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百多两对于大商户来说看似不多,但这可只是一次少交的税。而那些大商户贩运南北,每次的货值动辄十万八万两不说。次数也不止一次,一年算下来可是好大的一笔收入了。朱由检相信,这些精明的商人比自己更会算成本,他们肯定会闻风而动。拿出大量的资本来投入到实业当中,去开发更多新颖的产品,然后从中获取更高额的利润。资本都是嗜血和逐利的,这一点无可厚非,朱由检能做的就是尽量引导这些资本。往自己希望看到的方向去投入,推动大明的手工业向前发展。不知道方以智和郑芝凤回来时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惊喜。现在的欧洲虽然落后,但平板玻璃的制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在法国和英国,都有几十家玻璃工厂,出产的玻璃制品风靡整个欧洲,也赚取了巨额的利润。方以智和郑芝凤如果有眼光的话,自然会意识到玻璃的重要性,如果他们能将相关技术和工匠带到大明,那这种新产品足以让大户们争相掏钱购买。现在大明有些地方只能生产琉璃,并且产量很低,这种产品在朱由检眼中当然是一文不值的废物,所以他并没有让皇明商会涉足到这项产业中去。在把自己的设想详述一遍后,朱由检终于得空喝上几口茶水润润有些发干的嗓子。由于阁臣们的脑子里并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所以只能在懵懂中将朱由检的指示记录下来,以便回到内阁后再制订如何进行登记和验证的事宜。接下来的话题便转到了皇明商会股权变更上来了。在朱由检的授意下,现在的皇明商会已经进行了业务分拆,把实业与商业分离开来,每年的产值和利润也是单独核算,而不是全部计入到皇明商会的总账中去。这种做法更利于商行内的业务管理,能让朱由检更清楚哪一个行业带来的利润更高,有利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市场前景更好的行业中。现在皇明商会名下的实业几乎囊括了大明所有产品种类,其中以皇明商会糖业、皇明商会纸业、皇明商会布业、皇明商会瓷业这四种产业为最,每年产生的利润也是最高。至于新设的皇明商会酒业,由于原料是粮食,所以现在规模不大,所产出的新酒产量很小,虽然产品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但在粮食问题还没得到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朱由检并没打算迅速提高产量。这个不急,现在朱由检并不缺银子,酒业利润虽高,但也要条件成熟后再决定它未来的走向。其他四项利润极高的产业倒是可以进行大规模再投入,因为这几种产品不仅是在国内受到追捧,而且也是赚国外银子的优质产品。尤其是糖和纸,就算在现有规模上再扩大百倍也同样赚钱。糖、纸、布,这三项会作为大明未来的支柱产业予以大力发展。皇明商会的股权变更问题是朱由检考虑很久后做出的重大决定。按照他的计划,之股权变更之日起,朝廷将会占据皇明商会绝大部分产业四成的股份,剩余的六成依旧归属皇室。这只是他的初步设想,将来在条件成熟时,皇家的股份还会进一步缩减,最终为只占两成或一成。但有一项产业的股权朱由检没想过交出去,那就是现在的皇明商会票号和钱庄,也就是未来银行的雏形。从后世的经验来看,金融业在经济社会中占据着绝对主导权,利润也是极其惊人,有这一项产业掌握在手中,皇室就不会失去话语权。当然了,这一切要建立在朱明能延续下去的基础上,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朱明朝廷被推翻,那所有的设想都是一场空。朱由检就是打算把皇明商会变成后世的国企,将那些战略性产业牢牢地掌握在朝廷手中。将国企的利润投入到基础设施以及重大民生项目上来,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惠及大明黎民百姓,让他们能够享有更多经济发展的红利。基础设施投资现在的大头就是各地水利设施的开建和完善、连通各地之间的官道拓宽与平整。各个城市之中街道的翻建整修,以及城市中公厕的配置和管理养护。除此之外,另一项重大投资项目就是公立医院的设立,郎中、护工的培训和上岗后的薪酬待遇、药材和器械的配置等等。上述所有项目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银钱,消耗巨额的粮食物资,以太仓现在每年的税收数量来看是远远不够地。內帑当然有钱,朱由检也会拿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进行投资,但这种形式不能作为长效机制。抚育万民的主导地位应该由朝廷占据,而不是一家一姓来掏钱。征收赋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是为了让亿万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是如此。这也是朱由检想方设法强推士绅一体纳粮的初衷。因为他想早日看到自己理想中大明该有的样子,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少部分既得利益者就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已经有十二位藩王被迫接受了宗藩改革条例,剩余的还有十一名宗藩的消息没有送达。朱由检相信,剩下的也抵抗不了多少时日。今年夏收时,太仓的收入会出现暴涨的态势,等到三年免征的优惠政策到期之后,这种现象还会再度出现。若是湖北、湖南移民享受免征、减征的六年到期,太仓的仓房怕是要重新加盖几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