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利益使然罢了(1 / 1)

与此同时。紫禁城,乾清宫。“这个陈延生在天津取得的成就还是不错的。”

看着手里的奏疏,朱由检面露笑意,对觐见的孙传庭笑道,“不仅稳定住了天津秩序,还先后让海关衙署,天津造船厂等事都明确落实下来了。”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开海一事有了眉目!”

“孙卿啊,若是天津开海能做好,不仅能为大明解决燃眉之急。”

“还能为国朝赋税方面,增创不少的赋税啊!”

闻言,孙传庭想了想,开口道,““陛下圣明!”

“只是,这件事情,恐朝野间的舆情怕是会不妙。”

“毕竟对待西洋各国的人,很多人的态度,其实都是敬而远之的……”“如果天津以后盘踞很多西洋人,倘若他们的行为触犯到我大明的律法……当然,臣不是质疑陛下的决断。”

“只不过对待这些事情,还望陛下能多多考虑。”

“现在的大明,经受不起任何的变故了。”

对待大明以外的地域,一个较为普遍的想法和看法。便是和上朝天国相比,那都是蛮荒未开化之地,纯粹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南洋诸国也好,印度半岛也罢,亦或者欧罗巴。甚至临近大明的朝鲜,乃至隔海相望的倭岛。在大明主流的思想里,就是心生蔑视,就是物产贫瘠,大明地域辽阔,又何须理会他们呢?但是恰恰在上述这些地域,不管金银铜这等贵金属矿藏,还是价格不菲的香料等物。亦或者两熟,三熟的稻谷等等,那其实都是大明所需要的。明明雄踞神州这等宝地,明明有着诸多理由,可先于欧罗巴各国一步,甚至数步!在南洋诸国展开贸易,展开开拓。可偏偏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左右,受儒家思想的禁锢,导致这一切都没有任何进展……封建体系下的王朝,儒家思想的那套理论的确能确保天下的长治久安,但背后带来的弊端同样也很明显。“孙卿所说的这些,朕有想过,但是并不担心。”

朱由检放下手中奏疏,撩了撩袍袖,开口道,“就现阶段的大明,仅天津一地,对外开放了海禁,还是以旨意的形式开放。孙卿,你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别看朝中的官员,包括地方的其他群体,个个都张口动摇国本,闭口动摇国本。可真要叫他们,或者背后的人尝到甜头,那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毕竟天下熙熙皆因利来,没有什么比金银带来的影响更大!哪怕是朕这位大明天子,同样也不能免俗。”

孙传庭沉默了。对天子最后所讲之言,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叛乱,灾害,仅仅是这两项,每年耗费国朝太多银子。从崇祯二年的建虏寇边,到时下这个时期,折腾出多少事情。虽说国库所存困境,受一些政策的变动,得到较大的缓解。但若是没有天子内帑支撑,想叫大明在这等混乱时局下,能相对平稳的渡过,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朕想要打破垄断,想在天津形成新的垄断,即海上贸易!”

朱由检站起身,缓步向前走着,正色道,“江南,是我大明最富庶的地域。但暗藏的问题,却也是最多的。朕用了几年的时间,才慢慢理清楚,才慢慢悟明白,这背后所代表的复杂利益网。各种由头的偷税漏税,各种形式的逃税,甚至是抗税。无一不再表明一点,国朝对这个地域,实际掌控是很差的。孙卿可曾知晓,大明在海禁一事上是反反复复,可实际上不管是禁海,还是开海,在江南沿海地带,存在着极为庞大的私下海贸。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那在大明之外的疆域,可是价值千金的奢侈品。只有最富裕的那一部分,才能享受的啊!”

孙传庭,“……”对天子所讲的这些,孙传庭其实并不知情。包括多数的大明文官,其实也都不是很清楚,或者干脆就不知道。唯一知晓此事的,多数是出身江南籍的文官。可对待这些事情,哪怕是他们清楚,也是揣着明白装湖涂。原因很简单,利益使然罢了……“不知孙卿是否想过一点。”

朱由检伸出手,笑着说道,“相隔大明万里之遥的欧罗巴。那一批批赴明的传教士群体,究竟是为了什么要来到大明呢?他们真的只是单纯为传教吗?不尽然吧,包括欧罗巴各国,不管是海上武装,还是诸多海商。为何都盘踞在南洋诸国,甚至想打开和大明联系的地方?孙卿清楚这些代表着什么?”

“臣愚钝,不是很清楚。”

孙传庭迟疑刹那,作揖行礼道,“…究竟是代表着什么。”

“当然是为了利益。”

朱由检微笑着说道,“先前,朕曾和汤若望他们交谈过,就说一件瓷器,若是在大明治下,只能卖几两银子。若是乘船渡海去往南洋,去往欧罗巴,就能卖十两金子!十倍的差额啊!甚至这个贸易差额,会更大!一件尚且如此,那一整船呢?这能带来多少金银?朕先前算过一笔账,就江南这个富庶之地,那庞大的官绅、商贾等群体的名下所窖藏起来的银子,少说会有两亿两银子。”

孙传庭,“……”天子所讲的这些,颠覆了孙传庭的认知。毕竟大明每年赋税,那才多少银子啊?江南那边,怎么可能会藏着这么多银子啊?可惜,这些都是事实。就这个时代背景下,大明对外的贸易顺差,是极为庞大的。欧罗巴各国,辛苦掠夺来的白银,多数都以这种形式,流入到大明境内。甚至为不吓住孙传庭,朱由检将这一数额减少许多。只可惜这些流入的银子,多数都藏在暗地里进行,使得大明朝廷并没有见到任何好处,甚至还深受其累……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乱世武夫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