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侧头看向杨文怀,工部一直都是齐王的爪牙,现在杨文怀夺走了工部尚书的位置也就算了,关键这家伙还处处与自己为敌。
“杨尚书这就是目光短浅了,范丞杰放在一州刺史的位置上,怎么有调回京城的作用大呢,而且现在京城正值用人之际。”
作为楚地走出来的官员,而且是最大的楚人官员,杨文怀一路颇为不易,但是并不代表他胆小怕事。
江南作为南方的经济发展中心,而且是战略要地,必须放在一个能人,不是谁都上任的。
“莫不是齐王认为范丞杰是宁王府的女婿,他坐镇江南州,威胁到了青、湖两州?”
“对了,青、湖两州虽然是齐王你的封地,但并不属于你私人所有,依旧受朝廷节制。”
杨文怀丝毫不惧齐王的威势,据理力争,没有丝毫的顾忌。
徐棣没有任何的表示,而是将这个题抛给了魏正清,问道:
“魏卿,此事你怎么看。”
魏正清心里早就已经有了答案,直接回答道:
“范丞杰的能力毋庸置疑,放在江南州刺史上确实有些大材小用了。”
齐王脸上刚露出一点笑容,魏正清停顿了一下便来了转折,继续说道:
“但是就目前江南的情况而言,微臣觉得可以缓一缓,等江南水利完善的差不多时便可回调到工部的位置上。”
“好,就按你说的办。”
齐王的脸色瞬间便黑的不能再黑了,这魏正清不帮自己也就算了,还处处捅自己刀子,真的实在太可恶。
魏正清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颜良便站了出来,颜良或许在朝中的影响力不大,但是在天下读人眼中,那可是无可撼动的存在。
“启禀陛下,老夫想请辞去国子监大祭酒一职,回东海书院。”
朝中所有人都动容,不知道这老家伙唱的是哪一出。
“颜先生才来太学宫,好好的为什么要请辞呢?”
颜良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
“老夫愧对天下所有读书人呐?”
皇上继续问道:
“颜先生,这从何说起?”
“说好的科考,追求的是公平公正,可是到头来却全部都是徇私舞弊之人。”
“就拿此次科考的前三人来说,虽然不是酒囊饭袋,但是也就那么一般般,肚子里压根没有几两墨水,就连字都写的歪风邪气。”
刑部尚书朱尺第一不爽,这几种事情一直以来都是魏、王两家默许的事情,哪一次科考不是这般?
皇上又不是不知道,一直都是默许的存在,现在这老头以为自己身份不简单,便敢来此放肆,想以一人之力单挑两党?
“文圣先生,你虽然为天下读书人之首,但是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科考最后的把关都是首辅与辅政大臣同时把关,你是质疑他们两人。”
“再说这官场也不是能说一些圣贤大道理便能当好官的。”
颜良也是丝毫不让,君子当以正身谨言,当争则争,当退则退。
“如此一来,科举何用,不如回归旧制,天下人无需明礼致信,百姓为奴,读书何用?”
徐棣的脸上已经出现微怒,铁青着脸色,沉声道:
“科考不能废,而且要整顿科考风气,天下日趋太平,唯有读书明理,天下才能顺治。”
徐宁安知道自己现在该轮到自己上场了,走来,朗声道:
“微臣大理寺少卿徐宁安有事启奏。”
左向道肺都快气炸了,徐宁安故意报上自己的官职,明显是想坑自己一把。
“哦,你有何事上奏?”
爷孙俩这一唱一和,百官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你们爷孙俩都快穿一条裤子了,有必要这样?
“微臣偶然间发现科考前便已经有人在售卖试题,一千两银子一份,就如同买官一样。”
徐棣龙颜大怒,沉声喝道:
“徐宁安,你可知此事事关重大,可不能在此胡言乱语。”
徐棣这哪里是在呵斥徐宁安,这分明是在呵斥百官,当下所有人都噤若寒蝉。
王良明黑着脸,看了站在一旁的魏正清一眼,发现他老神自在,丝毫没有慌张之色,他现在才明白,估计自己被这家伙算计了。
原本王良明已经嗅到了今年的风声,不想在科考一事做手脚,结果发现老对头魏正清非但没有收手的迹象,反而变本加厉的往里面塞自己的人。
要是知道科考三年一大考,若是今年不安插自己的人进去,三年后王党估计已经被魏党压的抬不起头了。
于是乎王良明不得不利用吏部属于王党之便,同样往里面安插了不少人。
“启禀皇上,为了此事我曾去找颜良先生求证过,确认是科考的题目无疑。”
颜良也开口证实道:
“确实是科考题目无疑。”
徐棣盯着徐宁安,脸上大写着愤怒。
“那你为何不早早上报?非得等放榜之后才上奏?”
这爷孙俩像是彩排过一般,演戏演的极为逼真,还真让人以为皇上不知道此事。
“微臣为了查出幕后真凶,所以没有打草惊蛇。”
徐宁安从怀里掏出一份折子,是徐宁安朝魏正清册子上的第一份奏折,一字不漏。
“皇上,微臣这里有一份密折,还请你过目。”
站在徐棣身边的福公公急忙走下来,将密折呈送到徐棣手中。
徐棣翻开奏折,脸上的表情就像是天上的云,变幻莫测,一下苦笑,一下愤怒的。
“啪。”
徐棣用力的合上折子,猛然间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厉声道:
“大理寺卿左向道、刑部侍郎华严,你两负责彻查此事,若是查不出一个所以然,你两的官帽也给摘咯。”
而后徐棣冷眼了一下低头的刑部尚书朱尺,低沉着声音道:
“为什么让一个侍郎查,不让你查,我想你自己心里有数吧?”
徐棣大袖一挥,道:
“左向道、华严退朝后来见我。”
“退朝。”
徐棣没等百官跪拜呢,便已经气冲冲的走了。
福公公尖锐的嗓音喊道:
“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