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随即把减免税率的对象讲了出来,阁臣们这才恍然。这两项策略是朱由检反复思考后作出的决定,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大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刺激商户们把经商获取的利润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而不是变成银冬瓜和田地这些固定资产储存起来。大明的大户人家都有同样的习惯,把赚来的银钱存放在地窖里,然后再寻机变成田地和田契。在他们的眼中,只有银冬瓜和田地才是最现实的财产,其他的都不重要。赚钱的目的不就是广积田亩多产粮食,然后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吗?这种千百年来形成的惯性思维根深蒂固,想要用大道理去说服他们的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朱由检曾经无数次的思考过,如何从这批大户身上赚钱,但以现有的条件却是很难做到。因为这些人的家里几乎什么都不缺。这一切的主因就是现在的工业太过落后,商品种类太过单一,在没有大批的工业新产品问世的情况下,很难让这些豪门大户从家里掏钱进行大量的消费。后世那种商品大流通的情况,也是建立在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海量的各种商品物资令人目不暇接。有钱人也愿意花钱消费,而只有消费才能刺激整体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才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现在能让大户舍得花钱的物品太少了。就拿后世的各种高档餐馆来说吧,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土豪们根本不在乎价格,只要吃的高兴,一顿饭几万块属于正常现象。大明的豪门大户可是后世的土豪们没法比的,不管是从享受还是档次上,大明土豪都要更胜一筹。就拿饮食这一块来说吧,在酒楼林立地京师里,前来消费宴饮的人群中,你根本看不到任何一个士绅大户的身影。为啥?人家自己家里有厨子,做出来的饭菜不比那些高档酒楼差,大部分甚至还要胜过些许。在他们的眼中,去酒楼吃喝宴饮显得太掉价了。在自家的亭台楼阁、假山绿水中契阔谈宴、吟诗作赋,那是多么风雅之事,怎能去酒楼上与那些不上台面之人为伍呢?面对如何让大户家中的银钱流动起来的问题,目前为止朱由检只想到了上述两条策略。禁兼并这一条措施是釜底抽薪之举,全面实施后将会把大笔资金流入到不动产的道路给堵死,同时也能有效地避免自耕农失去土地后有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在经历过十几年的战乱、饥荒、瘟疫等恶劣因素的影响后,大明人口出现了急剧减少的状况。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行省有大量的田地因为人口太少的原因,处在了闲置状态。以目前的情况看,在可预见的将来,土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将不会成为北地的一个重大隐患。只有等到人口急剧增长,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状况后,土地兼并才会成为北地的主要矛盾。各地官府在清丈田亩的同时,还会把全大明人口普查和统计作为附加任务顺带着完成,这项重要数据会成为各项社会活动和经济指标的依据。按照后世的统计数据来看,大明五成左右的人口集中在江浙地区,剩余的五千到六千万生活在其余十几个布政使司的辖区内。与现在大明的国土面积来看,这就是标准的地广人稀。就拿陕西来说吧,在动荡不安、连年干旱的环境下,孙传庭按照朱由检的战略部署。将全陕人口中的大部分安置在了西安府、平凉府、凤翔府以及临洮府,而这些人口总计也就一千多万,还不及后世武汉、郑州一个大城市人口多。别忘了大明的陕西可是地域面积最大的行省,包括了后世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的地盘。如此大的土地面积,只有一千多万人口,并且诸多士绅大户在战乱中全家被灭,如此情况下三十年二十年之内根本不用担心土地兼并的问题。抑兼并的主要目标是富裕的江浙一带,其他地区是在未雨绸缪。这是立法的前瞻性,为子孙后代着想。既然限制了江南大户们的银钱流入土地,那他们手中大量的资金也不能闲置浪费。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成立钱庄,以给付利息的方式收储大户们的巨额资金,然后借贷生息,让资金流动起来。但这个方法听上去很美好,可是最终还是需要实业来给与强有力地支撑才行。没有大量畅销地产品,谁会去钱庄借贷建造工坊?指望农户在贱年时借贷渡过难关是不现实的,大明的农户根本没有借贷的意识,只要吃草根树皮能够活下去,他们是不会从所谓的钱庄借钱的。就算到了绝路,他们还有一条道可走------逃荒。宁愿逃荒也不会去借贷。现在皇明商会票号开办已经有两年了,但业务也只限于用银票减少皇明商会自身需求。省去大额银钱长距离运输的不便性,这种方式还没有为更多的商户所接受。既然钱庄的优势无法充分体现,那么减征商税、刺激士绅大户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体产业中去。这就成了目前朱由检唯一能想到的方法。从三十税一,降为五十税一,让利的幅度是空前的,相信这项政策一出台,就会让很多家产丰厚的大户们为之心动。按照这个税率计算的话,只要自己家有相当规模的工坊。雇请工人数超过一定的数量,那么你家的商行每年上缴朝廷的商税几乎会少了一半。原先一家商行从江南贩运货值一万两银子的货物到京师,俺三十税一计算,需要交纳三百三十两银子的税。而新税率施行后,只要你有当地官府出具的凭证。证明你名下有达到减税额度的工坊及工人数量,那这一万两银子你只需交二百两。这一趟就可以省下一百三十两银子,也就等于多赚了这笔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