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世孙,萧衍之父萧顺之与萧道成同辈。因此,萧衍为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502年,萧衍被禅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史称梁高祖武帝。根据族谱记载梁,承圣四年,梁元帝萧绎之子萧方哲随兄晋安王萧方智镇闽,遂在榕城西河安家,繁衍子嗣。唐乾宁年间,萧氏子孙萧庆孚为避战乱,居于长乐沙京。而到了明成化年间,又有萧氏子孙创业于闽侯祥谦的夹陇。直到清康熙十二年,萧孝达、萧孝明两兄弟从夹陇迁居旗山之麓,成为了邱阳萧氏的始祖。”
“而在闽侯上街邱阳村,也有萧何的后人,不但有萧氏族谱为证,上街还完好地保留着萧家建于清中后期的古厝。”
“萧何是刘邦的功臣,范增是项羽的功臣。”
“范增是居鄛人,平时在家,好出奇计。陈胜大泽乡起义时,他年届七十。不久,项梁率会稽子弟兵渡江而西,成为反秦斗争的主力,范增前往投奔,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反秦事业。”
“范增和项梁相会于薛地。当时陈胜已被杀害,张楚大旗已倒,反秦斗争陷于低潮,项梁、刘邦等义军首领正相会于薛地,商议挽救时局的方针和策略。范增的到来适逢其时。”
“范增见到项梁等将领,首先分析了陈胜所以失败的原因。他认为,秦灭六国,楚人的仇恨最深,人们至今还怀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怀王,因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是有道理的。而陈胜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导致其势不长。接着范增论证和提出了反秦的策略,他认为项梁渡江以来,楚地将领纷纷前来依附,就是因为项氏世代为楚将,人们以为他能复立楚国社稷。他建议应该顺从民众愿望,扶立楚王的后裔。项梁等人毅然接受了范增的提议,找到了在民间替人放羊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复立为楚怀王,草创了楚国政权。”
“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荥阳,于是向项羽请和。项羽打算同意,范增说:“此时很容易就能击败汉军,如果现在把他们放走而去征服,以后一定会后悔的!”
“于是项羽与范增急攻荥阳。刘邦的谋臣陈平抓住了项羽多疑、自大的特点,利用反间计。离间了项羽同范增的君臣关系。项羽的使者来了,刘邦叫人准备丰盛筵席,捧着佳肴正要进献,细看使者,故意假装惊讶地说:“我们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却是项王的使者。”
便更换佳肴,改以粗食供项羽的使者吃。使者回来报告项羽,项羽就怀疑范增与汉有私情,渐渐夺去范增权柄。“范增大怒,说:“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希望您把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吧。”
“项羽允许范增辞归。范增启程,未到彭城,背上生毒疮发作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