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经商兵法“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算得了什么好汉?”
胡雪岩要的就是自己做主,所以他一上手就要开办自己的钱庄——事实是,这时的胡雪岩连一两银子的本钱都还没有,他不过是料定王有龄还会外放州县,以他自己的打算,现在有个几千两银子把钱庄的架子撑起来,到时可以凭他的本事,定能发达。这就是气魄,一种强烈地要在商场上自立门户、纵横捭阖、开疆拓土、驰骋一方的气魄。《孙子兵法》在谈到作战篇时说:“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何谓善战者?这是此段话给我们留下的启示:一个人只有自己掌握自己,才能操持胜局。胡雪岩经商自然是一名善战者,他的人生格言之一是“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就是要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就是自立门户自做老板的意识,其实这也是一种不甘受制于人的强烈的自主意识。这种自主意识,体现着一种不肯甘居人后的强烈的进取精神,也是一个人敢于冒险开拓的超人魄力的具体体现。这种自主意识,也正是一个可能取得大成就的商人必不可少的素质。红顶商人胡雪岩幼年即入钱庄,从倒便壶提马桶干起,仗着脑袋灵光,没几年就爬到“档手”位置,相当于现在的银行办事员。少年得志、风流倜傥,日子过起来也好不逍遥自在。然而,青年胡雪岩对于钱财看得开、看得准,逻辑异于常人,胸襟开阔,手笔恢弘,胆识过人,后来始能发光发热,成就清代第一富商。要是胡某也和其他钱庄档手一般小家子气,恐怕下半辈子也不过继续在钱庄里,每日在孔方兄间打转,一辈子没啥子起色。要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正是胡雪岩立足商界,不断地开疆拓土,最终走向辉煌的巨大内在动力。其实,起初胡雪岩只是信和钱庄的一个学徒。由于他勤快聪明,熬到满师,便成了信和的一名伙计,专理跑街收账。当时不过二十来岁的胡雪岩实在是有些胆大妄为,竟然自作主张,挪用钱庄银子资助潦倒落魄的王有龄进京捐官,不仅自己在信和的饭碗丢掉了,且因此一举,还使自己在同行中“坏”了名声,再没有钱庄敢雇佣他,终至落魄到靠打零工饣胡口的地步。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王有龄得胡雪岩资助进京捐官,一切顺利,回到杭州,很快便得了浙江海运局坐办的肥缺。王有龄知恩思报,一回到杭州就四下里寻访胡雪岩的下落,即便自己力量有限,也要尽力帮他。重逢王有龄,因资助王有龄留下的恶名自然消除,这时的胡雪岩起码有两个在一般人看来相当不错的选择:一是留在王有龄身边帮王有龄的忙,而且,此时的王有龄确实需要帮手,也特别希望胡雪岩能够留在衙门里帮帮自己。依王有龄的想法,适当的时候,胡雪岩自己也可以捐个功名,以他的能力,肯定会有腾达的时候。胡雪岩的另一个选择是回他做过伙计的信和钱庄,以他此时的条件,回信和必将被重用,实际上,信和“大伙”张胖子收到王有龄听从胡雪岩的安排还回的五百两银子之后,已经做好了拉回胡雪岩,让出自己的位子的打算,他找到胡雪岩的家里,恳请胡雪岩重回信和,甚至将胡雪岩离开信和期间的薪水都给他带去了。这两条路胡雪岩都没有走。混迹官场本来就不是胡雪岩的兴趣所在,他当然不会走前一条路,帮王有龄他自然不会推辞,但最终还是要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而回到信和,也就是胡雪岩说的“回汤豆腐”,他自然更不会去做。这里其实也不仅仅是“好马不吃回头草”的问题,关键在于,这“回汤豆腐”做得再好也不过做到“大伙”为止,终归不过是一个“二老板”,并不能事事由自己做主。“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算得了什么好汉?”
胡雪岩要的就是自己做主,所以他一上手就要开办自己的钱庄——事实是,这时的胡雪岩连一两银子的本钱都还没有,他不过是料定王有龄还会外放州县,以他自己的打算,现在有个几千两银子把钱庄的架子撑起来,到时可以凭他的本事,定能发达。这就是气魄,一种强烈地要在商场上自立门户、纵横捭阖、开疆拓土、驰骋一方的气魄。这种强烈的自主意识,还是胡雪岩能够不断开拓自己事业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根本没有想过自立门户,这个人只能永远原地踏步,会毫无作为的!没有胆识的人,肯定与乘势挺起无缘。胡雪岩的胆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自己磨炼出来的。他之所以胆识过人,气吞山河,是因为他生命的细胞中有一股乘势挺起的激情。胡雪岩的钱庄办起来之后不久,王有龄也得以顺利地外放州县。王有龄外放湖州知州,胡雪岩送他到湖州上任。三吴之地,水网四通八达,由杭州到湖州,自然船行水路比陆路车马方便,因此,这一行,胡雪岩又雇请了阿珠家的客船。胡雪岩在阿珠家的客船上与阿珠娘一夕交谈,也促成了他涉足生丝生意的决心。江浙一带,本就是著名的生丝产地,清政府在苏、杭专门设置“织造衙门”,杭州下城一带,更是机坊林立。苏杭一带的女子,十一二岁便学会养蚕缫丝,养蚕人家一年的吃喝用度,乃至婚丧嫁娶的大事开销,都大体得自每年三四月间一个“蚕忙”季节的辛苦。缫丝织绸自然也有大讲究。丝分三种,上等茧子缫成细丝,上、中等的茧子缫成肥丝,剩下的则仅成等外的粗丝。织绸则一定要以肥丝为纬,细丝为经,粗丝是不能上织机的。王有龄外放州县的湖州就是江浙一代有名的蚕丝产地,产出的细丝号称“天下第一”,湖州南浔七里地所产“七里(缉里)丝”,据称可与黄金等价,连洋人也十分看好。说起来,胡雪岩在此之前其实已经动了做生丝生意的念头,他本来就是杭州人,自然不会不知道湖州生丝的好处,也不会不知道生丝生意有钱好赚,只是此前他既没有资本和条件来涉足这一行生意,同时,也确实是不太懂这门生意。这次送王有龄赴任至湖州,而湖州正是阿珠家乡,阿珠娘虽已随阿珠爹经营一条客船十几年,但自小耳濡目染,也颇懂得一些关于养蚕、缫丝甚至茧、丝生意的事情。旅行途中与阿珠娘船上一夕交谈,胡雪岩实在大开眼界。他细致了解到一些有关养蚕缫丝的常识,比如土法缫丝是怎么回事;比如丝分三种等等,也知道了专做生丝生意的茧行、丝行的一些门道,比如带了现银到产地去买丝的叫“丝客人”,在产地开丝行收购新丝从中取利的叫“丝主人”;比如丝行之中当地买当地用的小户叫“用户”,专做中间转手批发生意的叫“划庄”,这一行中还有专和洋鬼子做丝生意的“广行”、“洋庄”。除此之外,他还知道了做丝生意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诀窍,不过就是一要懂得丝的好坏,二要了解丝的行情。虽然丝价每年有起落,但收新丝总是便宜而有赚头的。而且,丝价的行情,其实多半是做出来的,往往掌握在几个大户手里,取决于大户的操纵。比如主要做蚕茧生意的茧行,同行有“茧业公所”,新茧上市,哪一天开秤收茧,哪一天封秤停收,以致蚕茧价格,都是同行公议,不得私自变更。蚕农出卖蚕茧,无论在哪里都是一个价,而且就是这个价,愿意就愿意,不愿意拉倒。而事实上在这一方面,胡雪岩相信自己无疑是个行家。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胡雪岩立马就和阿珠娘商量,自己出资请阿珠父亲出面做“丝主人”,在湖州开一家丝行,自己做“丝客人”,并要求他们此次一回湖州就着手一切事宜。他这样安排,一是因为王有龄已经被派湖州知州,自己要避嫌,二来也是他准备将来就以代理的湖州公库的资金买丝,然后在杭州脱手解“藩库”,这样等于是无本生意。胡雪岩有句话“顶要紧的是眼光”,这话道理很深。胡雪岩所说的眼光,从常理上看,不外乎一是要看得“准”,能在别人看不到“戏”的地方看出“戏”来,比如胡雪岩由战事影响银价起落看到钱庄的前景,就可谓看得准;二是要看得“开”,不能只把眼睛盯在自己熟悉的那一行当。比如胡雪岩做钱庄,却在生丝一行看到了自己可以一为的天地,就得之于他的眼界开阔。从经营范围的选择和拓展的角度说,这后一点似乎还特别重要。不过,这里还能给我们启发的,也有胡雪岩过人的气魄和胆识。一个没有在商场上开疆拓土气魄的商人,决不可能在本业之外看到自己还有可以一为的天地,因为他的气魄本身就会限制了他的识见,他也就既不会有眼光的“准”,更不可能有眼光的“开”。比如同是开钱庄,信和的张胖子和胡雪岩同乘过阿珠家的客船,也同样熟悉湖州,但他就是想不到要去做丝生意。生意人与生意人的不同,从这里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了。