女,也未尝不愿考虑一下他。 当然,也只是考虑一下,毕竟林如海人家是在之前就定下来的,他们这时候来就成了截胡,而且颇有点儿前倨后恭的意味了。 反正此时因为这些传言,所以李昭一行人入城的时候,李昭一个人便比身后那几十个玄衣受到的瞩目更多。 而身量上已经再有些增长的李昭此时昂首坐在高头大马上,颇有些大将的气度,也让周遭不少的女子看到眼冒星光。 李昭坦然受着这些目光,还特意勒马放慢了下速度,准备多享受一些风光。 既然造势那就要造到最大,这种时候可不能退缩。 不过在过了几处民居,正要经过一座桥边时,李昭突然心中一动,目光循着一个地方望过去,正好一眼看到了那边的两道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